馬云
改革開放二十余年來,魯甸的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但是整體經濟水平還有待繼續提升,因此,從魯甸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出發,提出了建立文屏鎮優質蘋果基地的想法,以此豐富當地經濟產業,促進經濟發展。但是考察環境后,發現此地蘋果樹栽培,需要進行矮化的改良,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地自然環境,本文就該地的蘋果矮化栽培中常見問題和對策,進行簡要分析。
魯甸縣農業生產以玉米、水稻、烤煙為主。烤煙是全縣唯一的一項經濟支柱。蘋果是最主要的經濟林果,但還沒有形成一項產業經濟支柱。總體上看該地農業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經濟支柱單一。需要進行調整,一方面需要調整產業之間的結構,另一方面,需要調整產業內部結構,調整品種品質結構。而就蘋果產業而言,近年來,產業雖然有了長足發展,但仍面臨著許多困難,存在著許多問題,典型就是科學技術支持不足,蘋果矮化栽培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急需解決。
1 文屏鎮優質蘋果基地的自然環境優勢
文屏鎮屬縣內壩區,國土面積85.31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940m,年平均氣溫12.30C,月均最低氣溫(一月)2.60C,月均最高溫(七月)20.30C,≥100C活動積溫34170C,年較差17.70C,日較差10.70C,無霜期228 天,年日照時數1931小時,年總輻射量121千卡/cm2, 年均降水量910mm,十月上中旬晝夜溫差可達100C以上。整個區域內是蘋果生產的最適宜區。
2 蘋果矮化栽培中常見問題
2.1 果園配套設施不夠全面
蘋果的矮化栽培前期需要的投入比較多,蘋果苗木市場中的矮化苗木的價格比較高,通常是普通苗木的幾倍,并且需要配備完善的基礎設施,包括立柱支架和水肥一體化。如果資金受到限制,果園中的配套設施就不夠完善,進而導致其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因為這種苗木的根系比較淺,如果遇到大風或者大雨的天氣,很容易出現倒伏問題,整體果園的園相不美觀,也不利于提高蘋果產量。另外就是施肥和澆水的問題,缺少水肥一體化設施,施肥和澆水不夠合理,蘋果樹長勢比較弱,出現小老樹的情況,造成一定損失。
2.2 栽植深度不一導致園相較差
栽植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有限,實踐栽植之前,沒有實施土地整平與大水沉實的措施,園區建立后,蘋果樹的根系深淺不統一,果樹長勢不同,不利于未來的生產與管理工作。依據栽培技術標準,矮化栽植的嫁接口應該露出地面5厘米左右,如若不然,將會出現品種的段生根問題,也就失去了矮化意義。
2.3 整形修剪不規范
栽植過程中,果農們因為不具備良好的栽植知識,保持著珍惜樹枝如命的信念,不愿意剪枝,導致出現基部枝太大的問題,樹干性能較弱,果樹整體向橫向發展,過快交冠;另外一種就是過于強調果樹的外形,梳理的過于頻繁,一些中心重要枝條也被截短,影響到果樹產果數量,這種做法導致三年果樹長到了5~6米,外形很好看,但是效益和產量卻沒有了,不利于果樹持續發展和樹木穩定。
2.4 忽視生草制的執行
因為傳統觀念的制約,很多果農都執行了清耕制,部分果農喜歡使用除草劑,對果園內生態環境產生了嚴重破壞,嚴重傷害到果樹根系,尤其這種矮化的果樹,其根系比較前,更容易受到除草劑的危害。
3 應對蘋果矮化栽培問題的策略
3.1 完善各項配套設施
首先,需要設立出立柱支架,因為,矮化栽植的蘋果樹,其沒有垂直根,主要是一些細根和側根,自身固定性不是很好,所以需要設置一些立柱支架,保護蘋果樹。通常是沿著樹行,每15米到20米的具體設置一根。想要達到抗風的作用,需要在地兩頭支柱處,運用拉斜的鐵絲固定。可以設置三道鐵絲,使用鐵絲固定樹干,同時使用膠皮或者木條放在鐵絲和樹干中間,避免鐵絲磨損樹干,以此固定好蘋果樹,避免其倒伏。其次,設置水肥一體化設施,利用微灌溉措施,每株蘋果樹下留有滴頭和噴頭。冬春結合施肥進行灌水,重點是早春萌芽前和花后兩次灌水,夏秋雨季,雨季排澇。花芽分化期嚴格控水。加強穴貯肥水技術的應用。
2.2 統一栽植深度
矮化蘋果樹苗生長與栽植的深度有著一定關聯,應該注意到在栽植的過程中,切記不能將瓶中嫁接口埋入到地下,防止品種生根。冬季開溝回填之后,必須使用大水將其沉實,然后在開春的時候,進行起壟的工序,栽植之前,離地面5厘米的時候應該進行順向的拉繩,馬上栽植時,應該保證嫁接口同拉繩高度一致,防止把嫁接口掩埋。
2.3 紡錘形為整形主要方式
采用紡錘形對樹體進行整形,使果園覆蓋率在75%左右;中、短枝比例占90%左右,花枝率25%~30%,花、葉芽比1∶3~4;調整骨干枝角度、平衡樹勢,通風透光;初果樹輕剪緩放,盛果樹注重枝果比例,衰老樹注意更新復壯。根據各種樹形特點進行修剪,做到因樹修剪、隨枝整形,有形不死、無形不亂。
2.4 運用生草制
矮化蘋果樹栽植對于土壤有著嚴格要求,而想要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在沒有充足的有機肥條件下,可以運用生草制,利用生草改變土壤,促使其富含有機質,增加土壤養分。并且生草可以豐富果園生物群落,幫助果樹穩定根系,形成一個穩定的根系生態環境,有助于矮化蘋果樹的生長。通常可以運用兩種方式生草,一種是人工生草,另一種自然生草,人工生草選擇的草種可以是白三葉草、苜蓿草等。具體生草應該根據當地天氣進行,從氣候條件出發,每年收割3次到5次,將割下的草放在樹盤下,等到秋季施肥的時候,降低埋在地下。人工生草時可以合理使用一些化肥,尿素比較好,促使草生長更快,避免草與蘋果樹爭搶養分。后期要隔三四年進行翻耕一次,然后繼續生草。最主要合理間作、樹盤覆草、種植白三葉草、苜蓿草以及適時采收等。
綜上所述,魯甸縣建立優質蘋果基地,需要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關鍵點應放在蘋果矮化栽植中,分析典型問題,提出應對策略,以此更有效地進行基地建設,優化當地經濟結構,一方面調整了產業之間的結構,另一方面,調整了產業內部結構,調整了品種品質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們生活水平。
(作者單位:657100魯甸縣桃源鄉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