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樹珍
【摘要】語文教學“情感化”的基礎和前提就是情境。語文教學要得以成功及優化,需要語文教師依據審美教育的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審美因素,精心地創設審美情境。在特定的語文審美情境中,我們的課堂會充滿活力。師生若獲得充分的審美情感體驗,情感將發生共振,性情得以陶冶、情操得以升華。
【關鍵詞】活力課堂; 中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師創設審美情境形式多種多樣,在具體的操作中應做到因材施教:
一、加強誦讀,由讀引情
朱自清先生說:“對于寫在紙上死的語言可以從聲音里得其意味,變成活的語氣。”閱讀的起點就是朗讀,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也是朗讀。一篇好文章,讀才能明其言,讀才能曉其義,讀才能感其情,讀才能悟其道。因此,在優秀的文學作品的教授過程中,可以將朗讀貫穿始終,由讀引情,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和魅力。例如在《指南錄后序》中:“嗚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詆大酋當死;罵逆賊當死;與貴酋處二十日,爭曲直,屢當死……嗚呼!死生,晝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句法駢散結合、靈活多變。“死”字重復出現了22次,唯有讀,方能感受到作者顛沛流離的艱辛,同情其遭遇困厄的苦況。誦讀不僅要求讀出聲韻、情,還要反復吟誦,才能入境、察情。朱熹有言:“凡讀書,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學生讀準字音,因音求義,因聲求情,自會得到美的享受。
二、巧用歌詞,由趣入境
中學生比較喜歡流行音樂,有些甚至還很狂熱。一些風格鮮明、新穎,魅力獨特的流行歌曲很容易喚起中學生的情感共鳴。英國教育家洛克說得好:“兒童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蔽覀內魧⒘餍幸魳放c語文文本進行巧妙的結合,定會點燃課堂活力的爆點。例如研習《荷塘月色》的第四、五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鈴上奏著的名曲”時輕輕地吟唱出鳳凰傳奇的“剪一段時光緩緩流淌,流進了月色中微微蕩漾,彈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麗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名篇與名曲,相映成趣。又如“折一把紙扇,著上一身青衫,紫砂壺壯膽,拍案滿堂驚嘆……余音繞梁故事里留下的思量總讓人向往,情未央”,電視劇《說書人》的主題曲余音繞梁,讓人不禁要追隨師陀,走近說書人,去聆聽他說古道今。
三、改編文本,由新入境
固式化的教學模式,會讓教師厭倦、學生厭煩。第斯多惠在《德國教師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苯處熆梢酝ㄟ^對文本靈活多樣的改編,以新穎的方式,創設獨特的審美情境,點燃學生的熱情。一個注入新鮮元素的課堂,必然會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例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將相和”這三個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可以將其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玩一把古代人物角色扮演,定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六月,我們看海去》,它的節奏輕松明快,和現在流行的周杰倫的歌曲曲風相似,可以配上說唱曲調,把它改成一首流行歌曲來表現詩句中那種天然的韻律感,定會耳目一新。
四、模擬假設,身臨其境
對文本內容的審美探究,首先要了解創作者的心境。例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她在19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在她87年的生涯中,有86年都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里。對于這樣的作家,她的思想、她的生活,學生們都很陌生,要做到產生共鳴有所觸動,很難。只有身臨其境去體驗才能達到好的審美效果,可以用假設模擬手法創設審美情境。假如你失去了光明:用毛巾扎住眼睛從教室最后走到講臺,在黑板上盲寫下一段文字。當學生再將眼睛睜開的時候,他自然就理解“黑暗會使他更珍惜視覺”。假如你失去了聽覺:在黑板上寫下一組字,如媵、癭等,教師讀但不發出聲音。學生發現只有通過聲音才能將這些字弄清楚時,他自然就理解“聆聽樂曲的妙音、鳥兒的歌唱、管弦樂隊的雄渾而鏗鏘有力的曲調吧,猶如你明天將遭到耳聾的厄運”。假設情境會讓學生體驗到海倫·凱勒的勇敢、堅強,對光明的渴望,對生命的熱愛。
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弊骷以趧撟鲿r總是披情入文,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中教師應積極創設審美情境,打造活力課堂,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自我表達和交流,因為“美能使任何活動的境界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景勝,廉霞.寓教于樂 輕松學習[J].中華少年,2017(28).
[2]靳國銀.妙趣橫生的情景創設[J].語文學刊,2013(9).
[3]胡黎明.巧用課文插圖 架設說寫橋梁——利用插圖激發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興趣[J].小學教學參考,2014(16).
[5]周建華.提高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2010(9).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