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劍云
【摘要】現如今是科技快速發展的新時代,想要快速持續發展就缺少不了創新與創造。創新能力是人類與生俱來并不可缺少的一項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古有蔡倫造紙術,今有各大專業科技人員研發飛機、火車,這都離不開人類的創新思維與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事物的發展與更新換代,在初中語文的課堂上,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創新能力與思維的培養和發掘,學生同樣要注重自身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本文就在以創新能力為導向的初中語文教學環境下,如何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展開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創新能力;初中語文;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培養創新能力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必要條件,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新時代的接班人,需落實科學發展觀,針對創新能力展開專業性培養。而初中作為小學與高中的過渡階段,學生已經對小學的基礎知識有了基本的了解并熟練掌握,初中則需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為了不泯滅學生探知、求索、好奇的天性,在更高難度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需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初中作為高中知識的承接點,需要學生在這一階段打下扎實的基礎,擴展知識面,對需要面臨的高中知識做好預習準備,運用創新性的方式學習才能從容不迫。
一、初中的語文課堂展開創新型學習的現狀與重要性
(一)學習興趣不高,缺乏自我約束
語文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最先接觸到的第一門學科,也是最重要、基礎的學科。不同于數學、英語兩門課程,數學鍛煉的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英語訓練的是學生的第二語種,而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也是我國的母語,對學生的人格素質、綜合能力的鍛煉具有顯著效果,因此,學好語文是學生的首要目標,也是教師的教學目標。作為一門基礎語言學科,語文的課堂教學少不了聽、說、讀、寫、背,只有多說才能滔滔不絕、妙語連珠,練得三寸不爛之舌;只有多寫才能練得一手好字,寫出一篇優秀的文章;只有多聽才能從他人的理解中提煉出文章的主要思想,結合自身感想進行思考;只有多讀、多背才能學富五車、博古通今成為人才。而學生在聽說讀寫背得過程中,同樣少不了多動腦多思考,即使做到了前五樣,缺少自我思考的空間,無法創新創造,就如同一具空殼,毫無內容可言。不少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面對復雜的多音字、疊詞,對于枯燥無味的古文古詩、難以理解的議論文、敘事多變的記敘文常常會出現缺少學習興趣,上課總是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特別是自我約束力不足的初中生。因此,教師即使想要將語文學習同創新性學習能力一并提高,缺少學生的配合和努力,還是會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缺少創新能力的培養環境和空間
在初中課堂的語文教學環境下,即使不少教師已認清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弊端,但依舊缺少展開新型教學模式的機會和空間。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于大多數的語文課堂中,主要特點是教師講、教課本知識,學生只需認真聽講并保持課堂秩序,這種教學模式粗略地看似乎不存在任何問題,但實則問題多多。首先,這種傳統教學模式運用的一對多教學方法并不會錯,錯的是缺少課堂上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教師與學生交流機會極少,學生之間也不會主動探討問題,而學生本身更是不會主動思考問題并展開分析,這樣將會阻礙學生的語文學習,減少學習興趣。然后,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固化學生思維。語文作為一門深奧的語言學科,缺少不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理解性思維的訓練與培養,這種教學方法會將自身固步自封的思想傳染給學生,更會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產生極大影響。而這種弊端多、壞處大、對學生幫助極少的傳統教學模式依舊“壟斷”“占領”著初中語文課堂,對教師展開新型模式的教學產生極大阻撓,對及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產生不小阻礙,對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路上造成不少困難。因此,缺少創新能力的培養環境和空間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二、以創新能力為導向的語文教學策略
(一)更新教學觀念,發展創新思維
首先,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需要主動轉變教學觀念,先“自我凈化”,把傳統老舊的教學模式拋擲腦后,更新換代,將主流的新型教學模式搬上講臺,進行自我創新,才能更好地針對學生培養創新能力,只有審視自身問題并及時改正,才能在教學的路上走得又快又長久。首先,教師在面對同樣的課本知識時,要增加與學生交流的機會,并提出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例如,在學習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時,作者寫道“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老師在教學這一句時能夠對學生發出疑問:把這句改寫成“這是個理想的境界”時,與原文的表達有何不同?效果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并讓學生在解答之后運用創新能力、發散性思維將文章中重要的語句進行改寫,再與同學、老師一起探討改寫之后與原文的句子哪個好,有何不一樣。
(二)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要帶動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例如在學習古代寓言故事《刻舟求劍》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小組討論、競爭,對寓言故事蘊含的哲理展開思考。同樣,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分組合力編寫新的寓言故事,可以是帶有諷刺意味的,也可以包含人生哲理,這樣不但活化課堂氛圍,還能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協作能力。
(三)運用情境教學,鼓勵學生創新
教師同樣不能忽視情境教學模式對創新能力的提高作用。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衣》這一課時,教師能按照自愿原則選拔學生上臺表演《皇帝的新衣》情景劇,讓學生出演其中的一小段,自己動手改編劇本,設置服裝和道具,教師在一旁鼓勵指點學生,不僅提高學生自信,還培養其動手創新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主動轉變教學模式,積極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創新能力,為其搭建創新的平臺,增加創新動手的機會和空間,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綻放并提升。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