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小宜
森林病蟲害的出現,不僅會影響林業的經濟效益,而且對樹木的正常生長也會產生消極影響,破壞林區的生態平衡。這就要求相關人員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視,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同時利用新興的科學技術進行輔助管理,并加快構建森林病蟲害標準防治體系,促進森林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本文筆者主要從森林病蟲害防治標準體系構建的必要性以及病蟲害防治標準體系的具體的構建策略兩個部分進行闡述。
從目前我國林業發展的現狀來看,山林火災和森林病蟲害是兩大威脅因素。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防火意識也明顯得到了增強,發生山林火災的次數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是病蟲害的問題比較嚴重,為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加強森林病蟲害的防治研究,構建病蟲害防治標準體系,保護森林資源。
1 森林病蟲害防治標準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的林業建設步伐的加快,人工林面積越來越大,森林病蟲害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形勢,由于部分地區的人工林質量較低,所以森林生態環境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反而病蟲害泛濫,所以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目前主要通過監測預報、建議封鎖以及綜合治理等方面來解決主要的森林病蟲害問題,但是成效并不明顯,原因在于缺乏規范的技術規范作為指導,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標準化能夠使得森防技術路線順暢執行,也響應了國家提出的“科技興林,科技興防”的號召。
2 森林病蟲害防治標準體系構建的具體策略
2.1 基本原則
第一,堅持科學性原則。森林病蟲害防治體系的每個環節都應制定出科學的操作方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地制宜,確保每項標準都是適合該區域森林的發展狀況。第二,堅持全面性和繼承性原則。關注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方方面面,同時學習成功的經驗,不斷完善已經建成的體系。第三,堅持系統性原則。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一環緊扣一環,系統性強調的就是體系中的標準要全面配套。第四,堅持先進性原則,與時俱進,防治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更新調整著的。第五,堅持可預見性和可充性原則。由于標準體系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很多還需要經過長期實踐,所以有些不成熟但具備實踐意義的也可納入其中。
2.2 構建目標
2.2.1 滿足依法治林的需要
構建森林病蟲害防治標準體系是符合《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的相關內容和精神的,而這套標準主要發揮補充作用,推動依法治林工作的科學有序開展。
2.2.2 滿足規范技術行為的需要
技術含量高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突出特點,從防范外來有害生物的角度來看,一套引種審批、風險評估、跟蹤監管的體系標準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從監測預報的角度來看,一套針對森林植物檢疫對象的技術流程也顯得非常重要;從防治技術來看,只有在標準技術的引導下,防治行為才會顯得更加科學合理。
2.2.3 滿足技術推廣的需要
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的時間和空間上都有較大的差別,技術標準可以使得各個病蟲害發生區按照當地的現實狀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而且在制定各項技術標準時,要與現代的新興科技相結合,讓這些成果隨著技術標準的出臺得到實施,從而在之后的工作中進行推廣。
2.3 框架
根據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特點和類別,可以將標準體系劃分為外來有害生物管理、森林植物檢疫管理、森林蟲害綜合治理、其他有害生物的防治、病蟲害防治藥劑相關使用要求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根據標準的層次劃分,包括基礎標準、通用標準和專用標準?;A標準指的是病蟲害的代碼、災害等級、森林病蟲害預報基本術語、危險性分析等;通用標準有審批程序、確定檢疫對象、劃分疫區、損失評估、制定防治指標、化學藥劑以及生物藥劑的使用等;專用標準的內容是最豐富的,包含森林植物檢疫對象的操作技術流程、主要病蟲害監測預報技術流程以及防治技術流程。從標準的性質來看,還可以分成檢疫系列為主的強制性標準和以技術流程為主的推薦性標準。
而這些標準的制定都是建立在充分考慮我國林業發展的現狀以及森林病蟲害的防治要求基礎上的,并且受國際發展局勢的影響,認為我國應該制定更高標準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標準體系框架。
本文主要對森林病蟲害防治標準制定的必要性以及基本原則框架的分析,發現目前我國的森林病蟲害標準體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相關部門也應該積極相應,發揮自身的作用,通過構建更加科學有效的森林病蟲害防治體系,來實現森林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以及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雖然當前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但相信經過不斷的實踐,這個體系框架一定會得到應用推廣。
(作者單位:710400 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林業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