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俊龍
吉林地區中藥材資源豐富,為中藥材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主要栽培品種有平貝母、桔梗、黃芪、龍膽草、五味子、人參等20余種。現就吉林地區中藥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策略初探如下。本文主要對吉林地區中藥材發展優勢、資源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中藥材發展策略。
1 吉林地區發展中藥材產業的優勢
1.1 中藥種類繁多
吉林地區地處長白山腹地。長白山是除云南的西雙版納和四川的峨眉山區并稱中國三大中藥材基因庫,藥用生物資源豐富。在全國重點普查的363個藥材品種中,吉林省有137種,占37.7%,其中,蘊藏量占全國50%以上的品種有40多個,人參、鹿茸、五味子、關龍膽、細辛和林蛙等十多種道地藥材產量居全國之首。長白山區域的多數要用植物在吉林地區多有分布。據調查,全地區9個縣(市)、區蘊藏的野生經濟植物1500余種。其中,藥用植物112科676種,且成片分布的面積大、數量多,市世界通緯度帶,野生藥用植物資源及遺傳基因多樣性豐富的地區之一。藥用植物有林下、干生草地、中生草地、濕生草地、水生及巖生等多種類型。中藥材資源包括了關黃柏(Phelodendron amurense)、人參(Pamax ginseng)、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關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牛蒡(Arctium lappa)、桔梗(Plaitycodon grandiflorum)、地榆(Sanguisorba ofmandshuricum)、朝鮮淫羊霍(Epimedium koreanum)、遼細辛(Asarum herotropoides)、槲寄生(Viscum coloratam)、赤芍(Paeonia lactiflora)、草烏(Aconitum kussuriensis)、葛根(Puerari alobata)、關木通(Aristolochia mandshuriensis komar)、平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關龍膽(Gentiana manshurica)以及雪蛤油等一批“關藥”,為東北提供了道地優質的中藥材資源。
1.2 中藥材質量上乘
長白山素有“世界生物資源寶庫”之稱,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蘊育了品種優良、療效顯著、具有長白山特色的綠色道地藥材,如北五味子、北細辛、關龍膽、東北紅豆杉等。樺甸市的“中國林蛙”更是響譽國內外市場,深受消費者喜愛。
1.3 主要加工企業發展迅猛
康乃爾、東北虎、鹿王等10多家中成藥企業落戶江城。應用長白山道地藥材研制開發出了中藥品種如腎炎舒、歸元精、偏癱復原丸、腦塞通、通脈顆粒等幾十種名牌產品在市場暢銷。吉林市為中藥材生產、加工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2 中藥材資源及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野生中藥材資源遭受一定程度的采挖。在開發長白山中藥資源時,由于中藥材資源馴化技術尚不成熟,繁育技術沒有突破。在利用上,存在野生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缺乏對中藥資源的保護和有計劃利用。野生中藥材資源過度和無序采挖,導致要用植物生物多樣性遭到了嚴重破壞。造成刺五加、五味子、關龍膽、細辛、穿龍薯蕷等藥用植物資源急劇下降。
2.2 中藥材產業發展沒有形成產業優勢。目前種植的中藥材多是自發的,零星分散,面積小,品種雜,沒有形成規模。
2.3 中藥材種植戶沒有實現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受投資的盲目性影響,種植時,選擇的多是經濟效益高的中藥材品種,受市場價格影響,個別品種輝出現價格波動,對種植戶沖擊較大。
2.4 訂單種植缺乏法律保障。隨著國家國有林區商品林全面停伐,各林業企業積極探索林下中藥材種植,以獲得經濟收入。為降低投資風險,林業企業多與供種企業簽訂了收購合同,但幾年之后,中藥材達到收獲年齡時,收購方早已不知去向,如返魂草種植即是如此。
3 中藥材資源保護和產業發展策略
3.1 結合公益林管護,加大對大面積野生中藥材資源的保護力度。如五味子、黃柏、赤芍、桔梗、牛蒡、關龍膽等。對具有開發利用前景的野生資源,如越桔、東北土當歸、東北雷公藤等應加強保護和研究并舉,突破繁育技術。
3.2 將中藥材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納入當地經濟發展規劃,有計劃地建立中藥材自然保護小區和中藥材植物園,收集和保護各種優良的藥用植物資源,實現中藥材資源可持續發展,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3.3 選擇適宜中藥材品種,切忌盲目發展。開發獨具特色的長白山道地中藥品種,應選擇中藥材市場信譽好、競爭力強、經濟效益顯著的道地優勢品種。如人參、五味子、關防風、關龍膽、穿龍薯蕷、東北紅豆杉等。在選對品種基礎上,應選擇品質純正、高抗、豐產類型進行栽培。
3.4 探索豐產栽培技術,保證藥材質量。為避免培育年限不足,肥藥使用不當,環境污染等原因造成的中藥有效成分降低,重金屬超標等,應嚴格按中藥材種植質量標準規范長白山中藥材種植。
3.5 發揮林下野生環境優勢,探索林下栽培管理模式,仿野生環境開展中藥材種植,提高中藥材產量和質量。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使野生中藥材資源得以保護和發展。
(作者單位:132206吉林市龍潭區實驗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