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學全
馬鈴薯本身屬于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與小麥、水稻、玉米、高粱等同屬五大糧食作物,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蔬菜作物,其本身營養成分豐富,適應性強,在我國許多地區都有種植,其本身在提高農民收入、保障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云南省陸良縣活水鄉為例,對高山山區馬鈴薯無公害栽培技術進行簡單分析。
云南省陸良縣活水鄉屬于陸良縣的邊遠山區,總體面積202.35平方千米,總人口數量25655人。活水鄉地勢高低不平,平均海拔達到1985m,以紅壤、褐土和沙土為主,適合中職玉米、蘿卜、馬鈴薯等農作物,屬于較為典型的農業鄉鎮。2015年,我國農業部提出了馬鈴薯糧化戰略,提出將馬鈴薯加工成主食,憑借其本身耐寒耐旱耐貧瘠、栽培簡單、產量大等優點,幫助緩解貧困地區糧食緊缺問題。
1 馬鈴薯無公害栽培技術
無公害栽培技術指在農產品生產中,將有毒有害物質控制在允許范圍內,確保其能夠滿足《無公害農產品標準》的相關要求。無公害栽培需要符合幾個基本條件,首先,產地環境能夠滿足無公害農產品對于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其次,生產過程必須符合農產品質量標準及規范的要求;然后,有毒有害物質的殘留量能夠被控制在安全質量允許范圍內;最后,安全質量指標符合相關標準,并且經過專業機構認證。活水鄉本身地處高寒山區,馬鈴薯無公害栽培中需要關注幾個核心問題:
1.1 選地
在馬鈴薯無公害栽培中,地塊選擇非常重要,結合無公害栽培的基本條件,應該選擇生態環境良好、遠離工礦企業和交通主干線的地塊,確保其地勢相對平坦,耕作層深度不低于50cm,最好可以選擇土質較為疏松的沙土或者沙壤土。活水鄉本身屬于典型的農業鄉鎮,工業不發達,生態環境較好,而且土壤以沙土、褐土為主,具備馬鈴薯無公害栽培的天然條件。在選地完成后,還需要做好整地和施肥工作,一般在入冬前進行深耕,深度在20~30cm左右,早春耕磨保墑。施肥應該盡量選擇有機肥,重視氮肥,化學肥料應該選擇經國家和省級農業部門登記的品牌,農家肥或者沼肥的施加量為1000~2000kg/667m2,尿素施加量為15kg/667m2。在秋季深耕過程中,可以將2/3左右的沼肥或者基肥施入地塊,剩余1/3基肥在春季播種時施加到淺耕層,尿素則作為追肥施用。
1.2 備種
考慮活水鄉的氣候和環境特點,在對馬鈴薯品種進行選擇時,應該以耐旱耐寒、抗病豐產的脫毒品種為主,如紫花白、靜石2號等。確定種子品種后,需要在播種前10~15d將其取出,根據土壤墑情,將每千克種薯切成30~40個小塊,確保每一個小塊都能夠附帶2~3個中上部芽眼。切塊后,利用草木灰進行拌種,這樣能夠確保刀口迅速愈合,提升發芽率。如果在處理過程中發現病塊、爛塊,需要及時處理并對刀具進行清洗,避免出現交叉感染。切塊和拌種完成后,應該將其平坦在地面上,攤鋪厚度不超過3cm,夜間氣溫較低,需要以草簾遮蓋。
1.3 播種
結合馬鈴薯本身在不同生長階段對于外界溫度的要求,通常在日均溫達到7℃以上時,就可以開始播種。而考慮活水鄉本身地處高海拔地區,溫度相對較低,因此選擇4月下旬到5月上旬進行播種。在播種過程中,可以選擇穴播,也可以選擇行播,具體應該根據地塊的實際情況確定,如果采用行播的方式,應該將行距控制在35~45cm,將株距控制在30~40cm,播種深度以13cm為最佳,在播種完成后,需要進行適當鎮壓保墑。
1.4 管理
田間管理是馬鈴薯無公害栽培的關鍵環節,其直接關系著馬鈴薯的品質和產量,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一是在幼苗出土率達到80%左右時,需要進行間苗工作,去除其中的雜苗、弱苗和畸形苗,在缺苗斷壟位置,應該及時進行補苗,以保證出苗率和畝產;二是中耕培土,為了保證馬鈴薯的正常生長,確保薯塊品質,需要在進行中耕除草的同時,及時進行培土,提升土壤的透氣性,強化保溫保墑效果,同時避免雜草與秧苗爭奪養分。除草應該以人工除草為主,盡可能避免化學除草藥劑的使用,以確保其能夠滿足無公害栽培的要求;三是追肥,當馬鈴薯薯塊開始膨大時,需要進行相應的追肥工作,為馬鈴薯的生長提供充足的肥料支撐,追肥量可以根據馬鈴薯莖葉的生長情況確確定,結合中耕進行,一般情況下,追肥以尿素為主,用量為15kg/667m2,追肥位置應該距離植株15cm左右;四是病蟲害防治,馬鈴薯常見的病蟲害包括環腐病、病毒病、二十八星瓢蟲等,在病蟲害防治環節,應該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盡可能采用農業防治或者物理防治的手段,配合生物防治來保證效果。以病毒病的防治為例,應該優選抗病毒品種,采用實生薯或者整薯作為種薯,從源頭上做好預防工作。不過,活水鄉本身地處高寒地區,溫度偏低,蟲害很少發生,即便發生也比較輕微,一般情況下并不需要進行藥物防治。
1.5 采收
一般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之間,氣溫會下降到12℃左右,此時馬鈴薯地面部分的莖葉大部分枯死,地下的馬鈴薯也已經成熟,需要及時進行采收,防治出現霜凍現象。采收出的馬鈴薯需要進行晾曬后熟,促使其皮層老化,這樣能夠提高冬儲性能。
1.6 貯藏
入窖前20d,打開通風口,做好通風降溫工作,避免馬鈴薯爛窖。20d后到來年2月初,需要將窖內的溫度控制在12~14℃,最低不能低于10℃。若因為外界氣溫低導致其溫度低于12℃,需要堵上通風口,在窖頂堆放秸稈保溫。來年2月,氣溫逐漸回升后,需要將窖內溫度控制在13℃,定期觀察,挑出其中的爛薯,防止傳染。
總而言之,在高寒山區,開展馬鈴薯無公害栽培,需要做好選地整地、備種、播種、管理和采收貯藏工作,針對栽培區域的特點,做好因地制宜,保證馬鈴薯的品質和產量。
(作者單位:655604云南省陸良縣活水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