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文
1 品種選擇
品種應以早熟、中熟優質品種為主,輔助適量中晚熟品種。目前大棚生產應用的品種主要有伊麗莎白、銀蜜子、網紋香、百花仙子以及國內外的一些適宜的早熟、中熟品種。
2 培育壯苗
2.1 播種期 一般大棚地溫穩定在12℃以上時,便可定植。甜瓜育苗期大體1個月左右,所以再往前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即是播種期。播種育苗常在加溫溫室和溫床內進行。
2.2 種子處理和催芽 備播的種子經去雜去劣去秕,晾曬后再進行種子處理。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500~600倍浸種滅菌15分鐘,撈出放入清水中洗凈,用濃度15%磷酸三鈉溶液浸種30分鐘以鈍化病毒。再用50~60℃溫水浸種,攪拌至30℃,任其浸泡6~8小時,撈出擦凈種皮上的水分,用清潔粗布將種子分層包好,放置于30~32℃恒溫下催芽(催芽方式多樣,可在恒溫箱,或用電熱毯以及在鍋爐房的溫水桶內等處進行)。24~30小時露出胚根,即可播種。
2.3 營養制作與播種 營養缽可以自己制作也可購買不同規格的塑料營養缽。營養缽的規格可以是10cm×10cm或8cm×8cm或8cm×10cm,最小不小于6cm×6cm。配制營養土是為滿足甜瓜幼苗生長發育對土壤礦質營養、水分和空氣的需要。營養土應疏松透氣、不易破碎,保水保肥力強,富含各種養分,無病蟲害。 苗床的營養缽用噴壺噴一次透水,晾曬4~6小時后即可播種。每一營養缽內放1粒催芽種子,播種后覆土1~1.5cm。然后蓋地膜,保持床土濕潤,提高營養缽的溫度,幼苗出土時立即除去地膜,以便幼苗出土。
2.4 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是以掌握溫度為中心,出苗前要密閉不通風,此時床溫以保持30~35℃為宜。一旦幼芽開始出土就應適當注意放風透氣,因為從幼苗出土至子葉平展,這段時間下胚軸生長最快,是幼苗最易徒長的階段,所以要特別注意控制甜瓜苗的徒長,其措施有三:第一,床溫降低到15~22℃;第二,盡量延長光照時間,保證幼苗正常發育;第三,降低床內空氣和土壤濕度,空氣相對濕度白天50%~60%,夜間70%~80%。當真葉出現后,幼苗不易徒長,因此床溫應再次提高到25~30℃。幼苗兩片真葉后,應降低床溫,控制澆水,進行定植前的鍛煉。另外,實踐證明,采用晝夜大溫差育苗,是培養壯苗的有效措施。當幼苗真葉出現后,白天床內氣溫30℃左右,夜間最低氣溫15℃左右,這樣有利于根系的生長,有利于培育壯苗
3 定植
3.1 定植 當幼苗長到兩片真葉一心,苗高10cm左右,葉片肥大,葉色濃綠時即可定植在大棚內。
3.2 整地起壟、栽植密度 大棚內土壤在前作物收獲后及時深翻,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每畝施3500~4000kg,硫酸鉀復合肥30kg,先用2/3翻地時撒施,施后整平起壟。為便于采光,南北走向大棚順棚方向作壟,東西走向大棚要橫著棚向作壟。大棚立架栽培的密度為:單蔓整枝,大果型品種(如銀蜜子)1500~1800株/畝,小果型品種(如伊麗莎白)1800~2000株/畝;雙蔓整枝1000~1200株左右/畝。 行距確定之后(平均0.7m),定植時依密度調整株距。
4 田間管理
4.1 棚內溫、濕度管理 甜瓜在整個生育期內最適宜的生長發育溫度是25~30℃,但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溫度要求也不同。營養生長期晝夜溫差要求10~13℃,坐果后要求15℃。夜間溫度過高容易徒長,對糖分積累不利,影響品質。
適于甜瓜生長的空氣相對濕度為50%~60%。而在大棚內白天60%,夜間70%~80%也能使甜瓜正常生長。苗期及營養生長期對較高、較低的空氣濕度適應性較強,但開花坐果后,尤其進入膨瓜期,對空氣濕度反應敏感,主要在植株生長中后期,空氣濕度過大,會推遲開花期,造成莖葉徒長,以及引起病害的發生。當棚內溫度和濕度發生矛盾時,以降低濕度為主。降低棚內濕度的措施,盡量減少灌水次數,控制灌水量。
4.2 水肥管理 在整個生長期內土壤濕度不能低于48%,但不同的發育階段,對水分的需要量也不同。定植后到伸蔓前瓜苗需水量少,葉面蒸發量少,應當控制澆水,促進根系擴大;伸蔓期可適當追肥澆水;開花前后嚴格控制澆水,當幼瓜長到雞蛋大小,開始進入膨瓜期,水分供應要足。成熟期需水少。在膨瓜期配合澆水每畝可追施硫酸鉀10kg。通常大棚甜瓜澆一次伸蔓水和1~2次膨瓜水即可。注意澆膨瓜水時水量不可過大,以免引起病害。
4.3 整枝 為使厚皮甜瓜在最理想的位置結果,使結果期一致,摘心、整枝為栽培上必須的手段。大棚甜瓜,多采用單蔓整枝。少量也有雙蔓整枝的。
單蔓結果整枝法:此法操作簡單,管理方便,成熟期提前,結果集中,但產量稍低。具體作法是:主蔓先不摘心,直到25~30葉時才摘心,主蔓基部第1~10節位的子蔓全部摘除。
5 病蟲害防治
猝倒病是苗床的主要病害。田間主要病蟲害有枯萎病、炭疽病、蚜蟲等。
5.1 猝倒病、立枯病:用30%惡霉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澆灌苗床,每平方米澆3升藥液。
5.2 炭疽病: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50g/hm2,加水750~1125升(1000~1500倍),噴霧防治。
5.3 蚜蟲: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4000倍液,噴霧防治,或用1.1%苦參堿粉劑6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6 采收
早熟品種開花后30天左右,中晚熟品種開花后30~35天成熟。當果面顯出固有顏色和品種特征,瓜皮光亮無毛,有彈性和香味,果頂部變軟,果實和果柄處形成離層時采摘。
(作者單位:150700黑龍江省延壽縣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