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萍 鄧其盛
農業是我國的第三產業,而畜牧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農業和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2017年,永安市在農林牧漁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總產值達到了51.16億元,同比增長了4.63%,其中畜牧業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例穩步上升,逐漸成為永安市農村經濟中最主要的支撐產業和經濟增長點。但是畜牧業仍存在很多問題:畜牧業經營方式還是粗放型經營,畜牧業經濟增長方式主要靠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飼養的增加進行,經濟效益的增長空間有限,阻礙了永安市畜牧業的發展。因此,在2018年必須加快畜牧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畜牧業科技進步為重點,以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全面推進畜牧業的建設,實現畜牧業標準化和規模化養殖,進而推進“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產業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
1 畜牧業經濟增長方式的概述
畜牧業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畜牧業產出的增長,主要包括兩大類:畜產品的增長和畜牧業產值的增長,而畜牧業經濟增長方式指的是對畜牧業整個生產力系統的效能和發展狀況起決定作用的生產要素分配、組合和使用方式,其本質在于對畜牧業生產要素的利用方式。
2 畜牧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永安市畜牧業在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下,以相關業務部門的大力宣傳為主要方式,以科學技術為指導;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農民增收為目的,產業化經營為突破;不斷的加強畜牧的防疫和檢疫工作,積極引進和推廣新技術,大力建設畜牧業生產基地,促進畜牧業的持續、健康和穩定發展。2016年,完成了5家生豬養殖場的升級和改造;2017年畜禽生產總體保持穩定,全年生豬出欄19.5萬頭、肉禽484萬只(羽),分別降低11.3%、3.2%;蛋禽38萬只(羽),比增46%;肉蛋奶總產量2.8萬噸,與2016年保持基本持平。另外,2017年和2018年共有4家生豬養殖場項目已獲得批準和正處于建設中,預計年底完工。
3 畜牧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失,不能保證工作的正常開展
基層畜牧站是國家設在鄉鎮的基層動物防疫機構,盡管國家對其加大了投入和建設,但是由于基層防疫工作的地域分布較廣,相應的工作量很多。一般的基層畜牧站工作人員只有3~4人,甚至有的只有2人,導致他們無法擔負起大面積的畜禽的生產發展、檢疫和防疫等等工作,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工作。其次,大部分農村工作人員沒有經過專業院校的培養,文化水平普遍較低,這就造成農村隊伍力量的不強,進而導致在實際的工作中不能保證其能夠有效地實施。
3.2 畜禽污染整治工作形勢依然嚴峻
目前,三明市對畜牧業進行了規模養殖,存欄量也就不斷的增加,這也造成了本市及周邊地區的畜禽污染整治工作仍比較復雜,比如養殖場的糞便處理設施的不完善、畜禽糞便的隨意處理,導致污水橫流和臭氣熏天等。雖然在2017年對其進行了多方面的有效地控制,但是一些地區的畜禽污染依然存在,甚至已經危害到了人類的健康。這都是由于過度追求對畜牧業的發展速度,忽視畜牧業的發展與周邊生態環境的關系,使得周邊的生態環境不斷的遭受到污染和破壞,引發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
3.3 市場行情的掌握不全,導致產銷脫節
由于受華融禽業轉型和肉雞價格下降,影響了家禽的出欄量。這是因為未及時的掌握市場信息,了解到市場上的畜禽供需關系,導致養殖戶盲目的進行規模生產的擴大,使得市場上的畜禽供過于求。另外,還因為缺乏完善的收購、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相關服務機構和畜禽加工龍頭企業,使得大部分養殖戶或者農民只能依靠自己進行自產銷,進而導致畜禽產銷嚴重脫節。
4 畜牧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4.1 加快畜牧業向節糧型轉變
飼料是畜牧業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降低畜牧業生產成本的關鍵因素。因此,可從三方面對其進行開發和利用。首先,農業種植必須進行結構調整,合理分配糧食和飼料的種植面積比例,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飼料供給;其次,提高氨化秸稈的應用范圍,提高畜禽的消化率,減少化肥的污染,促進農業的生態循環,進而發展節糧型畜牧業;最后,引進先進技術,加強飼料的開發和推廣應用,降低三明市單位畜牧產品的消耗量。
4.2 加快畜牧業的產業化轉變
必須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產業化形式,引導農民自主走向市場,提高畜牧業的經濟效益。首先,市政府要加大對畜牧業的關注和重視,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法律,保證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正常運行,及時為畜牧業養殖戶或者企業提供市場相關信息;其次,加大對龍頭畜牧業企業的扶持力度,建立我市專門的畜牧產品品牌,提高市場占有率;最后,還要加大對畜牧業的資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實現對畜牧業的有效資金保障。比如為畜禽養殖戶提供資金的貸款、引導大型企業進行投資等。
4.3 提高畜牧業相關人力素質
人力資源是現代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要加大對畜牧業的人力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技能培養。具體可以通過教育培養專業畜牧業人才,轉變農村養殖戶傳統的養殖觀念和提高他們的養殖技能。最終提高畜牧業養殖人員的素質,培養新型善管理、懂技術、會經營的復合型人才。
綜述,實現畜牧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必須改變經營方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利用科學技術和教育提高畜牧業的經濟增長效益。使得畜牧業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轉變。
(作者單位1.366000福建省永安市科技局;
2.366000福建省永安市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