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堅 張宇
禽流感對于養殖業的危害性相當大,疫苗的免疫是當前應用應對禽流感的主要途徑,免疫之后的抗體水平高低直接決定著免疫效果以及養殖戶的經濟效益。當前,可以借助對抗體監測的方式實現對免疫結果的分析與考核,從而促使免疫政策的落實效果得到保障。對此,免疫抗體的監測準確性、可靠性、穩定性以及代表性對于禽流感的控制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對此,為了更好的提高禽流感防控水平,探討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試驗的影響因素,提高抗體監測效果的實效性具備顯著現實意義。
1 影響因素
血凝和血凝抑制試驗在監測過程中發生檢測誤差的主要引發原因為標本采集不規范、采集量不規范、操作不規范等方面。通過分析之后,歸根結底的原因為操作誤差、儀器誤差、方法誤差、試劑誤差、偶然誤差以及過失誤差。
對于操作誤差而言,其主要是在實際檢測過程中常見的誤差原因,同時也是最容易控制的誤差。導致操作誤差的原因在于檢測人員的專業素質較低,沒有嚴格根據流程與標準進行檢測,從而導致誤差的形成。例如,在醫學檢測時儀器設備未完全清洗,導致標本的收集器皿存在污染的問題,之后再進行標本的采集與檢測必然會導致結果的偏差。另外,檢測人員在醫學檢測過程中試劑本身的質量也會導致結果發生偏差,這一種偏差在影響性方面比較大。對于儀器誤差、方法誤差、試劑誤差等而言,其主要是因為整個檢測工作的嚴謹性不高。例如,以儀器精度為例,稱量的時候電子天平預熱和水平狀態,也會導致誤差值固定,從而對整個檢測的結果形成影響。同時,對于當前的血凝和凝血抑制試驗方法而言,有一些檢測方式并不是非常嚴謹,所以在誤差方面也難以避免。對于偶然誤差而言,在控制方面的難度最大,一般都是在血凝和凝血抑制試驗過程中,周邊的環境變化和檢測人員在實際檢測操作步驟中的某一些因素導致檢測結果出現偏差,例如環境溫度與濕度的變化必然會導致檢測結果的數據誤差。
2 控制策略
為了更好的提高血凝和凝血抑制試驗效益,不僅需要在標本采集方式方面進行改進,同時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進檢測質量:1 標本采集。標本采集過程中需要保障適時、適量、無菌、安全的采樣原則,血氧自凝之后采取理性處理獲得血清時妥善儲存。部分分離的血清會呈現果凍狀,可以采取針尖挑至EP管中進行擠壓,短時間之內可以重復離心處理。被檢測的血清需要具備無雜質、無溶血、無腐敗、新鮮等特點,容器必須干勁無菌;2 數字化處理。血凝和凝血抑制試驗的誤差處理方式可以按照以往的質量管理經驗,通過其他檢測項目的處理方式進行改進。首先,需要確保血凝和凝血抑制試驗操作本身的合理性,務必保障每一位操作人員的操作方式、步驟都符合相應標準,對于可能存在不合理操作的數據均需要重新測量。其次,需要明確血凝和凝血抑制試驗的誤差處理方式,檢測過程中需要有至少2名專業人員(1名檢測、1名校核)對數據進行讀取與記錄,同時借助相應的處理經驗分析讀取的數據與項目之間的合理性與關聯性。第一點是讀取時視線的合理性,第二點是讀取時時間的合理性,3 結果分析。在血凝和凝血抑制試驗的時候,在從讀取的數據當中檢測出未達到預期結果的異常性數據時,需要對異常數據進行準確性分析,檢測人員需要對異常數據的檢測過程、結果等進行分析,明確異常數據的形成原因,如果異常數據屬于檢測失誤所導致的,則需要圍繞這一失誤進行總結反思,對于結果異常的標本需要實行重新檢測。同時檢測的結果中有超過80%的結果屬于有效范圍內。檢測的數據必須采取4D檢測法:排除其中的異常數據并對剩余的數據進行分析計算,計算出其余數據的平均偏差和平均值,同時計算出測量數據與計算平均值之間的絕對值,計算出兩組數據之間的對比值,按照計算的結果,如果比值相比4更大,那么便需要排除異常數據,假設比值未達到4,則可以保留相應數據。除了4D檢測法以外,檢測工作中還可以采取其他的數據處理方式,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實際的檢測工作任務與工作環境、條件等靈活采取相應方式進行數據處理,保障處理的結果。
綜上所述,導致血凝和凝血抑制試驗的影響因素非常多,其主要涉及到操作、方法、人為等多個因素。在實際的抗體監測過程中,必須做好相應的質量控制措施,對操作程序進行規劃和管理,在發現問題時及時進行糾正處理,只有在保障試驗結果的可靠性才可以真正做好對疫苗免疫效果的評價,做好對禽流感的預防作用,為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
(作者單位:111000遼寧省遼陽市太子河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