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文明禮儀行為必須強調養成教育,也就是必須得到內化,形成習慣,才能使幼兒人格得到良好的培育,為幼兒未來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文明禮儀行為;養成教育;幼兒
孔子曾說: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這表明文明禮儀對一個人的重要程度,以及對一個人發展的重要性。文明禮儀行為養成教育既包括培養,即規范幼兒的行為;也包括形成,即內化為人格品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文明禮儀行為的養成教育要從幼兒抓起,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為幼兒未來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一、 幼兒文明禮儀行為養成教育的目標
1. 幼兒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文明禮儀行為是社會的行為規范,對于社會組成部分的人來說,缺乏文明禮儀行為就無法與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甚至會受到社會的譴責,受到人們的唾棄。中國有句諺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是未來社會的生力軍,文明禮儀行為習慣是他們的立身之本。因此,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其人生具有重要意義。
2. 幼兒良好人格的培育。幼兒階段是每個人一生中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對于幼兒人格的培育起到關鍵作用。文明禮儀行為養成教育強調的是對幼兒內在素質的培育,如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這就必須要讓幼兒自身認識得到提升,才能內化為人格品質,把幼兒培養成具有高尚人格的有用之才。
3. 傳承傳統中華文明。自古以來中國就被稱之為“東方禮儀之邦”,尚禮之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早在周朝時期就制定有做人的規范,孔子認為“不學禮,無以立”。幼兒文明禮儀行為養成教育就是以中華文明禮儀為核心,繼承和發揚祖輩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禮儀,培養幼兒修身養性齊家治國的優良品質。
4. 建立和諧文明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決定著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而每一個人的文明禮儀行為將對社會的文明程度產生影響。文明禮儀行為養成教育就是要幫助幼兒學會正確待人、做事,建立良好的社會交往關系,培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奠定基礎。
二、 幼兒文明禮儀行為養成教育的原則
1. 榜樣示范原則。榜樣是無聲的語言。榜樣示范就是以生動具體的典型形象引起幼兒良好的心理反應,使文明禮儀行為養成教育具有更強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幼兒模仿性強,可塑性大,利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做示范,特別是要充分利用身邊的榜樣,如教師自己的文明行為、家長的文明行為等,更容易使幼兒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2. 循序漸進原則。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教育是一個從感知到模仿,再到認識的漸進式發展的過程,要培養幼兒文明禮儀行為就必須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絕對不能操之過急,一看到孩子沒有做到規范的禮貌就訓斥甚至打罵體罰是完全不可取的做法。其次,幼兒的自制能力較差,對于幼兒的一些不良行為和習慣要持續跟蹤糾正,要能夠隨時抓住苗頭進行強化訓練,直到孩子徹底克服不良行為和習慣。
3. 生活化原則。可以說“生活即教育”是最符合幼兒教育特征的。幼兒文明禮儀行為養成教育離不開在一日活動中學會飲食、睡眠、入廁,學習與人交往等生活過程。比如,幼兒剛入園時,許多父母都會告訴老師:我家寶寶不會吃飯、不會脫衣服、不會大小便,等等。但當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一段時間后,就會發現他們個個都有進步,不僅能自己入廁,還學會了吃飯、穿衣等等。讓幼兒在實際生活中掌握文明禮儀規范是生活化原則最好的實踐路徑。
三、 幼兒文明禮儀行為養成教育的策略
1. 創造優美環境,促進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的養成
優美的環境能夠激發幼兒追求美的意識和行為,讓幼兒自己創造美的環境,更能讓幼兒體驗到創造美的幸福與快樂,促進幼兒形成文明禮儀行為。首先,讓幼兒自己創造美。比如,讓幼兒把自己的桌凳擦干凈,把自己的教室布置的漂漂亮亮等,就一定會形成不隨地亂扔垃圾的好習慣。其次,教師要創造美。教師儀容儀表要有樸素美、整潔美,教師要有行為美,要給幼兒創造和諧、平等、友善、活潑的教育環境。比如,經常給孩子說“您好”“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孩子一定會跟著學會運用。
2. 利用“一日活動”,滲透文明禮儀行為教育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是實施幼兒教育的主要環節。在一日活動中滲透文明禮儀行為教育要注意內容的適量,不能一次活動就想把所有的內容都教給孩子;還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能一次活動就想讓孩子做到規范準確。例如,用餐禮儀要求幼兒學會正確地使用餐具以及用餐姿勢;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內的干凈與整潔;初步學會與人共餐時的禮節,不搶食、不在喝湯時發出聲音等。這些規范要求不是一次用餐就可以全部讓幼兒掌握的,因此需要持之以恒、耐心施教,還要注意個體差異,因人施教。
3. 利用“節慶日”活動,強化文明禮儀行為的養成
節日承載著一定的文化傳統,包含著許多禮儀文化,是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行為養成教育的重要契機,幼兒容易在溫馨的節日氛圍中接受傳統禮儀和愛的教育。充分利用中國的傳統節日和紀念日,如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還有教師節、母親節等,通過組織幼兒或親子參與這些節日活動,教育幼兒養成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禮儀待人的文明禮儀習慣。
4. 家園協作共育,擴展文明禮儀行為養成教育
文明禮儀行為是一種社會化的人文素質,僅靠幼兒園教育是不夠的也是不全面的。因此,家園協作共育是擴展幼兒文明禮儀行為養成教育的重要途徑。一方面,要重視家園協作共育的互補性,既要能互相促進還要互補缺失,擴展教育內容。另一方面,要強化家園協作共育的渠道和方式,家園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要多溝通、多交流,共同培育知書達禮、陽光快樂的祖國花朵。
總之,幼兒期是形成良好文明禮儀行為的關鍵時期,必須得到幼兒園、家長以及社會的高度重視,要明確目標、協調統一,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禮儀修養,為孩子的健康人生奠定基礎。
作者簡介:
張濤,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