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改艷, 周 磊
(1.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福建福州 350002; 2.福建省福州市發展改革委員會,福建福州 350002)
如果在風險不一致的地區實行統一費率,必將加大基差風險,造成農戶保險收益和保費負擔不對等問題,最終導致逆向選擇問題和保險公司的虧損。因此,美國、日本、加拿大和德國等在實施區域產量保險之初就進行了風險區劃和費率細分[1]。特別是德國,把全國劃成44個風險區域,在這44個風險區共施行了396個費率[2]。因此,為了確保農作物區域產量保險產品設計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就需要根據各地區的農業生產風險特點進行風險區劃,在不同的風險區域實行差異化的保險費率。本研究以廣西縣級甘蔗單位面積產量數據為例,選取一些風險區劃指標,運用聚類法對農作物區域產量保險的風險區劃進行研究。
農作物產量的變化主要是由農作物生產的結構性風險因素引起的,而這些結構性風險因素通常包括氣候、地形地貌、土壤、水利、農業技術、政府政策等自然因子和社會經濟因子,這些因子就是風險區劃的重要依據或指標[2]。庹國柱等在進行區域產量保險的風險區劃時主要選擇農作物產量變動、氣候、土壤和地形地貌四大類指標,同時還考慮經濟社會類的指標,具體包括農作物產量水平、產量變異系數、氣候綜合評判、土壤條件、地形地貌、灌溉面積、水利設施條件和技術條件等指標[3]。本研究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并考慮影響廣西甘蔗生產的地區風險狀況以及資料獲取的條件,選取了以下區劃指標。
X1:歷年單位面積產量平均減產率;X2:歉年單位面積產量平均減產率;X3:災年單位面積產量平均減產率。這3項指標的值越大,表明農作物生產風險越大,它們也是綜合指標。歷年平均減產率就是歷年農作物減產率的平均值,歉年平均減產率為農作物相對波動產量小于0的平均減產率,災年平均減產率為農作物相對波動產量小于-3%的平均減產率。計算公式分別為
式中:n為所有樣本數;m為歉年樣本數;k為災年樣本數;xt為農作物歷年單位面積產量減產率,計算公式為xt=(實際單位面積產量-預期單位面積產量)/預期單位面積產量。

X7:單位面積產量減產率大于5%的概率;X8:單位面積產量減產率大于10%的概率。前面已經估計了甘蔗單位面積產量綜合災害損失率大于5%和10%的概率,將前面3種方法的計算結果做平均化處理,得出新的減產率大于5%和10%的概率的計算數值。
X9:專業化指數。理論上,農作物播種面積的大小,即農作物生產規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地區該種農作物的生產是否容易受災以及受災的程度。如果某種農作物的播種面積占地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大,那么該種農作物受災的可能性與程度也就比較大,進而保險公司賠付的風險也比較大。專業化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SAIij為專業化指數;GSij為第i個縣(市、區)1991—2013年的甘蔗播種平均面積;GSi為第i個縣(市、區)1991—2013年農作物平均播種面積;GSj為廣西1991—2013年甘蔗平均播種面積;GS為廣西1991—2013年農作物平均播種面積。當SAIij>1時,說明與廣西平均水平相比,該縣甘蔗種植規模較大,賠付風險也較大。
X10:效率指數。效率指數是從生產條件角度說明某種農作物生產是否具有比較優勢。一般來說,如果特定區域某種農作物的產量高,就表示該地區這種農作物的生產條件比較好,生產中遭受災害的風險就比較低。本研究用各樣本區域(指廣西各縣)甘蔗單位面積產量與總體區域(廣西全區)甘蔗單位面積產量的比值代表該指標。“效率指數”越大,表示該地區某種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水平越高,保險公司賠付的風險也就越小。效率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X10=EAIij=APij/APi。
式中:EAIij為效率指數;APij為第i個縣(市、區)甘蔗平均單位面積產量;APi為廣西全區的甘蔗平均單位面積產量。當EAIij>1時,說明與廣西全區甘蔗平均單位面積產量水平相比,第i個縣甘蔗生產有效率上的比較優勢。
X11:旱澇保收指數。這個指標反映的是農田水利設施情況,旱澇保收指數越大,說明特定區域的生產條件就越好,抵制自然災害的能力也就越強。旱澇保收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X11=SYIij=ASYij/GSi。
式中:SYIij為旱澇保收指數;ASYij是第i個縣(市、區)1991—2013年平均旱澇保收面積;GSi為第i個縣(市、區)1991—2003年農作物平均播種面積。該指數越大,說明該縣(市、區)的種植條件越好,風險越低。
X12:年平均受災面積指數。這個指標代表廣西各縣(市、區)甘蔗生產受損程度,該指標值越大,說明該地區甘蔗生產風險越大。年平均受災面積指數為
式中:SZIi為1991—2013年廣西第i個縣(市、區)各種自然災害導致的農作物年平均受災面積;SZIg為1991—2013年廣西全區各種自然災害導致的農作物年平均受災面積。由于資料受限,本研究用農作物受災面積代替各種甘蔗的受災面積。
確定了各縣(市、區)甘蔗單位面積產量減產率后,就可以據單位面積產量減產率計算出相應指標X1,…,X8的相應值。從表1可以看出,歷年減產變異系數最高的地區是邕寧區、田林縣、靖西縣、蒙山縣、靈川縣和浦北縣等;而歷年減產變異系數最低的地區是宜州市,較低的地區包括隆安縣、西林縣和平樂縣。廣西甘蔗單位面積產量減產率超過5%的概率很高,平均在25%以上;甘蔗單位面積產量減產率超過10%的概率最高的是平樂縣,相對較高的地區主要包隆安縣、融安縣、大化縣、環江縣、西林縣和田陽縣等;甘蔗單位面積產量減產率超過5%的概率最低的地區是蒙山縣,相對較低的地區包括寧明縣、武宣縣、金秀縣和象州縣等。此外,從整體上看,廣西甘蔗種植減產10%的概率不是很高,平均在8.9%左右。
利用相關的數據,廣西60個縣(市、區)其余的4個指標值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專業化指數較高的地區包括鹿寨縣、大新縣、上思縣、寧明縣、扶綏縣、龍州縣和柳城縣等地區,說明這些地區的甘蔗生產受災的風險較高。從專業化指數看,甘蔗生產受災風險較低的地區有馬山縣、富川縣、岑溪市、平樂縣、西林縣、隆林縣、大化縣和北流市等。從效率指數看,武鳴縣、隆安縣、馬山縣、上林縣、賓陽縣、柳江縣、金秀縣、合山市等地區的甘蔗生產比較有優勢。從旱澇保收指數看,大新縣、天等縣、憑祥市和龍州縣等的旱澇保收指數較低,說明這些地區甘蔗生產的水利條件欠佳,甘蔗生產的風險較高,而全州市、永福縣、平樂縣、荔浦縣、陽朔縣和臨桂縣的旱澇保收指數較高,說明這些地區有較好的水利條件,能確保甘蔗生產的灌溉和防澇所需。最后從年平均受災面積指數看,靈川縣、合浦縣、平樂縣、都安縣、宜州市、扶綏縣和金秀瑤族自治縣容易遭受各種自然災害的侵襲,從而給甘蔗產生帶來不利影響。
2.3.1 聚類分析結果 本研究采用Z-score變換方法把相關的12個變量變成均值為0、方差為1的標準化變量,用歐氏距離法計算樣品間距離,用離差平方和法計算類間距離,采用SPSS 18.0進行聚類運算,得出廣西各縣(市、區)風險區劃的聚類結果見表3。

表1 廣西各縣(市、區)甘蔗單位面積產量風險區劃指標值
續表1

縣(市、區)歷年平均減產率(%)歉年平均減產率(%)災年平均減產率(%)歷年減產變異系數歉年減產變異系數災年減產變異系數減產率大于5%的概率減產率大于10%的概率桂平市1.831 44.212 35.971 02.393 80.646 40.287 60.251 50.060 5平南縣2.284 63.753 28.886 12.734 90.969 60.425 30.228 20.039 4浦北縣2.657 66.791 710.519 33.196 50.878 40.919 70.239 10.039 9靈山縣2.177 94.553 97.491 52.606 60.766 20.480 10.216 80.035 8上思縣2.173 66.249 28.588 12.586 40.623 90.457 30.238 60.046 9博白縣2.764 45.298 47.196 42.648 70.892 90.820 40.242 20.056 3富川縣2.211 94.239 55.657 42.350 90.695 40.400 90.245 20.065 2

表2 廣西各縣(市、區)甘蔗單位面積產量風險區劃指標值
續表2

縣(市、區)專業化指數效率指數旱澇保收指數年平均受災面積指數全州縣0.050 80.819 90.752 00.455 6永福縣0.019 30.832 20.712 30.364 5平樂縣0.014 80.754 80.742 10.964 5岑溪市0.012 70.782 70.615 20.568 7合浦縣0.097 90.889 40.590 40.964 1蒙山縣0.023 20.991 10.563 80.432 8藤縣 0.078 70.799 70.495 20.634 4荔浦縣0.062 00.842 70.708 90.654 2陽朔縣0.047 40.837 60.718 20.425 1臨桂縣0.025 40.822 20.745 50.512 5靈川縣0.043 40.803 40.460 80.716 5桂平市0.022 10.914 20.620 80.393 8平南縣0.035 70.883 90.607 80.734 9浦北縣0.040 60.768 00.395 20.396 5靈山縣0.068 00.887 40.441 50.606 6上思縣0.324 70.911 90.360 10.586 4博白縣0.041 80.885 70.539 80.648 7富川縣0.013 50.862 70.618 90.350 9
3.3.3 區劃結果分析 從具體風險區劃結果來看,高風險區主要集中在桂西北及桂北部偏西地區的百色市、河池市以及柳州市偏北的一些地區,主要有西林縣、隆林縣、田林縣、那坡縣、環江縣、田東縣、田陽縣、靖西縣、大化縣、巴馬縣、羅城縣、東蘭縣、融水縣、融安縣、全州縣、靈川縣這16個縣(市、區)。

表3 廣西各縣(市、區)甘蔗單位面積產量風險區劃結果

表4 指標判別基準

表5 各指標的類平均值及評價
該區域地處云貴高原邊緣,屬大石山片區。整體上,該地區的甘蔗歷年減產率普遍較高,歷年減產率的變異系數也較高。因為春季干旱主要發生在該區域,尤其是右江河谷和左江流域一帶,而百色、崇左一帶其汛期降水較集中,無雨或少雨時間長,再加上該地區農田水利設施條件差,而甘蔗又多種植在灌溉條件較差的坡地,所以該地區的甘蔗生產會面臨較大的農業生產風險,嚴重時甘蔗會絕收,而且該區域冬季較為寒冷,可能會給甘蔗生產帶來凍害。
中等風險的地區主要位于廣西偏中北部的桂林市、梧州市、賀州市、玉林市以及柳州市的偏南的地區。這些地區包括鹿寨縣、鐘山縣、岑溪市、藤縣、北流市、陸川縣、都安縣、博白縣等14個縣(市、區)。該區甘蔗歷年減產率、歉年減產率、減產率大于4%的概率等指標基本都處于中等水平。因為桂北、東部為中低山地區,甘蔗多種植在坡地,該區域降水量相對較大,年降水量多在1 700~2 000 mm,但桂北地區經常也發生凍害等嚴重影響甘蔗產量的惡劣天氣。綜合來看,該區域為中等風險甘蔗種植地區。
低風險區主要集中在桂中、桂西南的崇左市、南寧市、來賓市和貴港市以及欽州市和北海市等一些地區,主要有邕寧區、橫縣、賓陽縣、武宣縣、上林縣、馬山縣、隆安縣、武鳴縣、浦北縣、合浦縣、德保縣、平果縣等30個縣(市、區)。該區域甘蔗歷年減產率、甘蔗產量變異系數以及減產率大于4%和8%的概率等指標值普遍較低,而旱澇保收指數的指標值普遍較高,反映出該區域適合發展甘蔗產業。事實上,該區域歷來是廣西的甘蔗優勢產區,該區域的甘蔗產量占到全區甘蔗總產量的70%以上。桂中是盆地地形,處于東南季風地帶,降水量豐富,區內的水力資源也很豐富。桂南沿海屬華南熱帶濕潤地區,年降水量超過1 700 mm,桂南沿海處于平原地區,土壤肥沃,各種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均較高,歷來是廣西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區,有“廣西糧倉”之稱。因此,該區域具備甘蔗生產的有利條件,自然成為廣西甘蔗的主要產地。
從上述分區結果可以看出,如果在風險等級明顯不同的區域內實行統一費率,必然造成投保農戶所繳保費與保險公司對其賠付的保險金額不對等的問題,也就是保費分攤與風險分攤不匹配的問題,很容易造成處于高風險區的農戶積極主動投保,而處于低風險區的農戶不愿主動投保的逆向選擇行為,最后使農業風險不斷向保險人手中聚集,并造成保險公司的經營困境。因此,對于農作物區域產量保險來說,風險區劃意義重大,對經營該種保險產品的保險公司來說,應在產品設計環節按特定區域實際的風險水平設計相應保險責任和厘定相應保險費率,做到保險費率在眾多的投保人之間相對合理的分攤。
參考文獻:
[1]邢 鸝. 中國種植業生產風險與政策性農業保險研究[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4.
[2]陳 平. 不同風險等級下農作物GRP保險費率厘定研究[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1.
[3]庹國柱,丁少群. 論農作物保險區劃及其理論依據——農作物保險區劃研究之一[J]. 當代經濟科學,1994(3):64-69.
[4]徐學榮,馬改艷,周 磊. 福建水稻單產保險費率厘定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15,31(6):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