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本校學生及思品課教學實際情況為背景,結合“簡約政治教學”課題研究的理論及實踐,就“巧設思品課堂構建簡約教學”這一主題談了自己粗淺的看法:一、巧設導入,簡而有趣;二、巧建教學結構,簡而有序;三、巧用教學素材,簡而靈動。
關鍵詞:巧設;簡約教學;思品課堂
在課題《簡約教學法在中學政治教學中應用的研究》的探究活動過程中,我校課題組成員先在本校做了一份調查問卷。經統計,其中認為一節課老師講得太多占73.8%,認為老師教學導入沒新意的有58.5%,教學素材選用不夠精簡的占63.1%,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提出的建議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希望課堂氛圍輕松愉快些,老師不要太嚴肅,能面帶微笑,讓政治課堂充滿樂趣。
2. 希望老師課堂內容簡潔精煉一些,給學生多一些時間思考探究。
3. 希望老師講得慢一點。
4. 希望老師按時下課,不要拖課。
5. 希望老師作業精選一些,不要一次布置太多。
通過對問卷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校學生對政治課堂的精簡度不太滿意,學生期望能有簡約創新的課堂。
怎樣讓思品課堂活躍起來,讓思品課堂簡約高效起來呢?筆者在兩年多的課題探索中,也深深體會到要讓思品課堂簡約高效,就要在教學各個環節優化創新。創設饒有興趣的導入、巧妙構建環環相扣的教學結構,巧用貼近生活的教學素材等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做法。細節成就精彩,巧妙創設課堂教學,能為思想品德課這一塘“春水”增添波瀾,注入新的活力,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從枯燥乏味到精彩紛呈,從紛繁復雜到簡約有效。
一、 巧設導入——簡而有趣
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興趣為創新課堂打開大門。為了刺激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巧設靈活多樣的新課導入,來啟迪學生的興趣,為簡約高效課堂打開大門。例如,在上學期初錄制“一師一優課”
《競爭?合作?》這一框題時,我通過小游戲導入,在講臺兩側各放一張同樣大小的報紙,分男隊和女隊,以站在報紙上的人多且迅速為獲勝隊。為了在競賽中獲勝,隊員們緊緊抱成一團,這樣的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活動中深深體驗到:在競爭中要學會合作,合作中有競爭。這樣以體驗活動導入教學,比單純告訴學生這一知識點多么重要要有趣得多,也有效得多,而且學生學完之后記憶深刻。
在上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課《我知我師我愛我師》這一框題時我通過自己拍攝制作的兩分鐘小視頻《一個普通教師的一天》導入,讓學生感到親切、真實、自然、可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對知識的探究和求知欲望,使課堂呈現心靈的交融、彼此的理解和接受,課堂當然也就精彩起來。
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以及本班級學生的實際靈活地采用不同方式導入:學生自主導入、時政熱點導入、游戲活動導入、演示實驗導入、漫畫導入、懸疑導入等。巧妙創新的導入——簡而不凡,也就是短短的幾分鐘,能迅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提升整節課的質量奠定基礎。
二、 巧建教學結構——簡而有序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發現一些老師的課沒有邏輯順序,沒有整體感,顯得雜亂無章,沒有頭緒。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師沒有對這節課的知識從整體上梳理、把握。也就是教師沒有在教學環節、教學結構上下功夫。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也是如在云里霧里,既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因此,課堂教學結構是否優化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能否完成和教學效果。作為一線教師都想讓自己的課堂充滿魅力,那么教師就應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優化課堂結構,以新穎的教學結構、靈活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打動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下第五課《人生難免有挫折》一框題時,我把教材創新處理分為層層遞進的四個環節:感知挫折——剖析挫折——感悟挫折——直面挫折。看似簡單的幾個環節,很精當地概括本節課的主干知識,學生也從體驗、感悟、提升中收獲知識、提升情感。教師對教學環節進行整合、提煉,形成高效一體化的教學。這樣,教學過程會層次分明,松弛有度,收放自如。
再如,在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課《我知我師我愛我師》這一框題時,我把整節課的知識設計為層層遞進的三個篇章:知師篇、愛師篇、報師篇。學生在了解老師的工作生活之后,油然產生愛師的情感和報師的言行。前不久聽了一節市級公開課《燦爛的中華文化》,該師將中華文化的知識設計為三個環節:賞——中華文化;析——中華文化;承——中華文化。經過這樣處理整節課的知識脈絡清晰,層層遞進簡而有序,簡而有章。因此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應互相滲透,相輔相成,環環相扣。各個環節的語言表述最好能簡潔、明了、對稱,讓人一目了然。科學、流暢的教學程序,既使這節課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又使各個環節具有鮮明的節奏感即:簡而有序。
三、 巧用教學素材——簡而靈動
打造靈動、簡約高效的課堂必須重視教學素材的選擇、運用和挖掘。思想品德教學素材是指與思想品德課程和教材內容相契合,為實現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提高學科能力、激發情感觸動的有效信息性資源。教學素材應用恰當能讓課堂豐滿、靈動高效。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因此,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選取有用的教學素材,創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探究。例如,在上學期初錄制“一師一優課”《競爭?合作?》這一框題時,我結合在班級管理中采用六人小隊評比這一實際情況,將這一素材結合本框題的教學知識,設計了四個活動:
活動一:小隊評比之爭議。結合班級小隊評比展開自由辯論。正方:競爭促進個人進步和集體發展;反方:競爭不利于個人進步和集體團結。通過辯論,學生明確:競爭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
活動二:小隊評比之風波。在小隊評比的過程中,個別落后小隊成員會諷刺挖苦優勝小隊,甚至惡語中傷別人,個別人看到其他小隊扣分就“幸災樂禍”。設置兩個問題:①小隊評比過程中部分同學產生什么心理?②如何正確看待這種心理?這種心理有何危害?通過這一環節學生明確:嫉妒是競爭的副產品,嫉妒心理影響學習、影響身心健康,要做一名合格競爭者,就要消除嫉妒心理。
活動三::小隊評比之糾紛。在小隊評比的過程中,個別值日班長為了本隊獲勝竟然包庇本隊隊員的不良行為。這一環節設置三個問題:①個別班長的包庇行為公平嗎?②你是如何理解公平競爭?③競爭中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有哪些?通過這一環節學生明確競爭是公平的,道德和法律是競爭中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
活動四:小隊合作助成功。在六人小隊中建立師徒關系,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不少同學成績不斷進步,我班在歌詠比賽、流動紅旗、班級整體成績等評比中都在年級前列,獲得學校師生好評,期末被評為“市優秀班集體”。通過班級小隊合作取得成績來討論:合作的意義。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活躍,收到較好的效果。課后反思及教研組的評議一致認為最大的功勞在于本節課的素材選用貼近學生實際,并采用一例多境的形式,使課堂教學更加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層層遞進,激發思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此,創設情境所選用的材料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真實的、有代表性的,力求簡而有效,簡而靈動。
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素材,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課前下功夫,吃透教材,精選好教學素材,深挖教學素材,優化教學素材,巧妙合理加以利用。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教學素材,優化素材,讓它為簡約靈動的課堂教學增添光彩。
莎士比亞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簡約化的課堂教學是一個精于心,簡于行的過程。教師要精心打造自己的課堂,巧設教學環節,精選素材,巧用素材,巧設布局,這樣才能為思品課這一塘“春水”增添波瀾,注入新的活力,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清晰、明快的教學節律。巧設思品課堂,簡約有序,簡約靈動,使得思品課堂教學就像一道清澈的小溪:清新、婉約、簡潔、流暢。
參考文獻:
[1]司培元.濰坊市“345優質高效課堂”的總體構架[J].瀘州基教動態,2011:(62).
[2]陳云紅.“簡”而化之促“高效”[J].成功(教育),2011.
[3]紀立建.構建簡約高效的政治課[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2(4).
作者簡介:吳華英,福建省南平市,邵武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