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教學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普遍的問題是教與學都不夠嚴謹,筆者通過對某個職業學校教學和管理過程進行深入分析,結合自己的教學改革實踐,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對提高教學效率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改革
一、 引言
眾所周知,現今高等教育普遍從以前的精英教育變成了普及教育(985高校除外),以前高校學生的平均素質要遠高于現在的高校學生平均水平,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基本上都是高考隊伍當中的落伍者,其各個方面的素質可以說都比較差。筆者通過一年在職業學院的工作,深入了解其教學與管理模式,結合自身的一些體會,探討一下職校計算機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二、 職業學院教學現狀
俗話說,顧客是上帝,而現在對于職業教育來說,學生也稱得上是學校的上帝。首先從入學招生上看,很多學校每年在招生過程中都感到岌岌可危,甚至每年在高考前夕都會派本校招生辦老師去基層中學,去游說中學的班主任做學生的思想工作,讓成績差的學生填自己學校的某個所謂好專業(當然好學生是不可能去他們學校的),通過多個職業學校調查知道,只要填了志愿,基本上都能夠被錄取,盡管如此,各個職業院校每年的招生任務名額仍然難以完成,甚至有些學校因為生源太少,發動全校的老師去拉生源,這讓我想起來好像銀行攬儲一樣。每個老師每年分幾個指標,完成的有獎,沒完成的就扣獎金,搞得老師人心惶惶,可見學生對于學校的重要性,然而學生的素質怎么樣?完全是沒有去考慮的,因為有時候招生的人數比填志愿的人數還多,還有得選擇嗎?其次看教學情況,此類學生在中學就沒有養成認真讀書的習慣,在職校想要他很好地來讀書那也是不可能的,主要表現在上課遲到、請假的現象多,而進教室學習的學生比未進教室的學生也好不到哪去,人在心不在,偷看手機、混日子的多。課堂上,老師將計算機教學內容無論講得多詳細,學生們能跟得上的很少,而且課后馬上就忘了,內容講不動,提問題學生反應麻木,實驗課上按老師要求來做實驗的不多,反而上網、打游戲的大有人在,自習課安下心來讀書、做作業的不多,看手機、聊天的卻不少。這些現象非常普遍,而且屢教不改,這些嚴重地傷害了老師的上課和管理的積極性,學生浪費金錢、虛度光陰、畢業就失業實在令人痛心。
三、 教學與管理改革分析與探討
看起來學生好像是整個學校的衣食父母,是上帝。有了學生學校才能夠生存與發展,但學校的辦學宗旨應該是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創出品牌效果,要創品牌就得在管理和教學上下功夫,當然必要的宣傳還是要有的,筆者覺得給全體老師下指標,靠老師去宣傳發動不可取(大部分老師的專長是上課,而非對外交際),應該由專門的招生老師來做這些事,盡管這樣可能費用要高一些,但效果一定要好,俗話說術業有專攻,剛開始可能看不出來,但時間久了,效果是很明顯的(本人了解了幾個職業中專,他們這種模式招生,生源一點都不愁)。學生來源各個職業學校都差不多,要培養出優秀學生,在學生進校以后,在教學與管理上就要從嚴要求,做到寬進嚴出,有條件的學校要采用封閉式辦學環境,周末出校門也得評班主任或學生輔導員假條才行。平時上課,做到嚴格作息制度,獎罰分明,不得隨意請假,更不能曠課。教學過程像計算機課,由老師在上一次課后布置下一次課的預習任務,應要求學生前一天晚上做好相應的預習,完成預習任務,每次上課之前,都派班干部課前收齊快速檢查,做出登記,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任何一個課堂,所有學生的手機都得全部關機上繳,統一管理(比如在教室前墻壁上放一專門存放手機的手機袋),并對手機進行編號,對號入座,不交者按違紀嚴肅處理。理論上課過程中,禁止學生交頭接耳(討論題目除外),要求老師注意改進教學方法,盡最大能力去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互動性強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從被動式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式獲取知識,從而培養起良好的學習興趣。對于經驗不足的老師采用導師制,并安排老教師幫帶,理論課完成后至少每一章要有一次作業,便于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掌握。計算機實驗課,網絡可以開通,但要求在教師的監控下,比如在教師端裝備監控系統。實驗過程中,老師要加強實驗指導,同時學生的所作所為也都應在老師的監控下進行,老師可以隨時斷掉某一臺電腦網絡,并對相應違紀學生提出批評指正。實驗任務要求學生像上理論課一樣先做好預習,預習任務同樣要進行檢查登記,以免學生一入機房就不知該做什么,要不就依葫蘆畫瓢,現炒現賣,一次實驗下來根本學不到什么東西,即使學到一點知識,也嚴重地缺乏連貫性、系統性。在實驗完成后,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每堂實驗課的實驗報告,它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手能力,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去應對,實驗報告的成績也要進行登記,作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這個對于學好計算機來說當然是很重要的。
四、 教學改革效果分析
筆者在該校工作期間,主要是負責2個班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并對其中一個班進行上述教學改革,17一班為改革班,數據對比如下:
班級名稱理論答題合格率實踐操作合格率期末考試合格率備注
17一班89.5%97.8%98.5%
17二班70.4%83.6%87.3%
從以上數據看,改革班的成績明顯優于另外一個未改革班。
五、 結論
總之,筆者通過對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實踐,已經較好地克服早期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通過改革不但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興趣愛好,而且增強了廣大學生的動手能力,為以后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打下了一個良好的鋪墊。
作者簡介:鄧波,夏太武,湖南省邵陽市,邵陽學院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