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是幼兒教學體系中的重要課程,它對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創作能力、審美能力等有著重要作用。繪畫是幼兒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如何緊扣幼兒的特點,通過繪畫教學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本文從凸顯幼兒主體地位,在興趣中培養美術素養;緊扣幼兒認知特點,在想象中培養美術素養;引導幼兒細致觀察,在感知中培養美術素養三個方面闡述。
關鍵詞:幼兒教學;美術教學;繪畫學習;素養提升
美術作為一門培養幼兒審美能力的學科,對正處于想象力和智力發展關鍵時期的幼兒來說,它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教學研究表明,幼兒時期重視美術學習活動,對開發幼兒的智力和思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它能讓幼兒感受什么是美,并在美的創作過程中促進智力的發展。繪畫作為美術教學的核心組成,它是幼兒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要意識到繪畫教學的重要性,積極搭建繪畫平臺以提升幼兒的繪畫能力,進而促進幼兒美術素養的提升。
一、 凸顯幼兒主體地位,在興趣中培養美術素養
美術是一門培養幼兒審美能力的學科,幼兒正是想象能力發展的起步階段,他們對外界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此階段正是美術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畫畫能夠有效培養幼兒積極的情感、動手能力、想象能力,但它不能通過強制手段進行。教師在培養幼兒的畫畫能力時,必須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通過觀察幼兒的行動,了解幼兒的想法,巧妙地將幼兒喜聞樂見的美術元素融入其中,從而讓幼兒產生繪畫興趣,進而創作出有自己想法的作品。
如在引導幼兒繪畫以“春天”的主題內容時,如果時間點剛好是春天時,教師可以讓幼兒走出教室去校園尋找春天,讓幼兒觀察校園里植物的特點,通過用心引導,使幼兒感受春天不一樣的特點。同時,教師要聯系家長,讓他們帶著孩子去郊外尋找春天,通過家長與孩子的交流感受春天不一樣的特點。如數一數桃花和梨花各有幾個花瓣?它們的顏色是怎樣的?感受一下野外的小草有什么特點,看看在花叢中飛舞的小動物有什么特點,這些都是幼兒進行畫畫的重要素材,它能夠讓幼兒在大腦中留下感性的印象。活動能夠打開幼兒的想象的思維,而觀察活動則能培養幼兒細致的表現方法,這些對提升幼兒的美術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時,教師還要鼓勵家長和幼兒多交流,搭建幼兒交流平臺,使幼兒能夠在語言表達中提升語言能力,這對幼兒理解春天有著重要作用,每個幼兒由于接觸的、感受到的春天是不一樣的,他們就能用自己的個性化表達方式去畫“春天”。
二、 緊扣幼兒認知特點,在想象中培養美術素養
幼兒天性活潑好動,他們充滿了想象力,喜歡把自己喜愛的東西進行美化或夸大,在引導幼兒進行繪畫時,教師不能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局限”幼兒的想象空間,而應該給幼兒充分的想象自由,通過搭建自由化的繪畫活動,讓幼兒大膽地將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表現出來,使幼兒感受到自我創造和自我表達的樂趣。在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時,感性認識是基礎,它是幼兒想象和創造的基礎和源泉,教師要意識到感性認知的重要性,并通過一系列的引導促進幼兒想象能力的發展,最終創作出有自己個性想法的作品。
如在引導幼兒畫以“樓”為主題的內容時,如果教師出示一幅或幾幅自己精心創作的作品時,樓的特點就會在幼兒的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其實就是“束縛”幼兒想象的行為,不利于幼兒想象能力的發展。如何突破?教師可以讓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樓,通過多媒體展現幼兒生活中見到的樓房和沒有見到過的樓房,幼兒會在觀察中發現樓房有多層的、低層的、高層的,樓房的形狀也是五花八門,各式各樣,既有方形的,也有圓形的,還是各種奇形怪狀的,這對豐富幼兒的感性認知有著重要作用,幼兒會對自己感興趣的樓房進行語言表達,這個過程是教師進行課堂引導的重要契機。教師可以讓幼兒將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興趣的樓房用語言與同伴進行分享。分享活動是培養幼兒想象能力的重要過程,而語言表達為幼兒的想象注入了“源泉”,當他們的感性認識足夠豐富時,幼兒在繪畫過程中就不會局限于某種形狀的樓房,而是多樣化的樓房,他們創作出來的作品就會富有想象力。
三、 引導幼兒細致觀察,在感知中培養美術素養
幼兒正是各項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培養幼兒的繪畫能力時,觀察法是一種重要的策略,觀察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很深的學問。想更好地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地通過感官去觀察事物、感知事物,它除了用眼睛觀察之外,還要求幼兒對看到的事物進行思考。由于幼兒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他們在觀察過程中容易分心,或者觀察時沒有一定的目的性,導致細致觀察能力無法有效培養。作為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細節,多看、多記,反復看,反復記,使觀察的過程更有效,這樣幼兒的感性認知才能夠更豐富,從而為有效創作奠定基礎。
教育研究表明,3歲的幼兒一般會畫頭手人,4歲的幼兒常畫正面直立兩手平舉的人物,這和幼兒的生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有著密切聯系。幼兒的觀察也是有著明顯的年齡特點,他們經常盲目隨意的觀察,特別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響而轉移目標。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時,要抓住幼兒的特點,巧妙地滲透一定的觀察方法去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如觀察“魚”的特點時,幼兒容易注意新奇有趣的事物,特別是色彩鮮艷的,并以夸張的手法表現自己看到的特點。但對于魚的整體結構特點卻難以顧及,導致觀察到的事物比較“片面”。因此,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從整體到局部進行觀察,努力克服觀察過程中過于注重自己喜歡的部分,能夠以全局的觀點去觀察魚的結構和特點,從而達到不斷培養幼兒的細致觀察能力的目的。
總之,幼兒美術教學對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有著重要作用,繪畫作為美術教學的核心內容,對促進幼兒整體美術素質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想更好地培養幼兒的繪畫能力,教師要重視美術教學,緊扣幼兒的美術基礎和認知點,通過搭建繪畫學習平臺,使幼兒對繪畫產生興趣,并在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中更好地提升繪畫能力,最終釋放美術學習魅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冰.認知繪畫課程促進3-6歲幼兒視覺認知能力發展的教育實驗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07.
[2]俞惠霞.幼兒繪畫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3(31).
作者簡介:黃玉霞,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感德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