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
摘 要: 本文以時政翻譯為出發點,闡釋時政文用詞遣句的特點,時政詞匯具有規范性強、形象詞多、指稱詞豐富等特點,因此翻譯時可采用直譯法(包括目標語直譯)、釋意法、加譯法、變譯法進行處理;時政句式在排比、強調、修飾詞、修辭手法上具有鮮明的特色,譯者可借用語序調整、縮譯法、減譯法使翻譯忠實于原文。
關鍵詞: 時政文 英譯 翻譯策略
時政文是我國對外宣傳和政治交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國家層面制定的大政方針,二是國家黨政領導人的重要講話,這些文章常常見諸國家權威媒體,如新華社、CCTV(中央電視臺)、CRI(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和China Daily(中國日報)等,國家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中常常涉及。相比科技類、商務類等實用文體,時政文既有政治權威性,又帶有個人語言特色。
一、時政文用詞的特點
(一)規范性強
由于時政文多由國家權威宣傳媒體發布,涉及特定人、事,有其固定譯法,與外國媒體的譯法有所區別。如中國“總理”固定使用premiere一詞,而不用prime minister;全國人民代表大會(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中“大會”譯為congress,而不用parliament;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中“會議”譯為conference,而不用convention。
(二)形象詞多
雖然時政文多談論較為嚴肅的話題,但為了使老百姓易于接受,常常使用通俗易懂的形象詞,如“兩手抓,兩手都要硬(placing equal emphasis on material progress and ethical and cultural progress, with neither aspects neglected)”、“一條龍服務(a coordinated process service)”、“豆腐渣工程(jerry-built project)”等。這些形象詞的翻譯涉及英漢語言中是否有相同或類似的本體或喻義,譯者須根據情況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
(三)指稱詞豐富
為了達到凝練的目的,時政文常常對一段時間內黨和國家重點政治經濟工作中涉及的內容,用簡短的、具有概括性的字眼表達出來,如國有企業改革階段的“抓大放小”政策,表示“集中力量搞好關系國計民生的、非國家控制不可的少數關鍵企業,放開其余一般性生產競爭領域里的國有企業”,通過四字詞概括了幾十個字的意思,類似的詞還有“農轉非”、“掃黃打非”、“十五計劃”等。
二、時政文詞匯的翻譯策略
(一)直譯法
對于一般的時政文用詞,直接按字面翻譯即可,即使形象詞,只要漢語與英語中形象詞的本體與喻義相同或近似,就可直接譯出。如“支柱產業”可譯為pillar industry,“海綿城市”可譯為sponge city,“僵尸企業”可譯為zombie enterprises,這是由于這些詞在英漢語中本體與喻義都相同或類似。雖然一般時政文的用詞可以直譯,但在選詞上要有一定的政治立場。如“臺獨運動”不宜譯為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因為使用Independence帶有脫離殖民統治的意味。臺灣作為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臺獨運動”可譯為Taiwan Secession Attempt。
(二)使用目標語進行直譯
由于源語言文化與目標語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對于同一喻義的表達,兩者會采取不同的本體表述形式,如上文提到的質量差的工程項目,中文使用“豆腐渣工程 ”,而英文使用jerry-built project(德國佬建的工程)。類似的詞語翻譯很多,如“暗箱交易”譯為an under-the-table deal(桌底交易),“三角債”譯為debt chain(債鏈),“官僚作風”譯為red tape(紅帶文件),“裙帶經濟”譯為crony economy(密友經濟),這類翻譯往往需要譯者對目標語文化有深刻的把握和累積。
(三)釋意法
中國時政文具有較為鮮明的漢語表述特色,當譯者一時無法在目標語中找到對應的表述時,采取解釋說明的方法不失為一個良策。如“龍頭企業”可譯為leading enterprises,“擺花架子”可譯為Formalism ,“砥礪前行” 可譯為work hard to press ahead。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特定的時政文詞匯雖然有多種譯法,但在正式場合,往往選擇更書面更正式的譯法,比如“小康社會”中的小康一詞,來自于《詩·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表示人民生活比較富足,一些媒體使用目標語直譯為a well-off society,相對更通俗,而新華社發布的官方翻譯則采取了釋意法,譯為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此外,對一些時政文用詞的釋意,要兼顧中文的內涵(connotation),不可對照生搬。如在翻譯“統一思想”時,不宜譯為unify thoughts,有不兼顧其他意見之嫌,譯為To achieve common understanding更合適。
(四)加譯法
時政文中指稱詞豐富,對一些詞進行了簡化,翻譯時要加回其縮略的文字再進行翻譯。如“科教興國”是指通過發展科學與教育振興中國,譯為national rejuvenation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放管服”表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譯為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delegate powers, and improve regulation and services;三權分置指的是對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進行三權分置,譯為separate rural land ownership rights, contract rights, and management rights。類似的詞語還有很多,如雙創、兩免一補、五位一體、四個全面、三公消費等。
(五)變譯法
由于時政文中對于一些復雜的政治或經濟詞匯往往利用數字進行指稱,便于行文,如“三去一降一補”,指的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若每次翻譯時都采用加譯法,譯為cutting overcapacity, reducing excess inventory, deleveraging, lowering costs, and strengthening areas of weakness則過于冗長,與源語言的凝練風格也不相符,處理方法則變譯為the five priority tasks。
三、時政文造句的特點
時政文造句具有漢語的一般特點,如重意合、圍繞主題而非主語展開、呈竹節狀,多短句,多動態句型等,除此之外,與科技說明文、商務文等實用文體相比,時政文為了增強其說服力常常采用以下方法:
(一)采用排比句式
這種排比可以是動詞短語的排比,往往用于表述采取的某一行動或措施,號召大家按此行動起來,如“要著眼于搞好整個國有經濟,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對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還可以是介詞短語的排比,用以描述某一目的或特征,如“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二)大量使用強調詞
強調詞的使用,往往使讀者認為時政文的辭藻較一般實用文體更華麗。如“政府正式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中”,“禁止”就包含這是一項“正式”的措施,加上“正式”強調了禁煙的嚴肅性。類似強調詞的使用如“進一步健全耕地保護制度”中的“進一步和“健全”,“切實加強對改革的領導”中的“切實”與“加強”等。
(三)長句中修飾詞偏多
時政文中長短句都有,既有像“接軌不應該、也不可能是單向的,各做調整、相互適應,才是雙贏的基礎”這樣以短句散句為主的竹狀句子,又有像“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的長句。在時政文長句中,中心詞前,修飾詞疊加使用,多達六七個。這些修飾詞可能是形容詞、名詞,還可能是介詞短語、動賓短語、主謂短語。
(四)修辭手法豐富
時政文雖然是以闡釋、評論政治生活中的熱點問題為主,但為了能通俗易懂,也會使用豐富的文學修辭手法,如比喻、借代、引用、夸張、互文等。比如在講到醫療保險制度時,用“病來如山倒”講這一制度的重要性;在講中日關系時,使用了“出現小陽春”、“防止倒春寒”等借代手法;在強調政府工作時,引用了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
四、時政文句子的翻譯策略
(一)改變語序
時政文兼具有文學特點,比喻詞、形象詞豐富,理解責任在觀眾,而非表述人,因此翻譯時要準確地把意思表述出來不是一件易事。針對短散句為主的竹狀句子,譯者應調整短散句順序,組成意群再進行翻譯。
例句1.開放是雙向的、是相互的,就好像雙人劃船,光靠單人使力,這個船只能原地打轉。只有兩人同向用力才能繼續前進。
譯為:Like rowing a boat, opening-up is a two-way movement entailing mutual effort, otherwise it may keep spinning around in the same place.
本句翻譯中,先把本體譯出“就好像雙人劃船”,再翻譯其喻義;意群組合時,采取先肯后否的方式,先把“開放是雙向的”譯出,再譯“單人使力”的后果。
例句2. 一些市場熱銷的消費品,包括藥品,特別是群眾、患者急需的抗癌藥品,我們要較大幅度地降低進口稅率,對抗癌藥品力爭降到零稅率。
譯為:Tariffs on popular consumer goods, including drugs, will be slashed, while much-needed anti-cancer drugs might phase in zero tariffs.
本句翻譯的意群組合遵從了“一般到特殊”的原則,把降低消費品的進口稅率先翻,把對于抗癌藥品的降關稅放到后面。
除了短散句需要調整語序外,長句內部多個修飾詞的先后順序也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例句3. 投資者千萬不要聽信那些非法集資者編造的竹籃子也可以打一筐水的神話。
譯為:I would also like to advise all the investors not to fall for the lies of illegal fundraisers, and believe that you can actually earn something for nothing.
在中心詞“神話”的兩個修飾詞中先譯“非法集資者編造的”,后譯“竹籃子也可以打一筐水的”。
(二)縮譯法
時政文通過排比短句,反復強調某一意思,在翻譯時可縮句為詞。對次要的句子緊縮成相對主要的句子的組成部分,可緊縮成狀語、主語、同位語、定語、賓語等。
例句1. 要持續向社會發出信號,讓恒產者有恒心,讓投資者有信心,讓各類產權的所有者安心,給所有合法產權所有者都吃上長效的定心丸。
譯為:We want to ensure all property owners, including investors and companies with all types of ownership, feel confident and reassured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legitimate property rights.
本句翻譯中“恒產者”“投資者”“各類產權的所有者”三個詞縮為賓語;“有恒心”“ 有信心”“ 安心”縮為謂語補足語“feel confident and reassured”。
例句2. 農民增加了對農業的投資,這樣相對減少了國家對農業的直接投資。
譯為:Increased peasant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e means relatively less direct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e by the state.
本句翻譯中把“農民增加了對農業的投資”譯為“Increased peasant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e”,取消句子的獨立,縮為主語。
(三)減譯法
由于時政文強調詞、強調句多,反復陳述一個意思,因此在必要時,可以省略不譯。
例句1.保護產權必須要尊重合同,弘揚契約精神,不能把合同當作廢紙。
譯為:Contracts must be honored and no legitimate contract should be treated as a piece of scrap paper.
本句中“尊重合同”與“弘揚契約精神”語義重復,因此“弘揚契約精神”省略不譯。
例句2. 對于“互聯網+”,不能怕惹事、圖省事,出現了某些問題就一巴掌打死;也不允許利用“互聯網+”搞坑蒙拐騙,敗壞“互聯網+”的聲譽,搞抹黑。
譯為:We cannot negate the “Internet Plus” model when problems appear, nor allow people to discredit it through deception or fraud.
本句中“圖省事”“ 出現了某些問題就一巴掌打死”兩者意思相似,使用一詞negate即能表達;“敗壞“互聯網+”的聲譽” “搞抹黑”同義,略譯為discredit。
當然,除以上譯法之外,時政文的英譯也可采用漢英翻譯的一般方法,如正反譯法、斷句譯法、轉態譯法、合句譯法等,這里就不贅述。
參考文獻:
[1]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英漢互譯增訂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劉重德.英漢語比較與翻譯[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9.
[3]涂和平.外事翻譯的政治性和時代性[J].上海翻譯,2005(3):37-39.
[4]劉坪.淺談政治文獻的用詞特點及翻譯策略[J].文教資料,2015(5).
[5]田野.嚴復的選擇——論目的語文化對翻譯的干預[J].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3):20.
[6]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記者會要點摘錄[EB/OL].http://language.chinadaily.com.cn/2018-03/20/content_35884471.htm,20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