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然
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改變教育體系下的教學模式成了當前教育部門十分關注的問題,以往的教學模式不符合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所以如何改革教學模式、優化教育體系成了許多教師面臨的問題。在初中體育教學中,以往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對學生運動水平的培養,但是新時代的教育要求越來越高,單純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已經不符合教育體制改革的方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是當前初中體育教學應當重視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學生核心素養的內容,探索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 初中體育教學 學生核心素養 培養策略
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教育體制下的重點要求,改變了傳統教育體制下單純對于學生知識能力和專業能力的要求,對于學生的核心素質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所以,如何在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知識水平和專業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成了每一個教師需要考量的問題。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對于學生運動能力的重視而忽略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問題,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一個很大的阻礙。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加側重“更高”和“更快”的教學,卻忽視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更強”。這就是指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所以,初中體育教師應當根據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完善教學理念,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放在重要的位置。
一、學生核心素養的內容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對于學生的要求提出了不同的標準,其中核心素質是在我國教育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根據現實狀況和教育要求而衍生出的有利于學生的一項基本素質。我國教育的改革方向,主要是以教授學科知識,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等基本素質為主。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我國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所需人才的保障,對于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快樂的氛圍中提高綜合素質。這就要求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并且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完成學科知識教授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學會面對學習,學會面對生活。
核心素養包含的內容多樣。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概念中,往往只包含對于學生學科技能的界定,比如對于學生英語能力聽書讀寫的要求,目的比較單一,那就是培養學生具有處理工作的能力,使學生面對具體的問題時很好地解決,最終目的是保障學生滿足生活需要。核心素養的培養目的是培養學生面對學習面對生活時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建立完善的體系,游刃有余地處理各類問題,這就要求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時候培養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能力,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和生活目標,成為一個更加綜合全面的人才。
所以,相對于以往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核心素質的培養要求幫助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之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并且培養學生生活的能力,對于事物的認知能力。這樣的培養方式能夠避免以往教學模式中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幫助學生在以后的成長道路上走得更遠,實現偉大的人生目標。
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在初中體育中的培養重點
相對于其他學科,體育教學有著其特殊性和困難性。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其他學科可以根據知識內容結合教材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沒有那么多的理論知識能夠給予教師充足的培養手段,這就使得初中體育教師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方面具有局限性。但是,初中體育教學也存在很多便利之處,能夠為教師對于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提供支持,比如在體育競技過程中展現出的意志品質就是核心素養的一個方面,這樣可以更直觀地進行教學嘗試,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降低難度。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之外,還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體育道德和健康行為。因為一個高超的運動能力可以展現自己的訓練水平,屬于技術范疇;體育道德和健康行為屬于個人的思想品德修養,展現了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所以,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當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在這三個方面的能力,是培養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
三、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在開展一堂體育課之前,應當讓學生有效地預習,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基本保障。就像文化課的預習方式一樣,讓學生在體育課之前預習相關內容,提前了解相關知識,對于體育課的學習任務有大致的了解。學生在課余時間按照學習任務的要求,逐一了解每個環節的要點,這樣在體育課的學習中不至于手足無措。學生可以在同學或者家長的幫助之下,完成體育課的預習任務,對于要完成的體育課內容的難易程度提前熟知,對于運動技巧也可以提前掌握,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至關重要,對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提高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幫助。此外,對于引導學生進入課程任務狀態也是至關重要的。這就需要初中體育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生活經驗,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模仿體驗,感知體育課中的每項任務,在不斷引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這對于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至關重要。
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幫助學生進行課程預習的設計和規劃,以學生為主體,設計行之有效的課前預習模式,幫助學生在體育課開展任務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對于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從而在幫助學生設計學習思路的過程中做到科學合理。此外,體育教師還應當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學習能力、技術特點和心理狀況等,確立不同類型的學習目標,盡量讓每個學生既不感到有壓力,又能保持充實的感覺。此外,體育教師還應當根據體育設施和體育場地的情況,確立科學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會到體育的樂趣,這樣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高效學習。
比如在立定跳遠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查看相關書籍或者觀看職業運動員的相關視頻,提高對于立定跳遠的認識,并且掌握立定跳遠的基本技巧,這對于開展接下來的課程有很大的幫助,可以根據情況在課余時間進行強度較小的跳躍嘗試。在課堂任務教學中,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他們自主完成正式立定跳遠前的跳躍游戲,這樣不僅可以達到熱身的目的,還能激發學生對于立定跳遠的學習興趣,是展開課程的基礎。
(二)加強品德教育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就是在教授專業學科知識內容的基礎之上,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學生面對生活的能力和情感認知的敏感度。所以,體育教師在課程教授中應當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加強愛國主義的滲透等。
體育課堂一般是比較開敞的地方,學生不像在教室那樣拘束,會出現課堂紀律混亂的情況,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學習效率低下。所以教師應當嚴肅課堂紀律,樹立良好的行為規范,幫助學生養成紀律性和秩序性,這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個幫助。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些集體項目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集體意識,適當地增加訓練難度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意志品質,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培養堅毅的品性,這是核心素質培養的關鍵。
(三)建立考核機制
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果,體育教師應當建立一個完善的考核機制,以確保學生在完成任務后客觀地認識自己。完善的教學考核機制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以往的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對于學生運動能力的要求有明顯側重,比如考核動作的準確性和技巧的熟練程度等,然而忽視對于學生情感方面的關注,沒有考量學生對于體育項目的理解能力和認識能力等。這種單一的考核機制,使得學生不能全面發展的同時,又會對學生自信心的樹立產生負面影響,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師不應該成為考核人員的唯一選擇,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互相考評,因為他們之間更加了解,這有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符合培養核心素養的要求。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我國教育體制不斷深化改革的重要培養方向,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初中體育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這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方向。
參考文獻:
[1]申欣鑫.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J].教書育人,2018(05):79.
[2]周長存.在體育教學中落實學生核心素養培養[J].基礎教育參考,2018(03):78-79.
[3]劉匯.試論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7(12):294.
[4]阮華權.簡論初中體育教學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中),2017(0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