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珩
摘 要: “開學第一課”的有效實施對教學全過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當前高中政治教學實際中,某些“開學第一課”卻陷入了誤區,針對這些誤區,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對“開學第一課”進行探索,以期總結出較為有效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 高中政治 開學第一課 實施策略
自2008 年起,每個新學年伊始,教育部和中央電視臺都會聯合推出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知識、陶冶情操、提升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校應該承接和延續“開學第一課”的教育主題,讓其在學校教育中得到延伸和擴展。因此,根據學校的課程設置,在每學期伊始上好各門學科的“開學第一課”顯得尤為重要。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新課的第一錘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對于政治教師而言,上好“開學第一課”,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政治課堂充滿向往,又能幫助學生對所學新知識形成感性認識,掌握知識體系,為后續學習作有效的鋪墊。在當前高中政治教學實際中,我們發現“開學第一課”陷入了某些誤區,存在以下幾種值得反思的課型:第一種,“洗腦強化型”:教師向學生反復強調學好政治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確學習要求,規范學習習慣,如:怎樣聽課、怎樣記筆記、怎樣做作業等。第二種,“簡單講授型”:教師讓學生瀏覽教材,翻閱目錄,了解教材的知識體系,明確本教材包含幾個單元、幾課、幾框、幾目,然后教師逐一介紹。第三種,“純粹活動型”:即忽視知識的傳授,純粹為“活動”而活動,由此認為政治課就能擺脫枯燥無味的境地。上述第一種課型重在說教,會讓學生心生厭煩,排斥對政治課的學習;第二種和第三種課型都沒有正確處理好學科與活動的關系,要么偏重于學科知識的講授,要么偏重于活動的開展。綜上所述,這幾種課型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是不利的,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加以改進。
那么,如何才能上好高中政治的“開學第一課”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進行了探索與研究,總結出了如下實施策略。
一、課前感知,體驗先行
有位哲人曾說:“告訴我的,我會忘記;做給我看的,我會記??;讓我參與的,我就會完全理解。”可見,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互動、體驗、探究”中能有效地獲得知識,提高素養。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要構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力求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理論知識與生活關切相結合。因此,在“開學第一課”中,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和長遠發展,組織實施相關社會活動,讓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歷練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以《政治生活》的“開學第一課”為例,教師首先組織學生利用寒假時間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分組走進社區,體驗基層民主管理??梢晕繂柟鹿牙先撕蜕鐓^老黨員,可以給社區居民寫福字、送春聯、辦年貨等?;顒有问娇梢远鄻?,有問卷調查、走訪、義工服務、制作VCR介紹社區等。然后,在“開學第一課”中,教師結合學生活動開展教學,采取“我參與,我快樂——社會實踐活動分享會”的形式,由各小組學生代表分別走上講臺,向全班同學展示參與社區調查和社區服務的情況,讓學生用自身參與社會活動的經歷領會基層民主管理的意義。緊接著教師以此為切口引入話題討論:什么是政治?政治活動有何特點?引導學生結合參與的社區實踐活動談收獲、談意義,最后為如何學好《政治生活》出謀劃策。這樣的“開學第一課”,以活動為載體,以學科知識為支撐,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等多角度理解了政治,從而感受到了政治就在我們身邊。
二、課堂交流,觀點分享
蕭伯納曾說:“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一下,我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就都有了兩種思想,甚至更多。”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多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思想上的碰撞,這樣既有助于深入理解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對于剛升入高二的學生而言,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還不夠完善,學習《生活與哲學》這一模塊知識,理論性強,比較抽象,難以領會。如何才能使哲學學習通俗易懂呢?為此,筆者曾嘗試過一次“洗課”,把設置在教材中第一單元最后的綜合探究“走近哲學,問辯人生”往前挪到“開學第一課”,進行創新設計,讓學生首先對哲學擁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課前,筆者利用暑期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機會,向學生推薦了一些哲學方面的書籍,如《中國哲學簡史》、《一本書讀懂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大師的智慧》、《哲學大師點人生》、《圖說哲學》……要求學生從所讀的書籍中收集蘊涵哲理的寓言故事和名人名言,選取對自身啟發較深的一到兩則事例在“開學第一課”中進行交流。
在“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講述了諸如畫蛇添足、庖丁解牛、拔苗助長等寓言故事,列舉了許多至理名言,如: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盧梭的“人人生而自由平等”;馬克思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钡鹊取T诮涣鞣窒淼倪^程中,學生領悟到人生充滿著哲理,接下來圍繞“生活是什么”為主題,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對生活的看法。最后,師生共同對話中西方哲學家對人生的闡釋,例如:中國的儒家崇尚道德;道家崇尚自然;墨家崇尚功利;法家崇尚規則。西方哲學家在不同的時期對人生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古希臘崇尚理性;中世紀崇尚靈魂;文藝復興崇尚肉欲;近代崇尚自由;現代崇尚人文關懷。從中西方哲學家對待人生的不同看法中,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哲學眼光和理性的哲學思維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看待自我。
三、課后反思,拓展提升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名言讓我們深刻感受到自我反思的重要性。自我反思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學習能力,更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教師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能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在“開學第一課”結束后,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探究性問題,讓學生自我反思,拓展對知識的理解。以上述《生活與哲學》的“開學第一課”為例,可以設置如下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假如你的一個朋友對你說:‘生活的意義不過就是盡量爭取屬于你的東西。對于這種觀點,你會怎么看?你會試圖告訴他,這種生活觀是自私的嗎?你將怎樣做?”這種帶有思辨性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哲學的熱情,在思維火花的碰撞中進一步深入理解哲學,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
“開學第一課”的有效實施,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學習積極性更高,從而主動自覺地獲取新知識,提高學習能力。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任何功課的目的是達到不需要教的程度,即孩子自己會學,學了會用,會解決實際問題,光紙上談兵是沒有用的?!苯處熆梢宰寣W生課后思考:“通過第一課的學習,你對本教材有何新的認識?今后打算如何開展學習?”在日后的教學中組織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分享學習體會。也可以在“開學第一課”結束后發放學習反思卡,讓學生及時記錄,認真反思,同時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在今后教學中根據學情進行調整,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薄伴_學第一課”的有效實施將對教學全過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其意義和價值所在,基于學生立場,把握教材知識,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充分開展教學活動,才能讓“開學第一課”既精彩又有效,彰顯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美]Ellen Weber.怎樣評價學生才有效——促進學習的多元化評價策略[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
[2]黃永軍,遠光.哲學大師點人生[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朱志平.基于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