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美麗
摘 要: “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偉大的世紀性構想,充滿機遇與挑戰。河南文化資源豐富多樣,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更要抓好機遇與挑戰,加強河南文化資源對外傳播。目前,河南文化資源對外傳播現狀不盡如人意,本文立足“一帶一路”倡議背景,針對河南文化資源對外傳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進而增加河南文化資源對外傳播的力度和深度,為中原經濟區和中心城市發展提供強大文化支撐,助力“一帶一路”的發展,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
關鍵詞: “一帶一路” 河南文化資源 對外傳播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中國新一輪開放和走出去的戰略重點。河南地處我國中心地帶,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河南不僅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出口,更是重要起點之一,在古絲綢之路發展繁榮過程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河南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必將迎來歷史性的機遇與挑戰,河南要把握這次機遇與挑戰,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之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在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況下,必須加快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高的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河南地處中原,歷史文化積淀深厚。通過加強河南文化資源的對外傳播,才能提高中原文化影響力,進而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與交流。
一、河南文化資源對外傳播現狀
目前,自從2011年的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成為中原經濟區發展戰略重要組成部分,河南省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文化資源對外傳播的力度和強度,推動中原文化“走出去”的發展。比如,每年三月三日“根親文化”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舉行,邀請海內外人士參加,含有文化論壇,拜祖儀式等具有儀式感的盛大活動。此外,大型實景演出嵩山少林寺的《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和開封清明上河園的《大宋·東京夢華》;《梨園春》、《風情河之南》等優秀電視節目,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產品輸出,對外傳播了中原歷史文化資源。某種程度上挖掘了歷史資源內涵,又普及到了千家萬戶,可以說,河南文化資源對外傳播初具成效,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傳播意識滯后
河南文化資源對外傳播意識相對滯后,隨著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大大提高了對精神文化方面的期望值。比如,去一個景區,人們不僅希望景區景色宜人,更需要系統、周到的服務。然而,目前河南大多景區做不到系統、全面、周到、貼心的服務,還存在景區服務不周到,衛生間條件比較差,高峰期的交通問題,等等。景區所陳設的紀念品大同小異,形式單一,體現不出河南文化資源的獨特性和優越性及人文關懷性。此外,博物館或其他陳列館的語音講解內容古板單一,不能鮮活有趣地講解文物背后的知識和內容,給人枯燥無聊之感。
主要原因在于對外傳播文化資源的意識不足,只是簡單的宣傳,沒有深度思考文化資源所承載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傳承的問題。傳播方式單一、內容陳舊、文化資源整合不足,傳播還處于無序狀態,沒有注重宣傳的方式和受眾的接受程度,難以達到宣傳和傳播的效果。河南文化資源對外傳播效果,大多只是停留在嵩山少林寺、洛陽龍門石窟、開封清明上河園等。河南省其他很多豐富的文化資源還處于未開發或挖掘程度尚淺。比如河南省的5處世界文化遺產: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文化建筑群、“一城一門一關一道”絲綢之路河南段、大運河河南段,遠不及北京頤和園、明清皇陵、蘇州園林等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播。足以說明在宣傳理念上要不斷創新,才能把河南優秀的文化資源宣傳出去。
(二)傳播力度和深度不足
河南文化資源對外傳播深度、力度和投入不足,我省對外傳播的理論基礎和理論政策相對滯后,宣傳力度不夠。群眾對文化資源對外傳播的參與度和認知度遠遠不夠,沒有形成系統有效的對外宣傳策略。
一方面,投入經費不足,部分地區對外宣傳產品制作形式單一,簡單粗糙,層次低,品牌不足,品位不高,未能形成良好的、系統化的傳播方式。例如,一些景區硬件條件不夠,基礎設施缺乏或制作粗糙,軟環境也需要進一步改善,導游的態度、景區的解說臺詞或景區相關翻譯等均存在一些問題。另一方面,省內文化資源消費的內向性與不均衡。據調查,河南省文化資源的消費群體大多以本地居民為主。且存在城市與城市、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文化資源消費的不均衡,呈現文化資源消費西高東低的現象。
與此同時,河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及歷史文化名人挖掘程度不夠,對外宣傳力度不足。大家熟知唐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然而,河南偃師是唐玄奘的故里卻鮮為人知。人人皆知成都的杜甫草堂,河南鞏義是杜甫的家鄉卻少有人知道。諸如此類的歷史文化名人比比皆是,河南鹿邑的老子,河南民權的莊子,河南魯山的墨子,河南新鄭的韓非子,等等。河南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要不斷深度開發和挖掘,才能呈現其豐富的歷史內涵,才能更好地被大家認識了解,才能達到更好的對外傳播效果。
(三)相關人才缺乏
河南文化資源對外傳播人才缺乏,比如,旅游文化資源方面,省內僅有一所專門的旅游技術學院,其他高校開設的旅游管理或相關專業不多,缺乏各種復合型、外向型的人才。目前,河南開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院校不多,僅有鄭州大學和信陽師范學院兩所院校。與此同時,文化資源對外傳播還需要一大批翻譯、傳媒、設計、策劃、網絡、動漫、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這些河南高校人才遠遠達不到。
一方面,大學生畢業后往往不愿意從事文化資源傳播這一領域職位。一提到博物館、旅游景區工作人員等職位,就會覺得單調、枯燥、無聊,總覺得博物館的工作是閑職,也會認為這是老年人做的事情。另一方面,河南高校人才流失。河南文化資源傳播方面的公司不多,好的公司更不多,大多相關專業大學畢業生更愿意去京、滬、杭、廣、深等大城市發展。此外,愿意留下來做文化資源傳播領域的工作人員,符合這一復合型的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遠遠不夠,開發河南文化資源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傳播平臺相對單一
河南文化資源對外傳播平臺比較單一,沒有形成系統、多維度的傳播平臺,人們不能夠系統全面地了解河南文化資源。電視臺節目、當地報紙、媒體、文化團演出等方式宣傳還僅限于省內,《梨園春》節目多以河南本省的老年人觀看,更不用說河南電視臺其他節目。建立多維度、立體全面的對外傳播平臺,改善文化資源載體,針對文化資源對外傳播所存在的問題,立足于“一帶一路”倡議背景,提出對策,才能更好地對外傳播河南優秀文化資源,提高中原文化影響力,改善河南在全國的印象,進而促進河南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河南文化資源對外傳播對策
(一)領導支持與政策鼓勵
一個城市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離不開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想做好河南文化資源對外傳播,就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出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以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為主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持文化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構筑全國重要文化高地目標,主動服務中心,服務大局,推進黨的建設工程、文藝精品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著力提高藝術創作質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文化產業發展和市場監管水平。
根據2016年—2017年河南文化發展態勢分析與展望:“河南擁有的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六大國家戰略,為河南經濟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也為河南‘加快構筑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2]25省政府應抓住這些政策機遇,制定一些具體的文化傳播發展目標,并針對相應問題,各個擊破,逐步促進河南文化資源的對外傳播。可以把河南文化資源分類成地區性質、省級性質、國家級性質和世界級性質等不同級別的文化資源,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宣傳模式,使文化對外傳播更加有層次、有目標,進而慢慢擴大中原文化的影響力。
(二)強化河南文化資源
一方面,提高河南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文化”和“文化自信”都是高頻詞,先后出現八十多次。報告明確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1]4,“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1]4。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5加強文化資源的價值和內涵增強文化自信,系統、深度地挖掘河南文化資源背后的歷史意義和現代價值的內涵,使人們對河南文化資源更感興趣,并自覺地了解文化背后更深層的意義,緊密聯系中原歷史文化和中華民族凝聚力,讓人們覺得了解中原文化,就找到終極歸屬,找到中華民族的“根”。
另一方面,優化整合河南文化資源。散亂無序的文化資源,給文化對外傳播帶來一定的障礙,優化整合資源,會使得河南文化資源更加系統、全面、有序,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中原文化,使中原文化發揚光大。可以從歷史文化資源、社會文化資源和現代文化資源三個方面,進行系統、分類的整合,人們可以根據自己興趣選擇想要了解的文化資源,更加系統、深層地吸收河南文化資源。
(三)培育國際文化品牌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能夠增強文化生命力和影響力,也使得文化品牌的產地享譽中外,比如,提到山東曲阜,大家就知道孔子、孔府、孔廟、孔林及儒家學說,歐洲、美國等地開設的也都有孔子學院。另外,“文化品牌的強弱已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競爭力的體現,更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標,文化品牌的構建已日益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撐點”[3]21。
目前,河南文化資源對外傳播缺乏一些的國際文化品牌,能夠代表柯南文化品牌的屈指可數,如開封清明上河園的《清明上河圖》、《大宋·東京夢華》、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嵩山少林寺的《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等實景演出和陳列。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品牌的電視節目,如《梨園春》等還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寶豐魔術、馬街書會、濮陽雜技、民權畫虎村、朱仙鎮版畫村等文化品牌的國家影響力甚至國際影響力就很小。如果能夠挖掘河南文化資源更深層的含義,聯系現實生活,培養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國際文化品牌,就會讓國內外人士更加理解和體會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和中華民族文化的“根”的含義。
(四)建立多維度、立體全面的傳播平臺
當今是大數據的信息時代,應該好好利用各種多媒體平臺,打造多維度、立體、全面的對外傳播平臺。數據網絡現在幾乎普及到城市、農村甚至山村地區,人與人之間交流極其便利,在強化人們對外傳播河南文化資源意識的前提下,發動各階層人員,發揮各方面的能動性和創造力,把河南文化資源進行高品位、高質量的整理、策劃設計,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宣傳與推廣。拍攝的各種系列短片或微視頻,或者高質量的系列話題撰文,都可以通過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直播等多層面、立體的新方式進行宣傳與傳播。例如,“開通的中國孔子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將孔子、儒學和傳統文化傳播到全世界。我們有必要借鑒之,加強河南文化的網絡化普及,規范相關網站的運作體系,切實可行地將河南文化納入全球一體化的視野中去”[4]33。
通過文化合作交流平臺,與外省及國外的城市建立友好合作關系,不定期地進行不同話題的討論,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資源,讓各界人士直接參與體驗,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徹。和國際一流大學建立合作友好關系,開展留學訪問等項目,通過本地學生在國外學習過程中,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學校舉行文化節可以直接讓國外留學生體驗感受,進一步直觀、有效地宣傳典型的中原文化。
此外,藝術院校具有傳播和發展優秀文化的責任與功能。我省有一百多所高校,是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國外很多國家都設有孔子學院,河南的老子、老子思想及其《道德經》也有很大的國際影響力,可以在國外設立老子學院,加強河南中原文化思想的傳播。雖然大家都熟知太極八卦和八卦臺,卻鮮有人知道它們都來自河南淮陽。新鄭的黃帝故里、安陽殷墟、老子故里、杜甫故里等悠久的歷史文化可通過高校學堂、人才培養等方面傳播出去,讓大家更加了解河南的歷史文化資源。
最后,充分發揮各大高校人才的培養與利用。比如通過“高雅藝術進校園”“舞臺藝術送農民”“中原文化大舞臺”等品牌活動,形成了城市、鄉村、學校“三位一體”的文化惠民格局。與此同時,建設好各大高校,吸引國內外人才,也是河南文化資源對外傳播的有效途徑。
三、結語
“一帶一路”涉及幾十個國家、數十億人口,這些國家在歷史上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形態,把地區間的文化、經濟、社會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歷史文化宗教不同,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是當今世界文化發展繁榮的主要渠道,也是世界文明日益多元、相互包容的時代標簽。文化傳播和交流是各國經濟貿易合作的“軟”支撐。只有通過文化交流與合作,才能讓各國人民增強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提高河南文化資源影響力,提高河南文化資源的生命力和活力。河南積極把握“一帶一路”倡議背景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可以加大河南文化資源對外傳播的力度與深度,有利于提升中原經濟區的軟實力,進而助力“一帶一路”的發展,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全文[N].新華社,2017-10-27(01).
[2]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課題組.2016—2017年河南文化發展態勢分析與展望[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17(3).
[3]周楠.河南文化資源現狀調查[J].知識經濟,2015(6).
[4]王曉卉.河南文化旅游資源對外傳播研究[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