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婷婷
摘 要:文博事業肩負著我國先進文化的傳播重任,為了提高人民的文化修養,掌握文博事業的各個特征,要加強管理與服務體系的建設。打造城市文化特色,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關鍵詞:文化;傳播;服務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國文博事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進行創新,引導人民積極關注文化遺產,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1 文博事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應然特征
1.1 教育性
文博事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有四個主要特點:休閑性教育、社會化教育、業余知識性教育、輔助性教育。美國學者詹金斯在《博物館之功能中》說過,博物館應該建設成普通人的教育場所,也可以稱之為民眾的大學,博物館的核心是服務與教育。
要想我國文博事業獲得長遠發展,就要建設完善的服務體系:其一,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文博事業公共文化服務優秀人才,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服務意識,為文博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其二,堅持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讓文博事業通過多種渠道傳播,讓人民群眾積極參與進來,交流互動,促進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其三,文博教育的主體是學生,這就需要豐富教育項目,采用多樣化的形式,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之處。
1.2 人本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需求不斷上升,這就要求文博事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應該堅持正確的服務理念,要以人為本,關注人民群眾的真實想法與需求,這對提高我國人民的綜合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博服務機構應該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為人們提高多樣化的文化產品與服務。
要想我國文博事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可持續發展,就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其一,健全以人為本的服務管理體系,例如:獎勵機制、競爭機制、環境機制等,充分調動全員的積極性,讓他們對文博服務進行創新完善,提高文化服務的多樣性。其二,要從人們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對普通服務對象與特殊服務對象進行區分,盡最大努力讓每個人參與進來。這不但激發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提高了人性化的服務質量。
1.3 服務性
文博事業在不同文化與思想的熏陶下,逐漸朝著生活化方向發展。例如:美國博物館實行門票制,為社會人員提供咨詢服務,具體包括音樂會、演講、朗誦以及放映電影服務。文博事業的主要目的是服務大眾,增加社會效益,在文博公共文化服務中,要對結果、程序、信息體現公平公正性,滿足更多的成員的公共文化服務。
我國要不斷提高服務的質量與水平。首先要建立健全服務的設施,例如殘疾人通道,讓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平等、多元化的待遇,并讓文博事業公共文化服務起到教育公民的作用。
1.4 均等性
公共文化體系是建立在社會經濟、文化、政治基礎上的,而且在不斷地提升國民素質與形象。近幾年來,各個國家都通過文化事業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利用文博的優秀資源,提高國家的軟實力,利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各國的特色文化。
文博事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以均等化為指向,借鑒吸收外國的優秀經驗,并結合我國的水平做到:其一,要不斷更新公共文化服務體制,增強服務產品的供給,更好的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其二,要鼓勵人民積極參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創新,并以政府為指導,加強城鄉文博事業的文化服務體系,體現便利性與均等性,滿足社會各階層的文化需求。其三,明確均等化內涵,均等化不是免費開放,而是為人們提供一致性和道德性的公共文化服務。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文博事業文化服務。
1.5 公益性
保障人民享有最基本的文化權益,這是政府的職責。我國把文博事業定位為社會公益性事業,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要體現文博事業的公益性,必須做到:其一,建立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使之規范化、制度化,因此政府要加強宏觀調控。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合理科學,為更多的人服務。其二,對市場與政府提供的文化范圍進行界定,根據不同的投入主體,確定文化服務的種類與范圍。其三,建立科學的文化服務機制,要從保護文物安全、公益性為原則對公共文化服務方式進行創新,在體現文化遺產價值的同時,考慮資源損耗與成本。
1.6 民生性
文博事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為了改善民生,為人民提供公共教育的服務,它保障了人民的文化權益,也讓更多的人了解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據調查,文化博物館的開放使觀眾人數逐漸增多,在2008年,文博事業取得了新的進展,服務系統更加完善。
要時刻關注民生,使公共文化服務滿足社會各類人群,并放寬資金的來源渠道,增加公共財政投入。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權與參與權,引導人民傳承和發展本民族文化,提高全民的素質水平。
2 文博事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成
2.1 管理職能維度
管理職能維度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文化建設服務。通過開展各種文化活動,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與科學文化素養。因此要建設積累型文化建設服務、提升型文化建設服務、滿足型文化建設服務以及支撐型文化建設服務。其二,公共教育服務。要建立各種類型的公共文化培訓,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精神文明建設,通過講解、實物接觸等滿足人們的好奇心,享受教育的樂趣,深入的了解文化遺產的精神內涵。其三,信息服務。要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推廣,利用互聯網提高文博知識,并且對文物進行數字化保存,減少服務成本。
2.2 服務職能維度
服務職能維度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服務主體。由于文博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因此法定義務主體占大多數,而自愿義務主體則是社會力量。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博公共文化服務,使公共文化服務走向社會化、多元化。其二,服務內容。包括視覺服務、聽覺服務、精神服務,例如定期的講座、免費的講解服務等。其三,服務方式。包括政府直接提供服務、定點服務、流動服務以及特殊群體的免費公共文化服務。
3 結術語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文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種類與形式逐漸增多,充分發揮了文博事業的引導作用。因此,要提升公共文化的管理與服務維度,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瓊蓮.彭躍輝.文博事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利益相關方角色定位[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1(05)
[2]張偉.文博事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特征及構成[J].南風.2015(23)
[3]閆倩.關于文博事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特征及構成[J].卷宗.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