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雪嬌 任情
【摘要】當前在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中國高等醫學院逐漸把對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放在了首要位置。而作為人文性極強的大學英語課程在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試圖通過分析《21世紀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的具體一篇文章在大學英語教師的精心設計下,探討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在課前、課中、課后培養和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醫學生;人文素質
【作者簡介】任雪嬌(1989.08- ),女,漢族,四川南充人,川北醫學院外國語言文化系,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大學英語教學;任情(1987.06- ),女,漢族,四川南充人,西華師范大學,商學院助教,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國際醫學教育委員會曾在《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中指出,要加強醫學生們的職業倫理教育;我國教育部和衛生部也曾多次強調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醫學是一門直接面對人、服務人的科學,是要比其他任何學科都更要強調人文關懷的,那么作為培養新世紀新型醫學人才的高等醫學院校就必須肩負起培養和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的重任。而在大部分醫學院校的課程里,大學英語不僅僅是醫學生們的語言工具,更是為數不多的極具人文性的學科,是醫學生提高自身素養,培養高尚醫德情操,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一門人文素養教育課程。那么在高等醫學院校里,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如何基于大學英語課程來提高和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情懷呢?這個問題必須引起廣大大學英語教師的高度重視。因此,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師不應該僅僅滿足于教授醫學生們英語課本上的基本語法、句法知識點,而更應該注重于挖掘課本中所蘊含的深厚人文知識底蘊,以期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和提高醫學生們的人文素養,為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本文試圖通過分析《21世紀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的具體一篇課文《窮人的小修女》(Little Sister of the Poor)在大學英語教師的精心設計下,探討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在課前、課中、課后培養和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背景知識
偉大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特蕾莎修女,因其一生致力于幫助窮人而聞名于世,并于1979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而被尊稱為“貧民窟的圣人”的特蕾莎修女用她的一生踐行“懷大愛心,做小事情”的箴言。她的這些無私奉獻,關懷窮人的事跡和這種兼濟天下,不為自我的博愛精神不僅流傳千古,更是時時刻刻感染和觸動著心懷善念的人們。
特蕾莎修女一生平凡,但因她用盡生命演繹著她的信仰而不平庸:她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用愛感染世界!而作為將來的醫務工作者,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用愛來治愈病患對于他們來說又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的《窮人的小修女》(Little Sister of the Poor)對于提升與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正是基于提升和培養醫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本文筆者精心設計課前學習活動,并有條理地安排學生們自主利用互聯網收集并學習有關特蕾莎修女的背景知識。首先,筆者將所教醫學生分為五個小組,并分別給每個小組安排具體的課前任務:第一小組負責收集整理特蕾莎修女的出生及家庭對她影響的相關資料;第二小組則負責梳理特蕾莎是如何一步一步投身于幫助窮人這一偉大事業;第三小組主要收集特蕾莎如何幫助窮人、如何奉獻自己溫暖他人的資料并舉出具體事跡;第四小組負責分析特蕾莎修女仙逝對世界的影響;第五小組則收集世人對她的評價與贊美的相關資料。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背景知識的自主學習,這就使得醫學生們對特蕾莎修女的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使醫學生們看到了一位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的“活圣人”。而在收集特蕾莎修女對這些可憐之人奉獻的背景資料的過程中,其實也默默地影響著醫學生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并進一步促使醫學生們樹立高尚的情操,進而成為具有強烈責任感的醫務人員。
二、通過文本分析,挖掘文章中的人文內容
《21世紀大學英語》自1999年正式出版以來,因其選文題材豐富、富有時代氣息、人文精神和開放意識,滿足了大學生對多元文化和各門類信息的需求,受到了全國廣大師生的喜愛和認可。筆者所選的《21世紀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的《窮人的小修女》(Little Sister of the Poor)更是一篇文字優美,蘊含豐富人文思想,傳遞濃厚人文氣息的,值得醫學生們深入學習、探討的好文章。
首先,大學英語教師請全班同學深情朗讀第一自然段,因文章開篇就是一句對特蕾莎修女一生進行總結的話語:With a will of iron and a heart of love,Mother Teresa served the dying and the desperate in India and around the world. 僅從這一句話中,醫學生們即對特蕾莎修女的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憑著鋼鐵般的意志和一顆愛心,特蕾莎嬤嬤為印度以及全世界垂死和絕望的人們鞠躬盡瘁,而這在一方面也激起了醫學生們想要了解特蕾莎如何鞠躬盡瘁奉獻自己一生的好奇心。緊接著,英語教師鼓勵醫學生們找出文章對特蕾莎偉岸形象的描寫,而學生們將會輕易地找出這樣一句對特蕾莎修女贊美的語句:Widely regarded as a living saint, Mother Teresa was perhaps the most admired woman in the world. When she appeared at the side of John Paul II, it was the pope who stood in the tiny nuns shadow. 被尊稱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盡管站在教皇約翰·保羅二世身旁時,她的光芒卻完全掩蓋住了這位教皇的光彩。
在接下來的幾個自然段中,英語教師將在提問與鼓勵醫學生找出答案的過程中,讓學生們在文章的層層遞進中沐浴人性的的偉大光芒,并在真摯的英文描寫中領會語言的魅力。在對特蕾莎修女如何走上一生為窮人、病人服務的神圣道路這一問題的找尋中,醫學生們將會被她那對世人的仁愛之心打動:在印度最貧窮的加爾各答街頭遇見了一位奄奄一息,無人關心理睬的“幾乎被老鼠吃掉的”女人時,特蕾莎修女用她的關懷,她的慈愛送了這位女人最后一程,而這件事對特蕾莎修女本身意義深重:“She decided that her goal would be minister to the ‘unwanted, unloved and uncared for who filled the streets and slums of her adopted city. ”當看到這一句話,醫學生們應該感受頗深,因為作為將來的醫務工作者的他們是多么的需要具備特蕾莎修女身上的這種責任意識和博愛精神啊!病人本身就備受病痛折磨,身體上的病痛必然會引發病人心理上的無助,而這個時候,如果人文修養較好的醫務工作者們能懷著對病人的關懷、愛與理解,這必然對于病人的后期康復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豐富課堂活動,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素養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是高校英語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主要形式,而課堂教學活動的具體安排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并樂于學習大學英語。基于培養醫學生人文素養的英語課堂,本文筆者選取了這一篇感情真摯的文章《窮人的小修女》(Little Sister of the Poor),并精心設計了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以期達到預設目標。
在課前,由于教師已經進行了引導,學生也自主搜集了相關資料并分組完成了課前背景知識的歸納,于是,在該課文的課堂上首先是由學生們有次序的進行了背景知識的匯報活動。匯報結束后,教師即呈現出一篇經過篩選的由特蕾莎修女所寫的詩歌《生活就是……》(Life is···),然后請學生們自由朗讀并品味詩句的魅力。在學生們自由朗讀之后,英語教師便請一位自愿者聲情并茂地在講臺上為大家朗誦這一極具感染力的詩歌,讓同學們沉浸在特蕾莎嬤嬤深情的訴說中,而在這一過程中,醫學生們會不自覺地被詩句所觸動,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人生觀、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
在小組匯報背景知識、志愿者朗讀詩歌之后,英語教師應趁熱打鐵對文章進行深入地講解,配合以多種課堂活動挖掘出文章中的人文知識。在對文本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英語教師可以安排課堂問答、小組討論、口頭報道這些層層深入的活動,以期在多彩的課堂活動中培養醫學生們的人文情操。首先,在課堂問答這一環節,英語教師準備了幾個問題:What kind article of this text? What do you think of Mother Teresa? Can you find some words or sentences from this text to describe Mother Teresa? Which sentence or sentences impress you most and why? 通過這些問題的思考與回答,筆者認為這不僅能促使醫學生們進一步熟悉文本,而且在尋找與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醫學生們能夠整體把握特蕾莎嬤嬤所做的奉獻。課堂問答過后,英語教師在第二部分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分析時,從而挖掘出文章中的人文內容后,安排醫學生們進行分組討論,而討論的主題將是:What can we learn from Mother Teresa? What should we do in our future career? 通過文本結合醫學生的實際,對醫學生提出的討論話題,筆者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引導醫學生們學習特蕾莎嬤嬤的崇高品質,并在將來的英語學習中有意識地提升自我的人文修養。最后,在小組討論完成之后,英語教師將請同學們起來進行口頭報道,而這不僅提高了醫學生們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并且在分享各小組討論結果的同時更加全面的啟發醫學生們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從而更好地為我國的醫療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四、結語
“醫學生人文素養”是醫學生對患者的生命與健康、權利與需要、人格與尊嚴的關心與關懷,體現的是醫學生們的個人素養與人格魅力,但這并不是僅靠說教就能培養和提高的,而是需要根據醫學生的自身實際、文化氛圍的熏陶、課堂教學方式傳授與體驗才能完成的。在高等醫學院校中,大學英語課程又是一門人文性極強的語言基礎課程,因此,以大學英語教材為依托挖掘課文蘊含的人文精神來提高和培養醫學生們的人文素養顯得尤為重要,而這也就要求大學英語教育者應充分地挖掘與使用課文中的人文教育素材,做到課前教師引導、醫學生自主學習背景知識;課中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以及深入透徹的文本分析,激勵醫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探討課文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課后鼓勵醫學生們結合自身實際思考在自身學習的過程中如何自我培養和提高人文素養,做一名有修養,有醫德的醫務工作者。
參考文獻:
[1]包麗娟.醫學生人文素養現狀調查[J].甘肅科技,2012,28(2):79.
[2]管俊.基于人文素養教育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之探討[J].校園英語,2016(13).
[3]許艷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教育[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02,(3):207-210.
[4]尹立,李航.探究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的教育模式[J].教師教育學報,2012,10(5):220-221.
[5]張艷.醫學院校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質培養探討[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0):1075-1077.
[6]翟象俊.21世紀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第三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