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文改錯不僅考查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要求考生具備發現、判斷、糾正語境中語言使用錯誤等解題能力。筆者從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總結了學生在解答短文改錯中遇到的困難并分析相應的原因,以一堂公開課為例,提出提高考生短文改錯解題能力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高三英語;短文改錯;解題能力;自主學習
【作者簡介】蔡思思,石獅市第八中學。
短文改錯作為新的高考改錯題型,錯誤散落在短文中,共十處,以句子為單位,這就要求學生瀏覽全文,掌握大意,分句閱讀,逐行找錯,檢查核對,攻克難點,更注重整篇文章的連貫性邏輯性。其題目覆蓋面大,靈活多變,知識層次多,包括詞法,句法,行文邏輯及語篇結構等,對考生英語語言知識綜合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三學生解題現狀分析
高中學生在解答此題時,往往顧此失彼,漏洞百出,得分率低。筆者在平時教學活動中,在與學生溝通交流過程后,總結了以下解題困難的情況:
1.無從下手,缺乏信心;有一部分學生,在通讀了一篇短文改錯后,找不到錯的地方,認為都是對的,甚至懷疑題目出錯了。
2.事后諸葛亮;有些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在做題時找不到錯誤,在看到答案后,又恍然大悟,后悔剛剛做題時粗心大意,這類學生陷入了看看得懂,做又做不來的尷尬局面。
3.題海戰術,不善總結;反復做短文改錯練習,學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該部分的成績,但經過一段時期的訓練,學生停留在做過的題目再次碰到就會做,碰到新問題就不會的瓶頸中。對于做錯的地方未進行有效的思考和總結,導致了應變能力差。
二、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解題能力
1.案例的設計思路和理念。對此,筆者設計了一堂以“短文改錯解題策略”為主題的市級公開課。本課的設計思路:現象歸納——理論——技巧方法——練習實踐。將歷年尤其是近5年高考短文改錯的文本按考點分布進行重新歸納,并以單句改錯的形式呈現,學生從中了解高考短文改錯考點,摸索出相關解題規律,并將解題技巧應用于短文改錯實戰練習中。
案例呈現
導入主題
步驟1:Spot the differences. Present two cartoon pictures and ask Ss to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s many as possible.
設計意圖:以游戲的形式導入本課主題,吸引學生興趣。
步驟2:Gap filling. Students fill in a short article on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proof-reading.
設計意圖:通過語篇填空的形式讓學生了解高考短文改錯試題結構。
步驟3:Present the requirements of exam that students should follow completely and strictly.
設計意圖:向學生強調必須規范答題。
步驟4:Present a table on the test points from Gaokao test papers over the last five years. Students should figure out what are the most common ones?
設計意圖:呈現全國新課標I卷短文改錯考查點分布表,學生對高考短文改錯考點有了初步和大體的認識。
演繹歸納
步驟5:Sentence Correction. Students correct the sentences from Gaokao Test papers and then make summaries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s.
設計意圖:學生進行分考點單句改錯練習,并自我歸納,使學生加深印象。
步驟6:make a conclusion on the test points
設計意圖:將短文改錯的考點以口訣的形式再次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獲得全面的認識。
實戰演練
步驟7:Sentence correction. Ask students to finish it and then students asked to check the answers shoul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test point it belongs to.
設計意圖:以單句改錯的形式強化練習,進一步確認學生對短文改錯高考考點的認知。
步驟8:Article correction. Before doing the practice, tell students the steps of correcting a proof-reading article. Students finish the exercise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together.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一篇高考短文改錯實戰演練,將所歸納考點和一些解題技巧學以致用。
展示自我
步驟9:Presentation. Students discuss in groups and write down the reasons why they correct the errors in the article just now. Then some students make the presentation in front of class.
設計意圖:學生將所做完的改錯練習進行討論分析,并上臺當小老師講解給其他學生聽,促進學生對高考短文改錯考點知識的內化。
步驟10:Give students some tips on how to improve their score in the part of proof-reading.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建議,樹立學生自信心,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三、提高學生短文改錯解題能力的反思和總結
要做好短文改錯,學生必須熟悉其高考考點,并掌握相關英語語法和基礎知識。此外,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和思考習慣,對英語語言知識有無限的求知欲和主動探索知識海洋的精神,才能最終在解答高考靈活考題中以不變應萬變,立于不敗之地。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學應使學生發現驚奇、滿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創造的歡樂等各種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習者帶著高漲的,激動的情緒進行學習和思考,使教學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活動。”杜威認為,體驗是學習者自身目的、個人情感和已有經驗的融合,是激發好奇心、營造學習情境、增強創造力和促進學習者成長的動力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強調以學生為本,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才能真正意義上提升短文改錯的解題能力。而教師作為一名在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可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短文改錯的解題能力。
1.善于發現的能力。學生通過分析,比較,總結出各種知識的內在規律,他的印象會更深刻,所學知識就會掌握更加牢固。比如,教師在講解短文改錯非謂語動詞的考點時,剛開始可以不要把非謂語動詞的語法特點(doing-表主動,done-表被動,to do –表目的,將來)直接告知學生,而是先給學生足夠多的含有非謂語動詞的句子,引導學生發現句中的共同點、不同點,之后老師再進行補充說明。這樣,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對非謂語動詞的用法的體會會更加深刻和透徹。
2.善于思考的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考”。許多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只要死記硬背其中的語言知識,在解題中碰到做錯的題目沒有多加思考,以致于下次碰到同一題目還是做錯。因此,教師應多鼓勵學生碰到問題要多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事實上是英語語言知識和元認知的思想碰撞,從而使認知得到升華,加深對某一語言點、語法點的深刻印象并且提高領悟力。
3.善于總結的能力。學生獲取英語語言知識的途徑如果只停留在上課聽講課后完成作業,那么學生很容易陷入知識碎片的環境中,學而不精,未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解題能力可想而知。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多作反思,對某個知識點,某個語法點,某段時期的學習進行歸納總結。而整理筆記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將課內外學習中的重難點及有用資源進行收集,整理,積累,使之條理化,系統化,使學生達到知識內化,融會貫通,構建屬于自己的語言知識體系。
“善教不如善學”,讓學生通過練習不斷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自己總結方法規律,對學生的提高短文改錯解題能力會更有幫助。雖然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讓他們自己總結方法會花費很多時間精力,但是在平常教學中,教師還是可以嘗試多讓學生自己尋找方法。
參考文獻:
[1]B.A.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
[2]杜威,姜文閔,譯.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