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珍
摘 要:在社會生活中,群眾文化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是廣大人民群眾創造文化藝術、掌握文化、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娛樂的活動。本文將研究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現狀和不足,然后提出相對性的決定措施,給予群眾或者相關部門一點理論依據。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建設;發展
群眾文化工作對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提高人的素質、陶冶人的情操等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有著塑造、傳承、交流、娛樂、認識、審美、教化等多重功能。在社會生活中,群眾文化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是廣大人民群眾創造文化藝術、掌握文化、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娛樂的活動。本文就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進行探討。
一、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發展的不足之處
(一)群眾文化出現斷片
新時期的發展中,我國的群眾文化存在著斷片的情況,由于不同人群、不同性別、不同職業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促使了我國群眾文化之間缺乏一個相互連接的關鍵點。比如:企業文化的鍛造和群眾生活文化的鍛造,兩者根本無法進行一個有機的融合,不同的群體之間缺少一個較好的紐帶,導致群眾文化呈現斷片的狀態,無法成為一個相對應的完整的體系。
(二)群眾文化存在區域不平衡
由于地區發展不平衡,導致了群眾文化出現明顯的差異,而我國又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歷史國家,南北差異和東西差異,造就了群眾文化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例如:青海民族博物館與廣東民族博物館就具有很大的差別,不僅僅是民族文化的差異,也蘊含著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群眾文化的發展不平衡。此外,文化館的資金缺失、基礎設備不足和群眾積極性不足,都會影響文化館的建設。而文化館活動中的類型具有較大的差異,落后地區無法與發達地區開展的活動形式相似,所以針對落后區域的群眾文化建設更加需要進一步的落實和貫徹,提升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
(三)群眾文化工作人才缺乏
新形勢下,部分職業的需求和職業的結構發展了改變,每年許多大學生、研究生選擇就業時,都會忽視文化館等工作崗位,導致了群眾文化工作人才的缺失,阻礙了我國群眾文化的發展。群眾文化工作人才的匱乏,致使群眾文化宣傳過程中整體的力度不夠,并且也不夠深入,進而導致了群眾文化的滯留,不利于群眾文化的發展和壯大。
二、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創新改革
(一)豐富群眾文化的形式
為了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各文化單位或者文化工作人員可進行創新設計娛樂活動,進而使群眾文化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具體的形式:(1)提高文化專業院校與文化館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合作交流促進兩者的文化建設意識,互相取其精華。(2)加強院校和企業的文化交流,幫助學生能更快的了解企業文化,而企業能宣傳自我,又能幫助學生促進就業,緩解國家的就業難題,最后能夠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3)社會群眾文化交流,可通過專業的培訓或者業余愛好相互交流的形式出現,進一步發揮群眾文化的力量,推動整個社會文化的建設。
(二)鼓勵創建獨立和完整的培訓組織
為豐富群眾業余生活,需要創建一個個獨立和完整的培訓組織。培訓組織于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非常主要的角色,其能滿足群眾的個性化需求的同時,也能提高群眾的精神文化。由于我國許多培訓組織不完善,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導致了群眾的整體能力降低,所以國家應鼓勵創建組織完善和培養制度健全的培訓機構,充分調動群眾的力量和積極性,按照社會的需求和未來的發展需求,完善組織結構,提升群眾文化建設和人文精神。
(三)提升群眾文化工作者的綜合素質
群眾文化工作者屬于群眾文化建設的引導者,所以針對群眾文化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必須提高,這樣才能加快群眾文化建設。(1)專業化。許多群眾針對業余學習是想提升自己的某一方面的能力,例如:美術、音樂和舞蹈等,這時群眾文化工作者需具備專業技能,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2)梯隊化。群眾文化的工作者應屬于不同年齡階段,梯度化的人才培養才能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服務各個階層的群眾。(3)動態化。豐富群眾文化需要多種形式的活動充實,根據群眾不同程度的需求,改變娛樂活動的形式,使其動態化和形式化。
三、發揮資源優勢,讓群眾文化活動變得多姿多彩
應該在群眾中廣泛開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文藝活動,豐富群眾生活,陶冶群眾思想情操。各級政府都應該在重要節日組織大型文藝演出活動,組織多個部門參與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給各個鄉鎮、辦事處制定文化活動目標任務,要求他們結合自身實際,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能夠讓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文明素質得到大大提升。同時,加強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的服務主體建設。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要切實履行好公共服務職能,把提供優質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作為一項基本任務,鼓勵國家投資、資助或擁有版權的文化產品無償用于公共文化服務。特別是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的重要載體,要加強建設并完善向社會免費開放服務。同時,鼓勵其他國有文化單位、教育機構等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使之成為公益性文化事業的重要補充和有機構成。
四、結論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事業面臨著較大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存在著許多機遇和挑戰。因此,群眾文化單位或者群眾文化工作者需嚴格對待群眾文化的建設,嚴肅貫徹國家與黨對文化事業的各項政策、方針和指標,營造一個服務群眾精神文化的環境,同時需要發揚群眾的力量,通過文化娛樂生活來豐富人民的精神文明世界,進而提高我國文化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志文.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改革與開放,2011(20)
[2]張璐艷.加強文化館建設,做好群眾文化工作――論新形勢下的文化館建設與職能發揮[J].大眾文藝,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