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磊斌 黃尚發 李想
【摘 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而頂崗實習是校企合作主要形式之一,針對頂崗實習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學生黨員難以管理、培養模式無法適應新環境及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難以體現等問題,文章提出通過建立臨時黨小組和現代化網絡交流學習平臺,充分發揮企業或行業協會黨組織在學生黨建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把學生黨建工作納入校企合作的重要內容等辦法,探索校企合作背景下學生黨員教育和管理的新途徑。
【關鍵詞】頂崗實習;高職院校;學生黨建
【中圖分類號】D26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12-0170-03
職業院校和企業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頂崗實習是校企雙方比較樂于接受的也容易見成效的一種合作方式。在實施頂崗實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生遠離校園,學校基層黨組織對實習學生黨員是鞭長莫及,而企業因為其的逐利性,對實習學生黨員關注度不夠,這樣頂崗實習學生黨建工作中往往容易被忽略掉,因此要不斷地創新工作方法,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1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問題
1.1 發展程序與培養模式之間的矛盾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往往都采用“2+1”或“2.5+0.5”人才培養模式,即大學一年級、大學二年級2年在校內學習理論知識或校內實操,大三1年或半年在企業進行畢業頂崗實習。而按照發展黨員的一般流程,在新生入學后向學生黨支部遞交入黨申請書,參加業余黨校學習并取得合格證后,方能由學生黨支部討論決定能否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入黨積極分子經1年以上的培養教育和考察以后,對平時表現好、學習勤奮、學習成績優異、群眾認可度高的入黨積極分子,確定為發展對象;在此基礎上,發展對象經政治審查、支部大會后發展為預備黨員。這樣一個流程一般需要時間不少于1年,因此,往往等到學生考察合格,符合入黨條件時,學生即將面臨著要到校外進行頂崗實習。到了大三,預備黨員、積極分子要深入企業進行為期6~9個月的頂崗實習,而且實習點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就拿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學院為例,2018年進入頂崗實習階段20個預備黨員分布在深圳、上海、杭州、廣州、北海、南寧、東興等7個城市,多的城市有5~6個學生黨員,少的城市有1~2個學生黨員。如此分散的分布給黨員活動的正常開展帶來了不少的困難,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很難得到應有的體現。從而導致學生黨員、積極分子得不到黨性鍛煉、黨員身份認同感逐漸削弱,畢業后,很可能發展成為“失聯”黨員。
1.2 企業參與學生黨建的積極性不高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私營企業在整個社會組織中所占的比重日趨增加。雖然近年來黨委相關部門對私營企業黨建工作高度重視,部分私營企業黨建工作得以加強,企業黨的建設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黨組織的作用和地位有明顯的改善和提升,但仍然有相當數量的私營企業黨建工作尚處于形式、應付或軟弱渙散的狀態。高職院校和私營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已經呈常態化,但在和企業談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基本上未涉及頂崗實習學生的黨建內容,因此,頂崗實習學生黨建很難納入企業的議事日程。企業往往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部分私營企業老板甚至認為開展黨員活動是沒有多大價值的行為,有可能還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因此不支持學生開展黨組織活動。即使某些企業設立了黨組織,但由于企業沒有接收學生的黨組織關系,企業認為實習黨員組織建設屬于“份外事”,不會對這一項工作下功夫。
1.3 基層黨支部監管不到位
鑒于實習學生經常是遠離學校,學校黨務工作者很難深入到企業,對學生黨員的管理缺乏有效手段,沒辦法掌握學生動態的思想態況。頂崗實習期間學生黨員、發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各奔東西,在不同的城市、崗位上工作,由于各個企業的上班時間千差萬別,想組織這些學生參加活動成為一件比較難的事情。若按照相關的要求,定期召集學生回校參加組織生活,一方面可能由于工作繁忙無法離崗,另一方面單位距離學校比較遠的學生回校路途遙遠,比如在杭州實習的同學要趕回南寧開一個會,至少要2天時間,交通費用超過1 500元,相當一個月的實習補貼,學生經濟、身體都無法承受。因此,在頂崗實習期間,黨組織培養及考察的方式亟待調整。長期這樣,這類學生黨員感覺不到黨組織的關懷,缺乏組織的認同感。
2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 對實習學生黨建工作認識不到位
長期以來,大部分職業院校還是出現黨建和業務工作“兩張皮”等問題,對于在校外實習的學生,校方更加關注其技能的提高和人身安全,而政治理論的提高卻很少有人去關注。只是偶爾有黨務工作者需要填報某些數據的時候才會打電話給學生咨詢一下情況,對學生黨員思想狀況的情況了解甚少。實習學生的黨建工作出現“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的局面。
2.2 部分高職學生入黨動機存在投機成分
一直以來,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辦學的目標,對學生實踐技能培養下足了功夫,而學生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規范往往被弱化,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就更是浮于表面。客觀上講高職生往往學習成績不甚理想,部分學生還不夠自信。部分學生入黨動機是為了滿足個人的虛榮心,有的是出于功利主義思想的驅使,如有的將黨員這個特殊身份作為自己將來高質量就業的籌碼,還有的甚至是為了滿足父母或親戚的要求。基于以上入黨動機的投機成分,這部分學生一方面在思想上不夠堅定,一旦聽到詆毀我黨的話語或是一些謠言,很難明辯是否,入黨的決心也隨之動搖,這種情況在外資企業實習的學生黨員尤為突出;另一方面在行動上表現為消極被動,不主動去學黨的理論知識,不積極參加黨組織的活動。
2.3 校企合作背景下黨建工作的機制尚未健全
近年來,高職院校學生到企業開展頂崗實習成為一種常態,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由于人員分布較為零散,各個企業上下班時間也不一致,很難集中學生黨員在一起學習,進而對校外的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真空”的狀態,學生黨員的培養與考察變得流于形式。學校在與企業談合作,大部分時候只局限于實習生的工資待遇、住宿條件、工作時間等,很少涉及學生的思想狀況的掌握,更是很少會把校企合作寫到合同協議中去。
3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對策
3.1 大學生黨建工作“前移”
職業院校的學生的來源,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通過單獨招生招錄進來,二是通過對口招生從中職錄進來,三是通過普通高考錄進來。在一般的認識中,這些學生成績不是很理想,而一般能在中學階段就能成為黨員積極分子的多數都是成績非常好的學生,所以很多人認為高職生中很少入黨積極分子。根據每年新生入學報到,我們還是發現有一些入黨積極分子,對于這部分學生,認真、徹底查看資料,情況屬實,我們直接吸收進黨組織重點培養、發展的對象行列之中,這些學生在高中階段已經走完了入黨的部分程序,大大縮短了培養的時間。當這些學生出去頂崗實習,他們也已經是正式黨員了。
3.2 建立流動黨小組,將學生黨建的觸角伸到實習企業
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可以根據頂崗實習學生的分布狀況、人數多少合理設立臨時黨小組,如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學院就根據實習學生黨員的分布,在南寧和深訓兩地建立了實習學生黨黨小組,規定每月召開一次黨小組會議,組織黨員學習黨的基本理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教育法規、時事政治和科學文化知識。組織黨員向群眾宣傳解釋黨的相關方針政策。定期召開黨小組生活會,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組織、監督黨員按期參加黨的各種活動,按時繳納黨費。建立黨小組,學生黨員找到歸屬感,作為黨員的身份認同感增加了。
3.3 實行專管員制度,合理設置高職學生黨建“定位儀”
學習黨員出去實習后,學校要派專門黨員教師到企業進行跟綜指導,定期了解學生思想、學習、工作情況,把黨建工作融入到頂崗實習工作整個過程。可以選派和學生黨員的專業背景相同的黨員教師到企業掛職,由掛職老師做為實習學生黨員的指導老師,定期召集學生黨員開會,聽取他們的匯報,并及時和校方基層黨組織溝通,這樣可以解決黨員進入企業后黨性鍛煉不足和作用發揮不強等問題。
3.4 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構建高職學生黨建交流平臺
有效利用各種現代傳媒手段,是實施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強化學生黨建工作必然路徑。通過建立微信群、QQ群、微信公眾號、易班等現代網絡交流平臺,開展黨的知識、黨性教育等點播和培訓系統,讓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靈活選擇培訓內容,實現足不出戶,就可以接受不同層面黨的遠程教育。
3.5 強化校企間緊密合作,對高職學生黨建工作雙管齊下
高職院校黨組織要加強推進校企黨建合作機制,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把黨建工作納入其中。把學生黨建工作納入其中,與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專業實踐教學同布置、同評價、同考核,建立頂崗實習學生黨建聯絡員和專業指導老師共同帶教制度。頂崗實習學生黨員、積極分子要積極和企業黨組織對接,積極參加企業黨組織的各項活動。有黨組織的企業要指派一名黨員做為實習學生黨員的聯絡員,處理實習學生黨員日常遇到的問題。這樣校方、企業方、實習學生黨員小組形成強大合力,共同推進學生黨建的發展。
參 考 文 獻
[1]羅珺,杜江.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機制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3-84.
[2]吳麗芳.“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大學生黨建工作的管理與完善[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17):61-63.
[3]薛德祥.“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高職學生黨建工作的思考與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55-56.
[4]榮家俊.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25-27.
[5]梁雪.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流動黨員的管理現狀及對策[J].柳州師專學報,2015(1):112-115.
[6]蘇璟楠.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思考[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