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燕
【摘 要】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會計電算化課程,以培養會計操作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應適應當今企業的用人需求。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給會計行業帶來變革,企業的業務和財務逐步一體化,會計電算化課程應同步改革以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變化。
【關鍵詞】業財一體化;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12-0221-02
隨著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會計領域,會計的核算功能不斷弱化,逐步發展為業務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財務業務一體化的企業管理過程。在此背景下,會計電算化課程應同步改革以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和變化,這不僅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教學質量的保證,也直接影響到財會類專業學生將來的職業發展,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本文通過分析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的開設現狀,指出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在業務財務一體化的背景下會計電算化教學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1 會計電算化課程的現狀
1.1 教學目標及課程設置不合理
部分高校定位會計電算化的教學目標為使學生通過實驗掌握財務軟件的基本操作,能夠綜合、熟練地完成一整套電腦賬的核算并編制財務報表。教學目標停留在最基礎的會計核算能力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未涉及企業經營業務管理、財務分析及財務決策,業務與財務脫節,無法滿足企業需要。
1.2 教學軟件單一且有待升級
在業財一體化背景下,高校的電算化軟件除了具備基礎的財務核算功能外,應能夠實現通過控制業務完成控制財務的工作,業務和財務有機結合,進而實現財務分析和財務決策。首先,目前部分高校的軟件仍然停留在基礎的會計核算功能,還有部分高校實驗室的電腦老化,硬件及版本均未更新,上機過程中頻頻出現系統故障,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其次,財務軟件的種類較多,雖然基本原理一致,但用戶操作界面各不相同,呈現多樣化,一些高校選擇教學軟件時僅僅選擇了單一的某一種財務軟件,由此導致學生只學會該軟件的應用,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其他電算化軟件不會操作;最后,隨著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會計電算化軟件架構發生根本性改變,大部分高校的財務軟件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客戶端/服務器”模式,學生無法接觸新知識,與社會脫節。
1.3 教材內容落后
目前出版的電算化教材可以概括為兩類:一類是理論性教材,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上機操作案例較少且數據簡單;另一類是實驗教程,以一個公司經濟業務為原型介紹軟件操作步驟,但缺乏詳細的理論知識介紹。兩類教材各有優點,但理論和實驗有機結合的優秀教材缺乏,且由于教材出版的滯后性,大部分實務案例無法反映最新的財稅法規變化。
1.4 教學內容欠完整全面、教學方法陳舊、考核方式不合理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忽略供應鏈只介紹財務鏈,或者將財務鏈與供應鏈分開,先講財務鏈再講供應鏈,導致學生無法將企業的業務和財務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理解。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部分教師在介紹電算化理論知識時采用PPT教學,無法動態演示軟件各模塊之間的相互關系,學生理解困難。另外,大部分高校采用試卷作為課程考核形式,無法對學生的具體實訓情況進行有效把握,且期末總評成績比例中平時成績設置過低,無法體現過程考核。
1.5 學生缺乏充足的上機實訓時間
會計專業學生眾多,部分高校為壓縮成本采取大班教學,由此導致電算化教師案例演示時間有限,且無法及時為學生解決教學過程中系統死機、崩潰和數據庫異?,F象,學生實訓時間進一步壓縮。課內時間有限,課外時間實驗室不開放,校外實訓室缺乏,種種現象直接導致學生上機實訓時間短,軟件不熟練。
1.6 教師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會計電算化課程涵蓋計算機、會計、電算化軟件操作、企業管理等多方面知識,知識覆蓋面廣、軟件操作性強,對教師整體素質要求較高。從目前的電算化師資隊伍來看,大部分教師并沒有系統的電算化知識結構,部分教師并未接觸過企業業務,甚至從未接觸過會計工作。
2 業財一體化背景下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依據市場需求確定教學目標、設置課程體系
在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給會計行業帶來變革,企業的業務和財務一體化的背景下,會計電算化教學要把握市場需求,以實訓操作為主、理論教學為輔,建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并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學生需要了解會計電算化和ERP的相關理論知識、ERP軟件的基本操作原理和主流軟件的操作界面,還需要學習會計、財務管理、電子商務、企業管理、計算機、云會計信息系統等方面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既懂企業業務,又懂企業財務,還能對軟件進行維護,同時了解相關學科制度規范和職業道德。
2.2 財務軟件配置多元化,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
財務業務一體化背景下,傳統的電算化核算軟件已不能滿足要求,高校需對現有教學軟件進行升級或更新,保證現有軟件能夠通過核算企業的采購、庫存、銷售等一系列環節,業務控制財務,同時進行財務分析和財務決策。同時,主流的財務軟件配置需多元化,因為不同軟件的界面不一樣,多元化配置有利于學生更快適應工作崗位。針對實訓時間較短的問題,合班教學改為單班教學,校內實驗室在課堂之外全天候開放,同時積極聯系軟件公司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盡可能為學生創造實訓條件。
2.3 選定合適的教材,同步建設網絡課堂
確定會計電算化課程大綱前進行行之有效的市場調研,根據企業需求制定出教學大綱,根據大綱選定合適的教材,教材重難點突出、理論和實踐設置比例合理,案例豐富且符合最新法規制度。有條件的院校也可組織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編教材,自編教材能結合學生實際、量體裁衣,讓學生循序漸進、輕松掌握財務業務一體化的相關知識。另外,會計電算化作為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學生需練習多遍才能完全掌握,高??赏ㄟ^微課、網絡課堂等手段對學生課外的練習提供支持和指導。
2.4 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修正考核方式
財務業務一體化的背景下,會計的職能已發生根本性變化,由原來的核算和監督職能轉變為監督和管理職能為主,核算職能不斷弱化。電算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擯棄原有的教學思路,指導學生通過錄入業務來達到控制財務的目的,教學側重點由財務鏈轉變為供應鏈,同時指導學生重視財務分析和財務決策。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凌波教學系統軟件進行電算化軟件的演示操作和教學活動的控制。教學時除了PPT演示之外,還可采用案例教學法,引入比較熱門的案例讓學生自行分析,考慮如何錄入系統;電算化教學中常用的方法還有設錯法,即專門設置一個錯誤操作界面讓學生自行更正,設錯法有利于增強學生對于軟件各模塊之間的理解及操作熟練程度。
在考核方式方面,淡化期末試卷考核,加強實訓過程考核,過程考核可借助無紙化考試系統;同時,在期末總評成績中調增平時成績和實驗成績所占比重,確??己朔绞侥芮泻险n程設置初衷,切實反映學生的軟件實踐能力。
2.5 多渠道提升教師整體素質
財務業務一體化對電算化教師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師資較為匱乏,可以通過以下兩種途徑進行優化:其一,改善現有的教師隊伍結構,引進企事業單位中高層會計人員擔任兼職教師,讓學生了解最前沿的會計電算化技術;其二,支持現有教師學習電子商務、企業管理、ERP、云計算等計算機前沿知識,鼓勵教師深入企業掛職鍛煉,了解企業一線電算化的實際應用,為日常教學帶來新鮮血液。
3 結語
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會計操作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會計電算化課程的開設應符合企業的用人需求。隨著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實施,企業的業務和財務逐步一體化,會計的核算職能不斷淡化,基本職能轉變為管理和監督,會計電算化課程應同步改革以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變化。本文對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目標設置、課程體系建設、教材建設、教學內容安排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現狀進行分析,提供相關建議,以期能為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建設提供參考意見。
參 考 文 獻
[1]梁曉波.云環境下《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納稅,2018,12(21):53,56.
[2]王瑞功.基于云會計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7):442.
[3]張霞麗.高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科技資訊,2018,16(6):187-188.
[4]任潔,楊宇.獨立學院會計“電算化”向“信息化”進階課程改革研究[J].科技風,2018(6):69.
[5]劉珍剛.會計電算化基于ERP環境下的教學改革[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7):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