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群
【摘 要】目的:探究心理護理模式對于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睡眠質量改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80例,將其依據不同的護理模式作為分組原則,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心理護理),各組病例數40例。對比兩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護理效果(包括:睡眠質量、心理狀態、生活質量)。結果:兩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護理前的心理狀態相差較小,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均存在一定的負面情緒,經護理后,觀察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心理狀態得到有效改善,與對照組相比:P<0.05。兩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護理前的睡眠質量對比差異同樣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覺醒時間、覺醒次數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鮮明的對比意義:P<0.05。護理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有效提升,觀察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生活質量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值低于0.05。結論:對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應用心理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能夠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不被降低,應用價值確切。
【關鍵詞】心理護理模式;圍絕經期綜合征;睡眠質量;生活質量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mode on sleep quality improvement in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patients.Methods:Selection in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80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which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l as a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usual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psychological care), each group 40 cases in the number of cases.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including: quality of sleep, mental state, quality of life).Results::Two groups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state smaller difference befor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suffer from certain negative emotions, after care, observation group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mental stat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nursing before sleep quality contrast difference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oo: P > 0.05, after care, awakening time, than di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is in sharp contrast to significance: P < 0.05).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 value was lower than 0.05.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bad mood,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no has been reduced, application value exactly.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mode;Perimenopausal syndrome;Sleep quality;The quality of life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圍絕經期是每個婦女都需要經歷的一個生理過渡期,該時期的婦女從生育能力、性生活均逐漸衰退,卵巢功能也逐漸衰退至停止。圍絕經期綜合征是由于患者體內內分泌系統失調,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神經心理癥狀,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此期間,由于患者的神經功能不穩定、精神狀態較差,所以大部分圍絕經期的婦女都會出現一些不良癥狀,有的表現為心理轉變障礙產生抑郁、焦慮等不適情緒,有的則影響到其睡眠質量,給患者的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危害[1]。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進步發展,人們的對于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認識程度逐漸加深。伴隨著護理服務的日漸發展完善,圍絕經期綜合征治療已經取得巨大的進步,其中,依靠科學有效的護理服務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調節其睡眠質量。本次研究中,針對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應用心理護理進行談論,將本院2016—2017年收治的80例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進行分組研究,詳細內容見正文描述。
1 資料、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在我院治療的圍絕經期患者80例,(抽選時間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以不同的護理模式將這8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40例)、觀察組(40例)。其中,對照組圍絕經期患者應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圍絕經期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模式。在征求到每位患者的同意后,實施具體的研究。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訂知情書;②均為首次接受治療者;③無嚴重的臟器功能障礙患者;④能夠堅持配合治療,不中途退出。
觀察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年齡范圍在51歲至62歲,平均年齡為(55.7±5.4)歲,對照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中,年齡最小的為52歲,年齡最大的60歲,年齡平均值為(55.4±5.7)歲。
對比2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臨床各項資料,確定組間基數對比差別較?。≒值大于0.05),故而能夠進一步對比分析。
1.2 方法
兩組圍絕經期患者均進行相關激素治療(治療前確定患者無激素禁忌癥),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包括健康教育、用藥指導等。觀察組絕經期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模式,具體方法為:①認知心理護理 向患者接受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相關知識,并向患者接受住院環境、主治醫師以及積極配合治療的作用意義,以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針對患者睡眠質量較差的情況,向患者進行睡眠的知識介紹,糾正其對失眠錯誤認知,減少患者對失眠的恐懼心理[2]。
②協同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進行積極交流溝通,使得患者及患者家屬均知曉并了解圍手術期綜合征。囑咐患者家屬協助護理人員,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緩解其內心不良情緒。通過護理人員-患者家屬-患者三者之間相互聯系作用,幫助患者樹立良好的治療信心,通過愉悅的心理狀態改善其患者的睡眠質量[3]。
③指導性心理護理 在圍絕經期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全面深入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運動指導、休息指導等,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工作,勞逸結合,提升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將同樣病情的患者組織在一起開展活動、交流,患者通過主動傾訴、聆聽他人的經歷經驗,能夠有效緩解其內心煩躁、不安的心情,使得患者積極面對生活并配合護理工作,減輕病癥表現[4]。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圍絕經期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睡眠質量以及生活質量評分。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版軟件,將所有結果帶入處理。計量資料(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睡眠和生活質量評分),采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達,并以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圍絕經期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并無太大的差異性: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內心狀態均有所改善,觀察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2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睡眠情況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睡眠質量均有所改善,而且觀察組患者覺醒次數、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值<0.05,具體見表2。
2.3 2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經統計,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為(77.20±4.19)分,大于對照組患者的:64.60±4.10分。t值=13.11 P=0.00。
3 討論
由于我國屬于人口大國,隨著人口老年化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的改變,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病例數將越來越多。圍絕經期是每個婦女必須經歷的過程,該過程期間因為婦女體激素水平逐漸下降,各項生理機能也在緩慢退化,持續性的生理變化會引起患者心理產生不良情緒,同樣心理因素也是導致圍絕經期綜合征發生的主要原因[5]。絕大多數的圍絕經期患者都會伴有睡眠障礙、睡眠質量下降等情況,這與雌激素水平下降、神經遞質水平紊亂有關[6]。
隨著現代醫學對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生理、心理變化重視程度提高,通過護理服務來改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病情作用良好。其中,心理護理以干預患者的心理狀態,通過提高患者的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利用協同護理模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心理指導、生活指導、飲食指導,從而降低患者的內心壓力,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護理模式的應用對改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睡眠障礙作用效果明顯[7]。
總而言之,隨著人們對護理服務的要求逐漸增高,傳統的生活護理已經無法滿足臨床需要,而心理護理模式的應用能夠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在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應用效果另人滿意。
參考文獻
何麗玲.中醫情志療法結合飲食干預在宮外孕患者中應用價值研究[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4(23):80-80.
程玉超.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帕羅西汀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的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影響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8):375-376.
曹樹宇.心理護理聯合常規治療對圍絕經期抑郁癥患者漢密頓抑郁量表及圍絕經期癥狀評分的影響[J].河北中醫,2014,36(3):454-455.
張榮環,趙菊,楊華強.心理護理對女性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不良情緒及睡眠障礙的影響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4):534-536.
趙睿.門診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在圍絕經期婦女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6):258-259.
羅艷榮.圍絕經期婦女的心理狀態及心理護理干預[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6(A02):1141-1141.
劉芹,唐軍偉.中醫情志護理聯合耳穴貼壓對圍絕經期綜合征婦女生理和心理的影響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3):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