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萍
【摘 要】目的:探討宮腔鏡終止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臨床效果。方法:根據回顧性分析結果,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接受剖宮產術治療的子宮瘢痕妊娠疾病患者200名,研究人員采取數字隨機法將200名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宮腔鏡手術,而對照組患者僅接受普通的常規治療,對比兩組患者在不同的治療干預方式下的住院時長、治療有效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3%),住院時長(10.57±3.34)d,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84%),住院時長(15.24±3.13)d,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宮腔鏡手術用于接受剖宮產手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促進患者疾病好轉,該治療方法可在相關科室進行推廣。
【關鍵詞】宮腔鏡;剖宮產術;子宮瘢痕妊娠;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971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現如今,剖宮產手術是產科常見的一種手術,由于剖宮產對患者的機體傷害較大,在手術完成后,也會導致多種并發癥的發生,而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就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患者若是出現了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極易誘發大出血,必須及時的給予相應的治療。由于宮腔鏡在臨床上的使用日趨廣泛,宮腔鏡用于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效果也得到了確證,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員選取了200名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對觀察組患者采取宮腔鏡治療,而對照組則采取常規治療,分別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的200名患者均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接受剖宮產術治療的子宮瘢痕妊娠疾病患者,按照數字隨機法將200名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中,年齡區間在20-41歲,平均年齡為(30.74±2.67)歲;觀察組患者中,年齡區間在21-43歲,平均年齡為(30.24±2.94)歲。研究人員將本次實驗研究相關內容告知科室與倫理會,在獲得雙方的支持后開展此次實驗研究,通過入組標準篩選符合要求的200名患者,要求如下:①患者中不存在有惡性腫瘤、傳染疾病、重大器官衰竭等疾病;②患者對于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③患者家屬知曉本次研究并給予支持狀態、④所有的患者均為接受剖宮產術治療的子宮瘢痕妊娠疾病患者;⑤研究人員將此次實驗研究的目的、結果、過程以及可能發生的風險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篩選出符合要求的患者后,收集好所有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經過分析處理后,所得的數據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基礎治療,觀察組患者宮腔鏡手術,具體措施如下:根據患者的情況,先為患者進行局部消毒處理,在實施常規麻醉,將宮腔鏡的電切功率設置為80W,電凝功率設置為50W,設置完畢后將宮腔鏡送入患者的宮腔內,同時給予超聲監護,觀察患者的子宮與病灶狀況,根據檢查結果,使用電切徹底清除患者的妊娠病灶,清除完畢后采用電凝止血,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1]。
1.3 觀察指標
醫護人員應記錄患者的住院時長,同時評估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有效:患者的陰道出血、腹痛以及臨床癥狀等明顯得到改善;顯效:患者的陰道出血、腹痛以及臨床癥狀等得到改善;無效:患者的陰道出血、腹痛以及臨床癥狀等無明顯改善。治療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在收集好上述資料后,使用相應的軟件進行處理。
1.4 統計學方法
收集好研究中所涉及的觀察指標,先使用Excel軟件對數據開展分析處理,根據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卡方檢驗的標準,使用SPSS20.0數據包將上述數據分析處理,檢驗水準以α=0.05若所得出的(P<0.05),則證實了本次研究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3%),住院時長(10.57±3.34)d,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84%),住院時長(15.24±3.13)d,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子宮瘢痕妊娠[2]是接受過剖宮產手術的患者在手術后發生的一種較為特殊的異位妊娠,子宮瘢痕妊娠的出現,會大大增加患者出現大出血的風險,也會對患者自身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3]。針對剖宮產手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患者,常規治療是在患者手術之前,給予藥物輔助治療,再實施清宮術,常規治療的風險較大,術后并發癥較多,而宮腔鏡手術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手術中大出血的風險,患者的預后效果較好,在手術過程中,醫生對于患者病灶觀察十分清楚,有效的降低了各種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同時不影響患者的子宮,針對育齡期女性而言,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針對本次研究中的兩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宮腔鏡手術治療后,該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將宮腔鏡手術用于接受剖宮產手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促進患者疾病好轉,該治療方法可在相關科室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楊慶彪,張婷,陸燕,鄧學妹.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及宮外孕2號方加味治療剖宮產子宮切口瘢痕妊娠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7(2):160-162.
張微,李從青.子宮動脈栓塞聯合宮、腹腔鏡治療宮頸妊娠及子宮切口 瘢痕處妊娠的臨床觀察及治療[J].醫學信息,2017,30(4):242-243.
任冉.外生型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應用子宮動脈栓塞術聯合宮腔鏡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及應用價值[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7,8(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