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沙沙
【摘要】東北老工業基為新中國工業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中國戰略物資儲備的重要基地。目前的情況下,東北老工業基地只有和我國經濟整體發展步伐合拍,提升自己的發展活力和發展動力,才能實現經濟新常態下新一輪的振興。
【關鍵詞】新常態 振興 東北 老工業基地
中國經濟已經粗放型增長轉向集約型增長、從資源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高速發展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新經濟常態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讓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經濟改革面臨新的挑戰。東北老工業基地過去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近年來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等方面卻沒有跟上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故新常態下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革升級勢在必行。
一、增強創新機制
(一)要讓創新意識深入人心
為了助力東北老工業基地整體的經濟增長,政府應積極開展創新理念的宣傳,制定有助于創業者創新的政策,鼓勵創新企業、創業者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對于國有大中型企業來說,要提升其創新意識,吸引并留住高尖端創新型人才,提升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經濟效益;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要重視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帶動中小型企業可持續發展,而對于創業者而言,更要構建和鞏固其創新意識,激發其創新精神、創業激情,如此,不僅能讓創新創業意識深入人心,還能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
(二)企業要聯合科研機構共同提升自主創新研發能力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經濟發展要適應新常態經濟發展,就需要發展具有長遠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合理支配國際國內各類優質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企業科技含量,打破抑制經濟發展的的障礙,配合國家發展經濟的戰略政策,與高校等科研機構緊密聯合,注重提升自我科研創新能力,共建創新戰略聯盟,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一方面要形成良好的協調監督體制,協調科研機構與企業的合作關系;另一方面要加大企業、科研院所聯合開發的專項基金的投入力度,調動起科研單位和高校參與產學研的積極合作,加大科技創新的推廣力度,通過將各類的科技創新實踐應用到企業的發展和研究,合作共贏取得更多地經濟效益。
(三)構建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加速中小型企業發展步伐
實踐顯示,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然而,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建設過程中,中小型企業無論從質的角度還是量的角度都是滯后于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而當國有大中型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成為中小型企業發展的瓶頸,據此,研究國有企業的合理轉型和退出,中小型企業的研發、創新、提升,可以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提供思路。一方面,中小企業可以通過收購、拍賣、控股、租賃等方式參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國有企業改革;另一方面,要加速中小型企業產業集群的加快形成,從而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可持續發展。
(四)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人才創新機制的發展
人才在地方經濟、企業發展中發揮中重要的作用,要想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新一輪振興,吸引和留住人才是重中之重。然而,一方面由于近年來東北經濟發展緩慢,企業效益較低,不能給人才提供高薪資待遇,所以在吸引人才方面不具備優勢,而另一方面,則由于東北老工業基地人才意識淡薄,沒有形成系統的留住人才的創舉,故各類高科技、高素質人才更愿意去到經濟發展好、薪資待遇高的地區發展。如此,東北老工業基地自然就失去了創新發展的人力資本資源優勢,沒有了知識主體的支撐,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整體發展步伐會更加緩慢。對此,東北老工業基地要想在新常態下實現新一輪騰飛,就要改革現有的人才創新機制,形成一套良好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勵機制,提高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企業發展的整體競爭實力,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保駕護航。
二、資本融合,產業升級
(一)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核心產業
國有企業改革是東北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國企一直是以“企業辦社會”的模式存在,這種“大而全、小而全”模式下的國有企業,由于背負著太重的包袱,沒有進行專業化的分工協作,勢必缺乏競爭力和革新力,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產業。然而不擁有自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沒有重組現有產能的能力,就不能把非核心產業從重點工作中分離出來,形成自己的核心產業,形成一個國有企業良好經濟發展的新局面,從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革的力度。所以,國有企業必須進行戰略性重組,推動國有企業轉型,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科技,進入到發展前景好的產業領域,除了增強國有經濟外還要加強對非國有經濟的投入力度,不再拘泥于過去的老思路、老觀念,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發展新經濟,進行戰略調整和產業升級,注重質的提升。
(二)拓展東北老工業基地高科技新興產業的發展空間
依托互聯網、大數據、高科技的新興產業具有短期投資、高回報率、高附加價值的特點,而東北老工業基地由于長期以來的發展模式,缺乏新興產業的融合和滲透,所以,東北老工業基地要想實現新一輪振興,就需要打破過去單一的、互不依托的產業體系,整合先進資金、技術、人才等各類資源,進行自主創新,進入新興產業來開發和制造出真正市場所需的更新換代的產品,從而刺激東北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的改造和升級。
(三)注重技術創新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中的作用
科技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裝備制造、重工產業一直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支柱產業,雖然近年來發展緩慢,但畢竟也積累了大量的人、才、物等資源優勢,如果能夠把傳統產業的優勢資源和現在高科技方面的內容結合起來,定能提升這些產業的產能,促進其生產力的提升。但是,在對傳統產業的創新和提升過程中,并不能一刀切,也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區別對待不同產業的的優勢和劣勢,分析不同產業的區別,畢竟在這些傳統產業的發展中,并非所有的產業都是走下坡路的,依然有些產業通過創新可以重新振興的,所以要能夠加快夕陽產業的退出步伐,朝陽產業的革新步伐,重振東北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的市場影響力。在整個振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科技的力量,充分利用東北老工業基地被閑置的、有效的廠房、資金、勞動力、科技等資源,突出自主科研研發力度,走創新驅動的道路,所以只有產能跟得上、適應新經濟發展的企業會重新振興,而那些跟不上現有科研、技術等產業必然會在新一輪的競爭中自然淘汰,東北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的產業鏈就會在競爭、淘汰中被全方位的構建起來,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步伐。
(四)重視民間企業和民間資本
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中雖然國有經濟占比更大,但在新經濟狀態下,要讓東北老工業基地在新常態下更好的發展,要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重視民間資本的累積、整合并發展民間企業,通過為各種類型的經濟提供更加公平發展的競爭平臺,才能刺激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因為民間經濟雖然發展勢頭較好,但與國有經濟相比,在整體上還處于弱勢地位,要想和國有經濟齊頭并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領一席之地,需要政府轉變觀念對民營經濟鼓勵和引領,需要政府形成激勵性政策,幫助民營企業成長、民營經濟擴張,吸引更多民間資本、民營經濟參與到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振興中。
三、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一)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意識
東北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在新經濟背景下還未實現全面振興發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企業文化構建滯后,如前所述,國有企業一直以來是背著很重的包袱在前進的路上發展,所以往往更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人文環境的建設和滲透,后續發展力度不夠,究其原因,是國有企業管理者并未有建立企業文化的思想意思,對文化建設的認知不夠,缺乏構建企業文化架構的自覺性和前瞻性。因此,東北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目前甚至接下來一段時間的任務之一就是樹立人文建設的意識,把企業文化建設提上企業建設和發展的工作日程上來,增強企業發展的市場競爭力。
(二)創新思維推動企業文化建設
東北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文化不僅僅是需要建設,還需要創新,讓企業文化在建立之后要朝著全新的軌道前進,從而達到通過文化建設助力東北經濟建設的目標。一方面,為員工提供更多地培訓機會,宣講企業創新文化,創新員工的工作理念,讓員工在創新的思維中工作,在工作中創新思維。另一方面,管理層更要有創新思維,不斷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結合本企業實際情況,做到管理上的創新。
(三)政府和企業雙管齊下推動企業文化建設
首先,政府從宏觀上進行引導,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企業文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支持,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充分發揮好政府的“看得見的手”的扶持功能,讓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企業文化涉及的范圍可以更加寬廣,為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其次,要依據現代企業制度規定,架構企業文化制度體系,并要把企業文化精神滲透到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也要讓企業中上至高層領導下到基層員工都認可,并要踐行到日常行為中去,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企業文化為標準來約束自己的言行,為樹立企業形象、宣傳企業理念盡心盡力,力爭把本企業文化打造成被社會認可的一種理念,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的發展,才能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出力。最后,加強監督管理,實現企業文化的傳承。在企業文化建立之初,相關的考核和監督機制還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考核和反饋,可以發現企業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可以幫助企業及時調整和修正,為企業文化的建設注入新鮮血液和運行動力。可以說,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并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需要企業所有人員從思想上認可,從工作中踐行,并要將企業文化真正融合到企業發展整體規劃之中才能形成。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企業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利潤最大化的,但從社會民生發展的角度來看,企業還有一個職責就是其社會責任。企業文化建設的另一方面就是讓本企業員工快樂工作,讓企業及其家人享受到企業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員工享受到企業發展帶來的實惠,必然會更努力的工作,良性循環帶來的是企業更好地發展,最終實現地方經濟、企業和居民的三贏局面。所以說,在東北老工業基地進行企業文化建設不僅僅是對企業單方面的發展有力,還可以助力東北老工業基地區域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光.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文化創新導向,企業研究,2016(06).
[2]忘海州.新常態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問題研究,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05).
[3]崔慧永.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選擇,對外經貿,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