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已經滲透到社會不同領域與不同層面,對民眾的原有理念與習性帶來巨大沖擊,而教育領域也赫然在列。基于大數據環境下,應用經濟學教育面臨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發展機遇。基于此,解讀大數據時代特性,剖析大數據時代下應用經濟學面臨的挑戰,抓住時機,以謀求應用經濟學教學的新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 應用經濟學 教學模式
互聯網技術的更迭與發展,網絡成為民眾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平臺。而隨著網絡信息的越來越豐富、復雜,信息量變得十分巨大,網絡技術正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民眾的生活與工作模式,社會已邁入大數據時代。應用經濟學作為以經濟學理論與方法分析社會經濟不同領域經濟現象與經濟關系的一門學科,也是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一門學科。大數據時代下,為應用經濟學教學改革帶來了機遇,應用經濟學教學應追隨時代發展腳步,借助大數據技術實現應用經濟學教學的深化改革,以促進應用經濟學教學的發展。
一、大數據時代概述
互聯網環境下,大數據成為社會的突出現象,大數據技術優勢就是高效、高速、高準確率,可以最短時間之內實現數據信息的分析與處理,同時獲取能夠反映社會意識形態與價值規律的相關數據依據[1]。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推廣,大數據技術已經滲透到教育領域,受大數據系統的影響傳統教育模式取得了跨越式發展,顛覆了傳統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與教育思路。基于此,唯有緊追時代腳步才能于本質上深化核心競爭力,與時代共前進。當下大數據系統是以網絡作為平臺,是以數據信息搜集、分析、智能化處理為基礎,任何一位社會人員處在網絡大數據影響范圍之內,不僅是數據信息處理的核心對象,也享受著網絡平臺帶來的大量數據信息。此外,大數據系統中信息種類紛繁復雜,需要認真鑒別、歸納,體驗大數據系統便利性的同時,也要避免被不良數據信息所影響[2]。大數據時代下,為應用經濟學教學變革創造了機遇,但是也帶來諸多挑戰,怎樣借助大數據技術實現應用經濟學教學變革成為教育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大數據環境下應用經濟學教學帶來的挑戰
(一)應用經濟學研究內容帶來巨大變化
應用經濟學原本研究內容和方向是透過經濟學管理理論、研究方式實現國民經濟不同領域中經濟事件與經營管理特點的剖析、總結,以為國民經濟的發展與變革提供理論依據。然而大數據環境中,以前的經濟運營特點、發展方式與統計方法等產生劇烈變化,隨之應用經濟學的研究方向與研究內容等也受到深遠影響,其中新技術、新媒體與新理念慢慢發展成主流,以前的應用經濟學采用的研究模式已不能滿足大數據時代需求。
(二)應用經濟學教學模式亟待改革
應用經濟學作為高等院校經管學院開設的重點專業課程,以前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者,由教師向學生講授理論知識點,并根據有關案例展開分析、探究,以使學生能夠掌握應用經濟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能力,但是學生的地位十分被動,對于知識的學習只能被動接受,師生間討論、溝通缺乏互動性[3]。受大數據時代的影響,應用經濟學研究內容與方向變化巨大,應用的教學模式也需要與時俱進,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搜集、查詢、分析與處理信息,以提升應用經濟學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生思想禁錮,缺少個性化
受應試教育的深遠影響,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者,學生基本是沒有任何地位可言的,此種問題在小學、中學教育領域尤為突出,但大學院校教育中此種問題也并沒有得到顯著改善,如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性不高漲,課堂比較沉悶,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也比較匱乏。當下應用經濟學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操控者,很少與學生溝通、交流,大有“一言堂”之勢,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向也由教師全權掌握[4]。此外,大多應用經濟學教師選擇“一刀切”的教學方式,以固化的教學方式應對學生,忽略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與發展,而且學生所具備的理論知識與市場發展存在比較大的偏差,就業時很難第一時間適應經濟市場工作。
三、大數據時代下應用經濟學變革與發展策略
(一)應用經濟學教學內容與時俱進
大數據為高校教育的發展帶來大量信息,提供數據支撐,推進了我國教育事業的多元化發展。基于此,高等院校應用經濟學教學變革要合理引入互聯網技術,借助大數據技術特點與性能,深化對敏感數據信息與新鮮事物的認知、接受能力,然后把信息轉變成為課堂內容傳授于學生,比如對重大經濟類事件,要通過網絡數據系統分析經濟事件的詳細情況,并總結與歸納其深藏的經濟規律,樹立典型且寫入教材,以使學生把握經濟知識的基礎上深入了解社會經濟發展狀態,激發與培養學生學習經濟學知識的興趣[5]。此外,教師必須轉變思維模式,優化教學理念,緊緊追隨時代發展腳步,深化自身修為,及時的更新應用經濟學教學內容,開啟新的教學模式,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時刻保持敏銳感,力爭與時代共發展,以使網絡技術真正的為應用經濟學教學所服務。
(二)借助大數據培養學生興趣
基于大數據環境下,應用大數據技術的同時要順應社會,培養與樹立新的思維方式。教師要與時俱進,順應變革之后的教學方式,并深入研發新的教學方法。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類型多種多樣,主要特點是多樣性、趣味性與數字化,而應用經濟學借助大數據特點利于幫助學生養成興趣,深化教學質量。基于此,應用經濟學課程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需求靈活應用網絡平臺,并且有目的性、啟發性的挑選網站與信息來源,以挖掘學生對社會經濟事件分析的興趣與欲望,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汲取知識與信息,通過自主探索與學習總結經濟發展規律,深化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三)教師與學生間角色的轉變
大數據技術為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創造了新的平臺,師生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廣,掙脫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宰、學生被動學習知識的枷鎖,而且教師已經不再是學生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課堂學習也不再是學生的主陣地,學生能夠通過網絡平臺自由的學習知識,借助網絡平臺與學生、教師展開互動交流,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也能及時的了解社會上重大經濟事件資訊,師生角色發生了巨大變化,對教師基礎理論知識與問題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教師需要不斷深化應用經濟學理論知識,及時的了解經濟學發展動態信息,以能滿足學生咨詢需求,為學生解疑答惑,發揮教師輔導與引導作用[6]。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適應新的教學方式,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主通過網絡平臺搜集與分析應用經濟學知識與數據信息,認真分析、思考與總結,正確認識師生角色的轉換,力爭做知識學習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并且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質疑能力與思維能力等,誘導學生掌握全面的應用經濟學理論知識,為社會就業奠定扎實基礎。
(四)關注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培育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應用經濟學教學應側重于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培育。大數據技術為數據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提供了技術支撐,可應用特定軟件與互聯網技術及時了解社會經濟現象,然后透過數據整理實現理論角度與邏輯層次方面的分析與歸納,更準確的把握社會經濟規律與趨勢,一切都利于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與探索精神等。對此,高校應用經濟學課程教學時要關注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培育,引導學生自主交流想法與心得,實現協同創新與互相發展,透過社會經濟現象總結規律,并學為所用。
(五)深化應用經濟學教學的實踐性
大數據環境下,應用經濟學要相應時代發展潮流,合理引入大數據技術研發新的教學模式,實現應用經濟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整合。基于此,教師要變革原有的宏觀教學方式,對學生施以大數據教學,并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課程教學。應用經濟學課程教學,教師要以正確的模式實現經濟問題選題與解決問題,然后指導學生對經濟理論學進行教學模式的建立。同時,教師也要搜集相關大數據知識,有針對性實施教學,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自主思考能力培養。此外,教師應制定“走出去、引進來”的新教學方式實施應用經濟學教學活動,通過大數據實現網絡與書籍信息的搜集與分析,使學生自主學習時能夠直觀的學習內容,更便于學生理解與把握。學校還應創建實訓基地,以加深學生對應用經濟學的見解,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還可開辦大型學術交流會議組織學生學習大數據知識。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大數據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中的不同領域,而教育領域也赫然在列,為高校教育事業的變革帶來了新的機遇。基于此,應用經濟學課程教學變革要緊追時代發展腳步,借助大數據平臺的多元化、趣味化培養學生的興趣,正確認識教師與學生之間角色的變化,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化應用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培養創新人才,從而推進學生的綜合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龍治堅,胡尚連,向珣朝,陳紅春.基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互聯網+”背景下實踐教學平臺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08):23-26.
[2]蔣詩泉,劉中俠.大數據視域下管理統計學教學改革的調查與實驗研究[J].銅陵學院學報,2017,16(02):114-117.
[3]黃琳.大數據時代高校財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22):219-220.
[4]項丹.云計算與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7(06):40-43.
[5]胡志強,郭華鋒.“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環境下的現代教育技術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5):10-12.
[6]孟志遠,盧瀟,胡凡剛.大數據驅動教育變革的理論路徑與應用思考——首屆中國教育大數據發展論壇探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7,35(02):9-18.
作者簡介:李貴平(1972-),男,彝族,云南楚雄人,工商管理碩士,楚雄師范學院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農業經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