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甜甜
新課標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把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劃分了“欣賞·評述”、“綜合·探索”、“設計·應用”和“造型·表現”四個學習領域。如何讓學生在這四個學習領域感受到快樂呢?
一、創設良好的情境,“欣賞·評述”中營造快樂
“欣賞·評述”這一學習領域注重學生通過感受、欣賞和表達等活動方式,內化知識,形成審美心理結構。而小學生,尤其是農村的小學生,知識面比較窄,上好“欣賞·評述”課的難度就更大一些。
例如,在教學《祖國的古建筑》一課時,我在大屏幕上循環播放“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宮殿、壇廟、寺觀、園林、民居等,將學生的視線引向關注祖國的古建筑,感受到古建筑的優美,感受到祖國的燦爛文明,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學生在音樂和畫面的聽視覺刺激下,有種想把這些古建筑畫下來的沖動。緊接著,我向學生介紹繪畫之前要先學會欣賞,要知道美之所在。于是,我引導學生從歷史、類型、造型、色彩和裝飾、材料、建筑與周圍環境的關系這幾個角度進行細致的觀察和靜心地欣賞。在學生學到興頭上的時候,我又請學生當導游,把自己見過的或感興趣的古建筑介紹給大家,使所有的學生又進行了一次欣賞評述的過程。值得一提的是,“欣賞·評述”課可以把我們身邊的資源當作一個載體,例如,楊寨的古塔就可以介紹給學生,激發學生對古建筑的欣賞,以及對家鄉的熱愛,增強保護古建筑的熱情。
二、結合生活實際,“綜合·探索”課尋找快樂
“綜合·探索”領域是指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研究、創作及其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它分為三個層次:融合美術各學習領域為一體、美術與學科相綜合、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系。
例如,學習《快樂的動物園》一課,本課是在“動物園”的主題下將“欣賞·評述”、“造型·表現”兩個學習領域有機的結合,融入欣賞、創作、游戲三方面的內容,能給學生帶來較為深刻的審美感受,也能使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發展。介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學習特征是“探索”,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這節課上,我盡可能的放手,讓學生借助于生活常識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通過觀察、比較、動手創作等環節,使學生了解動物的特征,并以自己獨特的形式外化出來。在這一節課上,同學們不但積累了一些繪畫的技巧,也培養了一些審美的能力,這是“綜合·探索”課帶給同學們的快樂。
三、利用地方資源,“設計·應用”感受快樂
“設計·應用”領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標和用途進行設計與制作傳遞交流信息,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時間能力的學習領域。
如《我的小筆筒》一課,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引導學生感受泥性。我先是故作神秘地對孩子們說:“同學們,你們手中的泥巴可塑性是非常強的,不但可以變成小動物,還可以變成各種植物、食物等,只要你們能想到的,就可以把它變出來,讓你的想象飛起來吧,老師相信你是最棒的。”10秒鐘之后,一塊塊普普通通的泥巴果然有了靈性,在孩子們的手中變成了可愛的小恐龍、神奇的饅頭蛋糕、小房子、飄揚的五星紅旗,全班22同學,居然有22種不同的奇思妙想。看著這些造型獨特的泥巴,我笑了,孩子們也笑了。看來,讓學生在參與美術活動之初就得到肯定,他們會樹立信心,激發學習的熱情。我也感嘆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小小的世界,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要想讓孩子們把五彩繽紛的世界展現出來,那就需要我們運用藝術性的語言,打開孩子們的心門。
其實,農村的教學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像《塔座塔》就用到了各種植物的秸稈,棉花稈、玉米稈、高粱稈、樹根等,這些都是不錯的媒材,孩子們創作出來的作品效果也根據材質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效果。《紙條小玩具》可以選擇用蒲草、高粱葉、玉米葉等嘗試著做出草彈簧,高粱葉編出來的草蛇色彩翠綠,惟妙惟肖。《巧穿編》可以試著用一下各種樹木的枝條、麥子桿,《有趣的拓印》可以用石子、木塊、枝葉拓出美麗而充滿清新自然之風的花紋,《老鼠嫁女》中的剪紙可以用樹葉、玉米皮來練習等等。
教師要開動腦筋,挖掘生活中的美術資源,尋找到更多的美術素材,引導學生參與來實現教學目標,這樣,學生就易于接受,樂于參與,也會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意向。教師從學習興趣入手,一步一步慢慢引導,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再到充分放手,讓學生大膽地想象,大膽地創作,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盡情展現自己的想法,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對美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沉浸在“設計·應用”課的快樂之中。
四、動手創作,“造型·表現”體驗快樂
有了親身體驗的活動,才會有親身的感覺。要想表達什么,要通過自己動手,大腦思考,最終才能形成作品。這種體驗帶來了愉悅,增加了興趣。例如在講《畫花樣》一課時,學生們通過搜集花樣,整理花樣,動手制作花樣這幾個環節,讓一朵朵美麗的花綻放在自己的一雙巧手下的時候,那種成功的喜悅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其中的快樂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體驗到。興趣會隨著自己作品的誕生而增加。
美術教育任重而道遠。作為一名美術老師我們是幸福的,也是快樂的,就讓我們用“美”的視角,獨特的方法把“美”的元素帶進課堂。把你的快樂,我的快樂,學生的快樂裝滿課堂,給美術課堂插上快樂的翅膀。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楊寨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