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往往不能真正落到實處,基于這樣的原因,以閱讀教學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實現策略作為研究內容,嘗試順水推舟、另辟蹊徑、以退為進三種欲擒故縱的教學策略,回避無效的說教,有效地落實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關鍵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實現;欲擒故縱;策略
語文新課程標準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在閱讀教學中,前兩個維度往往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實。但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個維度則落實得比較“虛”。教師們往往是輕描淡寫,或是一語帶過,或是照本宣科,或是空喊口號。
筆者結合自己的一些教學實踐,談一談教學中所運用的策略方法,雖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手段,但也有一些地方可供廣大語文教師參考。
一、欲擒故縱,順水推舟——以《愚公移山》最后一課時為例
1.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讓學生真正認同愚公精神,學習愚公精神。
2. 實現目標遇到的困難:想到前一課時學生關于要不要移山的爭論,我感覺這節課我的任務很重,我和學生們約定這節課給愚公算個賬。當我問:“若是覺得愚公移山不劃算的,請舉手。”全班又一次都舉起了手。
3. 解決策略:我讓學生陳述理由,對學生的發言總結歸納如下。
(1)太行山不是一座山,而是山脈,王屋山海拔1700多米,愚公在有生之年,不可能移完這兩座山,即使在能用挖掘機的今天也是挖不完的。
(2)搬家確實是一個可行的好方法,簡單容易,還可以改善一下居住環境。
(3)父母沒有權利強迫自己的孩子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愿望。
(4)挖山破壞環境。
我在黑板上畫了一架天平,把這些理由羅列到黑板上天平的右邊,將左邊的托盤重新畫在高一點的地方,天平失衡了,偏向了學生們那邊。
順著學生的思路,我也總結了一下愚公所面對的困難的性質——不可能完成。當我把這五個字寫到黑板上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在點頭。我馬上提出了一個問題:“在學習生活中,你們有沒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讓他們分小組討論。
討論結束后,學生給出的答案又是豐富多彩的:達到吉他雙手點弦的境界;語文考試得滿分;美術作品超過梵高;登上珠峰;成為一名大詩人等。
抓住時機,我講了一個故事:《西游記》里講到有一只老龜,住在通天河里,修煉千年,卻還沒有修成正果,唐僧師徒經過這里的時候,老龜跟他們講述了自己的經歷,讓唐僧師徒幫忙問一下佛祖,自己什么時候能夠修成正果。直到最后作者也沒有交待老龜是否修成正果,為什么?一個只算計結果的人,永遠得不到所要的結果,只有不問成敗,一心向前的人才能成功。
許多學生低下了頭,他們似乎意識到了什么。
PPT打開,我為學生們介紹了了參加三次高考的俞洪敏,用BB機換饅頭吃的郭德綱,給別人洗車的周潤發,在肯德基里被趕出來的馬云,刷盤子的周杰倫……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學生們驚訝地看著這些人,他們既震驚又感動。
最后,我對這節課進行了總結:“同學們,當馬云從肯德基里被趕出的時候,他會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夠收購肯德基嗎?當周潤發因為摸了一下那輛豪車而被羞辱的時候,他能預感到有一天他能夠買下六輛勞斯萊斯嗎?成功不是靠預測的,更不是靠計算的,我們不問愚公能不能成功,我們只知道智叟永遠不可能成功,因為他沒有愚公那樣的勇氣和信念。”
轉過身,我在天平的左邊重重地寫上了“勇氣”和“信念”,天平向左邊傾斜了,我的身后傳來熱烈的掌聲。
4. 策略小結:認為愚公不劃算,不支持移山的學生一定是大有人在。教師可以先順著學生的意思,推導得出結論:不可能完成。再讓學生羅列生活中許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又列舉一系列的成功人士,看他們是如何完成人生中被別人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的,進而實現這節課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二、欲擒故縱,另辟蹊徑——以《羚羊木雕》最后一課時為例
1.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體會“我”的情感,揭示“情意高于物質”的主旨。
2. 實現目標遇到的困難:在本來的課堂設計中,后面的內容是分角色朗讀文章中的對話,以此來體會“我”的情感,揭示“情意高于物質”的主旨,但實際情況卻沒有按照預定的思路走下去。在“該不該要回羚羊木雕”的辯論中,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應該要回來,理由是這個東西太貴重了。
3. 解決策略:面對爭論不休的學生,我轉換了一下思路。我示意他們停止爭論,在黑板上設計了一個問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該如何要回“羚羊木雕”?學生在討論的同時,我在黑板上出了一道數學題,讓學生們在“友誼”與“羚羊木雕”中間填上“<”“=”或“>”號。大多數學生選擇了“友誼<羚木雕”,這是我意料中的。接下來,我又提了一個問題,如果中間是“=”號,你覺得應該把“羚羊木雕”換成什么。學生們有的說“一個筆記本”,有的說“一盒糖”,總之其價值遠遠低于“羚羊木雕”。接著,我問第三個問題:“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和同學之間的友誼,可以用一個什么價值的物品去做等量代換?如果將友情換成了親情,請你們也找一個相對應價值的物品進行交換。”學生們不再爭辯,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最后,我小結道:“同學們,情感是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東西,不管是怎樣的感情,只要是真摯的,它都是無價的,任何想用物質去衡量某種情感的做法都是極其愚蠢的。”
說完,教室里響起了長時間的掌聲。
4. 策略總結:學生們覺得羚羊木雕太貴,完全可以換個“便宜”一點的東西。我巧妙的轉換了一下思路,另辟蹊徑,拿出了一個數學算式。讓學生們進行更為直觀的比較,然后再用學生自己的親情、友情,也來等價代換相應的物品,一旦聯系到自己,學生心中的那桿秤就變了,從而不再堅持原來的想法了,這樣“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也就實現了。
三、欲擒故縱,以退為進——以《駱駝賦》最后一課時為例
1.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對人類生命價值的思考。
2. 實現目標遇到的困難:駝工范介民為了一峰駱駝而犧牲生命,學生認為他的犧牲沒有價值,他們認為范介民若是參與開發油沙山,能做出更大的貢獻。
3. 解決策略:我決定列舉一些典型事例。
20世紀80年代初,張華是第四軍醫大學空軍醫學系的大學生,為救不慎落入化糞池的69歲農民魏志德獻出了24歲的年輕生命。
2017年5月,為救95歲老太,23歲消防員姚為君火海犧牲。
這些事例一羅列,學生普遍為死者感到不值。我說:“同學們,生命當然重要,特別是我們青少年更不必去做無謂的犧牲。”
許多學生認為,從時間和知識能力水平上來看,張華、姚為君,他們對社會的貢獻會更大,更值得活下來。
我說:“是的,活著的價值就是要為大家服務,為社會做貢獻。”
當學生們得意的時候,我的“反攻”開始了。
一問:“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訓練寫議論文,在你們的議論文寫作中,用了哪些人的事例?”學生們回答:“貝多芬、莎士比亞、海倫·凱勒、屈原、岳飛、文天祥、華羅庚等。”還有為救出學生失去雙腿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連破積年大案,一身正氣,英勇獻身的“女神警”任長霞;身患重病,仍然堅持助學的歌手叢飛等。
二問:“如果歷史上從來就沒有舍身取義,無私奉獻的人,那么這個世界將會怎樣?我們可以拿什么仰望?”教室里安靜了。我說:“同學們,人總要仰望點什么。如果有一天,在跟大家講解‘舍身取義‘無私奉獻的時候,我在歷史教科書上搜尋不到‘舍身取義‘無私奉獻的人物,那才是悲哀。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不斷向前,就是因為曾經或現在有著許許多多這樣的人,他們值得我們仰望。如果我們失去了他們,我們只會看見許許多多平庸的頭顱,看不到光明。仰望這些值得仰望的人,我們中間總有人會被感召,在今后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發光發熱,甚至是用生命去溫暖全世界,溫暖未來。同學們,我們不要再說‘不值,他們的價值就在于讓我們仰望。”
4. 策略總結:針對“值不值”的問題,學生往往很固執,這個時候要以退為進。我先認可學生“不值”的觀點,同意學生們“生命最重要,活著才能為大家服務,做貢獻”的理由。然后我列舉議論文寫作中用的名人,通過假設讓學生反思缺失仰望的生活將會怎樣,以此反擊。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聯系自己的切身生活,理解這些人的價值所在。
如今的學生往往非常有主見,他們的想法有時很固執。教師要想真正說服學生,欲擒之,先縱之,有時候還須假意“服軟”,順水推舟,轉換思路,以退為進,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是一種巧妙的教學策略。強行灌輸,學生只會口服心不服,教師的說教也沒有力量,言論上的“硬碰硬”更是毫無價值。從學生的思路出發,找出支撐他們觀點的原因,再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他們心中頑固的觀念自然就不攻自破了。總之,巧妙運用欲擒故縱的教學智慧,能夠促進語文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李亦菲. 三維目標整合教學策略[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朱寶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并非是一只美麗的花瓶[J].開心,2017,(12).
[3]韓冰.欲擒故縱的課堂活躍藝術[J].新課程(中旬),2016,(2).
作者簡介:周進平(1976—),男,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洪北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小班化教學環境下初中語文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