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行
摘 要:俗語說:“百味鹽為首,萬事德為先。”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創新型人才,既是當務之急,也是百年大計。學校教育能否培養德才兼備的一代新人,將決定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可見品德的重要性。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品德優良的學生呢?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不可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只有加強教師德育,才能促進學校工作的落實,培養一代英才。
關鍵詞:校長;教師;強化;德育
一、宣傳教育,轉變思想觀念
思想的啟迪,覺悟的提高,才能形成工作的內驅力。實施德育,必須切實抓好法制宣傳教育,以提高師生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我校緊鄰鰲頭圩,社會環境比較復雜,學生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生中時常出現打架、偷竊,甚至有個別學生與社會上的無業游民混在一起,有個別家長到學校無理取鬧。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寓思想教育于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活動之中,多渠道、多形式地引導師生和家長學習法律知識。一是定期組織學習教育政策法規及德育要求。充分利用班會課、早讀課和課間、課余時間向學生宣傳,同時有目的地在師生中組織討論。二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播放錄像。三是辦好法制宣傳欄,學校、各班的宣傳欄定期或不定期刊登法紀教育內容。四是請派出所民警每學期上一節法制課。五是召開學生家長會,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配合,同時向家長作法制講座,增強家長的法制意識。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有效地提高了師生、家長的整體素質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轉變思想觀念,形成守法意識。
二、榜樣示范,身教影響師生
俗語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要管人,先要學會管理自己,使之能成為師生的榜樣。“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求師生做到的自己應先做到,也即“正人先正己”,要有“敢為人先”的作風。領導應當做先行兵,爭先、率先、領先。事事以“先”字做鞭策,工作中用自身的模范行為去感染教師,用好的風貌、優良的品質、務實的作風去帶領廣大教師搞好工作。榜樣是無聲的命令,在校領導的影響下,教師必將形成弘揚愛崗敬業的精神,樹立講奉獻、淡泊名利的良好形象。另外,學校領導要緊密依靠教師,在各項工作的策劃和決策中,堅持擺正教師的主人翁地位,同時通過正確的導向,培養積極向上的輿論,使不利于學校工作、不利于正確決策執行的閑言碎語成為眾矢之的,最后使正確的決策的執行化為教師的自覺行動,達到一呼百應,堅決杜絕對教師呼呼喝喝、大罵大鬧的“高壓”現象。讓教師發自內心地做好工作,做得開心,做得順心。要幫助教師進步,關心教師成長,業務上給予正確指導,工作上壓重擔子,政治上熱情關心,多為教師解決實際困難,使教師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之感。
三、建章立制,強化德育落實
建立健全各項管理規章制度是落實德育工作的基礎。我們認真組織教師學習《教師法》《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有關內容,使教師明確德育的重大意義,以國家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教委制訂的《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依據,結合學校實際,制訂了《上課制度》《考勤制度》《“四規范”的基本要求》《評比制度》《家訪制度》《花草樹木管理制度》《值周工作制度》《財物保管制度》《衛生清潔制度》《輔導制度》《用電制度》《飯堂管理制度》等。規章制度的制訂固然重要,但貫徹落實更是關鍵。為了使各項規章制度人人皆知,切實起到規范制約作用,我們認真做好宣傳教育與檢查督促工作(如文明評比和領導隨意檢查),使制度的貫徹落實成為師生的自覺行動。堅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注意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每件事抓起,常抓不懈,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各級、各科組齊抓共管,以制度規范師生言行,使整個學校形成強大的合力,形成良好的社會主義道德風尚。
四、感情投資,構建良好人際關系
德育的落實,人和很重要。有健康、和諧、融洽、寬松、友愛、民主的環境,同事們團結共進的工作氛圍,教師自然會樂教不疲。工作雖忙,但忙得不亦樂乎。教書雖苦,但苦中有甘,回味無窮。要是達到此境界,教師當然會安教樂教,學校就有向心力、凝聚力。領導要廣開言路,多聽教師的心聲,關心教師,教師有困難就幫,負擔重就扶。教師有病,上門看望、慰問。領導要辯證地看教師,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用人要避人之短,用人之長。要多樹正氣,多為教師考慮,將心比心。領導要重視與教師的心理溝通和情感交流,有事多同教師商量,取得教師的支持,做到“士為知己者用”。
總之,只要我們領導能做到強化德育,學校各方面的工作才能全面落實,才能培養德才兼備的一代新人。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