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新課改提出了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提出的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已經在全國范圍的小學課堂內轟轟烈烈展開,但如何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發揮出來,有待教育實踐中的進一步探討。
一、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現狀
目前小組合作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方面的不足。
(一)小組成員的組合方面隨意性較強
(二)沒有精心選擇適合課堂討論的內容,拋給小組討論的問題缺乏價值
(三)小組成員隨意交流,個別組員參與度不高
(四)小學生課堂小組合作的效率不高,不能完成課前預定的教學任務
總之,小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存在明顯的形式主義,各個方面的問題都嚴重影響了小組合作學習優勢的充分發揮。
二、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針對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的以上問題,暫提出如下應對策略,希望可以借此改善小組合作學習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不合理狀況。
(一)教師要更新原有觀念,轉變多種角色
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能更好地指導老師扮演好課堂中的多種角色,教師要更新原有的觀念,以多重身份出現在課堂上,如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者、學生的合作伙伴、學生交流交往的對象等。
(二)根據科學依據建構合作學習小組
目前課堂上的分組過于簡單和隨意,小組內部成員不明確自己的分工職責,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沒有良好的秩序,因此,課堂操作過程中就無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要想使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進行,科學地組建小組是其首要環節。
1.小組的規模
經有關學者研究,課堂中的合作小組規模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過多就不能使組內的每一個成員充分地參與,而人數過少則會導致組內的角色不全面。
2.小組的劃分方法
教師在劃分小組的時候,一定要充分周全地考慮每一個同學的家庭背景、生活環境、性格特點、學習成績等因素,在小組的搭配上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每一個小組的內部,應出現優等生與學困生搭配,性格內向的學生與性格外向的學生搭配,有不同特長的學生也要考慮在同一個小組內出現。這樣,才能使小組內部的每一個成員相互幫助,優勢互補,發揮每一個學生的特長,并有助于提高小組合作效率,使組內成員全面發展。
(三)營造良好的小組合作氛圍
盧梭、夸美紐斯和杜威等人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原則,因此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給班級營造一個寬松、民主、自由的學習環境,教師應該不斷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肯定學生的付出,讓學生切身體驗到合作學習所帶來的樂趣,為下一輪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意識基礎。另外,教師還應該正確引導,加強各小組間的相互交流與公平競爭。
(四)教會學生小組合作的方法,并培養他們的合作技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86年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co-operate;Learning to be,學會合作是世界教育的一項基本教育目標。
1.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聽某市一所學校四年級的一堂學習統計的數學課時,老師出示了一個短片,讓學生統計出某路口在某一時間段的車流量。畫面速度很快,聽課的老師也在一邊竅竅私語,說這個很難統計準確。隨后就有學生開始要求將錄像速度放慢,可授課老師說這是路況實錄,假設你現在就站在這個路口來進行統計,路上車輛的速度不可能放慢,你該怎么辦?這個時候有的同學就想到了分工,幾個人一起統計,每人只負責統計一種類型的車輛。這樣,這位老師就將小組合作的思想滲透到課堂中了,并水到渠成地激發了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
2.培養小學生與人交流合作的習慣,并讓小學生掌握小組 合作的方法
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作為基礎。如:要培養學生學會耐心傾聽別人的談話,并從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技能,學會質疑既定的所謂的權威答案,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對個人的任務負責,學會遵守集體的紀律和秩序等。
(五)選擇恰當的小組合作契機
1.明確合作的目的
教師在要求學生合作之前,自己首先要明確本次課堂合作的目的,即明確自己要讓學生在本次合作中所要學到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
2.根據學科的特點精心選擇合作的內容
“教師應使合作的內容有價值、有意義,并逐漸讓學生習慣這種小組合作形式的上課結構。”因此,教師在為小組選擇討論的問題上,必須經過嚴格的把關和審查。
3.合作學習之前應向學生講明合作的要求
這樣學生才能明確地按照一定的標準有秩序地進行討論,不至于在合作的過程中出現執行上的混亂。
4.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
具體的情境使學生能透徹地弄明白他們所面臨問題的特征,高效地解決問題。
5.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之前,必須針對問題獨立思考
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學生只有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才能提出自己對問題的見解,才能夠將自己的想法與他人交流。
6.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之中,老師也要給小組留有恰當的討論時間若留給小組討論的時間過短,則會打斷學生的思路,使本次的討論沒有結果、沒有意義;若時間過長,則會出現有人渾水摸魚、趁機玩耍、做小動作的現象。
(六)建立一種科學有效的小組合作評價機制
要想讓小組合作在課堂上有效地進行,必須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作為標準,否則,小組合作學習在實施的過程中便會出現評價不合理而導致的無秩序狀態。
1.評價方式多樣化
教師在評價學生時,可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小組合作過程的表現、小組合作的感情態度等做出評價,使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多層次化、多元化。
2.體現評價公平原則
要突出體現評價的公平,可把不同的學生放在不同的水平上評價。不以共同的標準來評價學生是否成功,評價的目的主要在于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與進步,這樣還可以將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高效地結合在一起。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