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市人大常委會周凌華、洪偉棟撰文認為,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人大宣傳還要主動加入互聯網,適應多媒體融合發展的新狀態,善于綜合運用各種宣傳平臺,做好人大新聞傳播工作,講好人大故事,傳遞好人大聲音,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深入人心。在具體新聞宣傳工作中,要注重處理好十個問題,積極推進人大新聞宣傳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規范化。一要在宣傳的導向上,既要注重“人民性”又要注重“黨性”。要充分報道人大及其常委會緊扣黨委工作中心,依法全面履行職責,切實保障黨委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切實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監督活動。宣傳中注重如何將黨的意志轉化為國家和人民的意志,使黨的決策成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總之,人大宣傳文章的構思謀篇都要在黨委全局下思考,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宣傳好黨的核心地位、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屬性和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二要在宣傳的著力點上,既要注重“公信力”又要擴大“影響力”。要努力通過各種媒體宣傳,讓全體人民知道作為代議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大會期間和閉會期間是如何為民履職、如何尋求各階層利益最大公約數的。因而要加強對立法工作、監督工作、代表依法履職等的宣傳報道,積極反映人大制度在本地的實踐與成就,生動展示人大制度的新氣象新局面,從而使選民更加自覺關注并主動、有序地通過人民代表大會這一主要民主渠道參與管理國家事務,使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三要在宣傳平臺的搭建上,既要注重“傳統媒體”又要注重“新興媒體”。報紙、電視、廣播作為傳統媒體,是人大宣傳工作的主平臺,既有很強的公信力又有很強的影響力,因而對這一傳統宣傳陣地必須堅守,用足用好宣傳資源,并使之不斷完善,與時俱進。同時要注重運用好新興媒體。當下,互聯網所引發的新興媒體,具有時效的即時性、篇幅的海量性、整體的開放性、受眾的互動性、表現內容的多樣性、查閱檢索的便捷性、相關內容的鏈接性,吸引越來越多的受眾,正成為社會輿論的集散地和社會信息傳播的主渠道,正在重塑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人大宣傳工作要因勢而動,順勢而為,積極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走進新媒體時代,搶占網絡輿論新高地,通過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報、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向代表和選民傳達人大的信息,展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做到又快又好。四要在宣傳力量的融合中,既要發揮好“自力”又要借助“他力”。人大宣傳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要內容,為此,首先要發揮好人大自身的宣傳力量,要在人大各職能委室培養既熟悉傳統媒體的宣傳又懂新媒體的運用,既懂宣傳的規矩又懂宣傳規律的新聞聯絡員。同時,要積極借助外部的宣傳力量,借助各地記者站、報道組、報社和電視臺、廣播電臺記者的力量,將它們的作品列入人大好新聞評比之列,要尊重媒體、善待媒體、善用媒體,充分調動媒體做好人大宣傳工作的積極性。五要在借助外力宣傳時,既要做好“引導”又要做好“指導”。事前要做好引導工作,講解相關的業務知識,使之了解會議議程、執法檢查、專題審問等工作的概況和報道的重點、要點和與群眾的關聯點,及時把道理講明白、講充分、講透徹,對一些敏感的問題不炒作、不偏激。事后要做好指導工作,認真審閱新聞稿件,使所報道的內容客觀、公正、準確、全面。六要在宣傳內容的布局上,既要做好“規定動作”又要選好“自選動作”。規定動作是程序性的報道,如人代會、常委會,這是人大履職的重要形式,所以必須規范地做好這些程序性的報道,做到規范有序、深刻深入,體現人大會議的法定性和權威性。自選動作是非程序性的報道,要善于從這些會議內容中尋找百姓關注的民生熱點問題,找準會議內容和百姓關注的結合點。七要在宣傳語言的運用上,既要“寫清”又要“寫親”。人大工作講究法律化、規范化、程序化,因而在寫作中,首先要寫清楚法律規范、程序規定,“寫清”人大報道,這主要是針對程序性的報道而言。同時要考慮受眾的接受程度,克服法律宣傳文件化、工作報道概念化、會議報道模式化、典型報道臉譜化的弊端,“寫親”人大報道,把人大的宣傳寫得活潑一點,貼近生活,為普通百姓所接受。八要在宣傳能力的表現上,既能 “動手”寫作又能“動腦”策劃。人大負責新聞宣傳的工作者在堅持自己動手采寫的同時,還要善于動腦策劃,根據年度常委會的工作部署,提前做好宣傳策劃,將大會重要議案和人民群眾關心的事關全局性、普惠性的建議案作為報道的重點,選準視角進行跟蹤報道。九要在宣傳題材的選取上,既要關注“共性”工作又要善于識別“個性”的動作。地方人大所擔負的職能相同,所從事的工作相似,這是共性,但在履行這些職能時,各地都有自己相應的做法,這就是個性。必須要有一雙善于發現新聞的慧眼,要有新聞的敏感性,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關注那些既是事關改革發展全局又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增強人大新聞報道的針對性、貼近性和實效性。十要在特色工作宣傳時,既要注重“舊聞”又要注重“新聞”。一些地方人大特色工作,是當地頗有創造性和影響力的工作,具有示范效應。這種典型的“舊聞”好比一棵“老樹”,我們要關注它、扶持它,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催發這棵“老樹”長出“新芽”,這些“新芽”就是特色工作的新的創新,是宣傳報道的好素材。因而,在人大工作中我們要做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不斷充實“老樹”的生機和活力,使各地特色工作與時俱進,人大宣傳工作隨之可與時跟進,要善于從人大的“微創新”中寫出民主進步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