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曉宏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特點和要求進行概述,從財務風險管理意識淡薄、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固定資產使用管理薄弱三個方面入手,解析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根據不同的問題,提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優化對策。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可以給相關領域提供些許的參考。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近幾年,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國家在財政稅務管理方面相繼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財政收支體系的全面優化和完善,極大地促進了財務以及會計核算機制的改革,同時也給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提出了嚴格的標準。然而,從目前情況來說,因為事業單位沒有構建規范的財務管理體系,無法適應財政管理體系改革需求,財務體系的落后,會導致財務問題頻頻出現,制約事業單位的未來發展。因此,事業單位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充分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完善財務管理方式,實現事業單位整體水平的提高。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特點和要求
(一)財務管理的特點
事業單位經濟活動大多數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活動的特殊性使得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在標準與要求方面和一般企業存在較大差異,具備自身特性[1]。首先,具有政策性,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大都體現了財政領域的分配關系,是國家財政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涉及面廣,如果不按政策法規辦事,就會造成單位財務管理的混亂,甚至會影響社會穩定;其次,具有多元性,由于不同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內容和范圍不同,財務管理的要求和方法也不一樣,需要在滿足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范疇內,采用適合自身特性的管理方式,不能搞“一刀切”;第三,具有復雜性,事業單位為了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多渠道籌措資金,資金來源方面呈現出多樣性,核算和管理方式更加復雜。
(二)財務管理要求
事業單位作為國家部門體系中的一部分,其財務管理工作也具備一定的公益和服務特性。在具體管理過程中,為了充分發揮財務的管理作用,就要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突顯事業單位服務特性,促進公益事業健康發展,在加強風險管理的基礎上,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升財務管理工作質量。
二、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財務風險管理意識比較淡薄
當前事業單位的收入的大部分都納入財政國庫系統統一管理,支出也是按照年初預算安排執行,大家都普遍認為不會出現財務風險。事實上,只要有經濟活動產生,就伴隨有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實際工作中有些單位職工風險意識淡薄,對財務風險認識不足,缺乏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風險來臨時無法及時做出識別和應對,就有可能引發財務危機,進而影響整個事業的發展。或者片面地認為財務風險就是資金風險,風險管理都是財務部門的事情,沒有從單位層面對財務風險引起足夠重視,責任落實不到位,也是誘發產生財務風險的重要因素。
(二)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
完善的管理體系,可以為財務管理工作的落實提供保證。通過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對相關人員行為進行約束,促進財務管理工作更具規范性和合理性。但是,在日常財務管理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認為財務管理就是報銷、記帳,有的單位沒有獨立的財務部門,財務人員配備不足,一人多崗的現象普遍存在,致使財務工作的獨立性、專業性得不到保證,財務管理職能被弱化,無法全方位開展工作。甚至有些財務人員在執行自身職責時,還會受到領導層級的干涉和影響,給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增添了難度[2]。因為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和監管體系,無法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執行情況進行引導和規范,會引發諸多財務管理不合理情況,從而影響單位財務管理水平提升。
(三)固定資產使用管理薄弱
通常情況下,事業單位財務部門作為單位的資金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固定資產的資金核算和財務賬的登記工作,固定資產的實物管理部門負責固定資產的購買和使用管理,兩個部門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如果固定資產使用管理薄弱,會嚴重阻礙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反之,如果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忽略了固定資產使用管理,極有可能引發財務風險。目前,一些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還存在重購買,輕使用的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固定資產沒有及時登記,或者分類不一致,導致財務帳和固定資產部門帳不對應,實物和帳也對不上。2.人員進出、資產轉移,沒有及時辦理資產交接及變更手續,使用者和責任人不一致,責任不明晰。3.沒有按規定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家底不清,一些可用的固定資產長期閑置,重復購買,造成不必要的浪費。4.該報廢的固定資產沒有及時報廢,單位總資產虛增,沒有按規定程序處置固定資產,容易引發舞弊行為。
三、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優化對策
(一)提升財務風險管理意識
財務風險是影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全面落實的重要因素。日常工作中,如果財務管理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失誤,都有可能產生財務風險,所以,提升財務風險管理意識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事業單位需要轉變內部職工的管理理念,充分注重財務風險管理,通過開展專業培訓工作,提升職工風險管理意識,并且讓其自主的參與到財務風險管理工作,實現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整體水平的提升[3]。其次,要構建風險預警機制。事業單位需要根據自身所處的內部以及外部環境,做好風險探究工作,結合自身運作情況和需求,設定對應的風險預警控制點,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潛在風險加以防范和把控,減少財務風險出現。最后,要完善風險管理評價機制。利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財務風險管理的效果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納入個人、部門績效考核范圍,以此激發全員參與風險管理的積極性。
(二)完善財務管理機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優化財務管理環境,為財務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加強財務核算,把現代化管理方式和理念融合到財務核算工作中,借助現代化技術,提升核算結果的精準性,實現財務管理模式的突破。同時要加大財務監督力度,尤其要重視發揮財務的事前、事中監督的作用,對可能出現的違規違紀的苗頭,及早發現糾正,杜絕管理漏洞。最后,要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成立內部審計機構。通過設立專門的內審部門,或者配備專業的審計人員,利用各種形式,對單位經濟活動的合規合法性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發現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三)加強固定資產的使用管理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采購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資金,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不但是單位內部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國家的財產。因此,做好固定資產使用管理工作,能有效的避免國有資產流失。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部門和固定資產實物管理部門作為本單位固定資產主要管理部門要共同承擔起固定資產使用管理的責任,認真履行職責。首先,要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用制度規范固定資產使用行為,提升整個單位資產管理意識[4]。其次,優化資產管理方式,要采用先進的固定資產信息管理系統,配備專業人才參與固定資產管理。最后,事業單位領導要重視資產管理工作,不僅要花好錢,更要管好物,把資產管理融合到績效考核工作中,促使資產管理工作朝著現代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事業單位在落實財務管理工作時,要想實現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就要結合實際情況,及時找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處理,以此達到管理質量提高的效果。同時,還要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加強固定資產使用管理,完善財務管理機制,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增強事業單位發展實力,促進事業單位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臧超.新形勢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特點、機遇和對策[J].商業經濟,2013 (13):98-99.
[2]孫海濤.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業會計,2016(06):101-102.
[3]蔡民波.芻議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及其防范策略[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33):43-44.
[4]遲曉霞.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3 (33):132-133.
(作者單位:福建省教育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