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軍
【摘要】本文結合實際工作經驗,以公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切入點,分析研究了加強公路施工合同管理的一些有效措施。
【關鍵詞】公路工程;施工;合同;問題;作用;措施
1 引言
當前,國家大力加強法律的普及程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化國家,同時法治也成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對于公路工程施工來說亦是如此,雙方在進行項目的施工之前,要把工程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全部寫人到所制定的法律文書中,還需要請相關的法律從業(yè)者或者業(yè)內人士對合同進行逐字逐句的斟酌與校對,以防止合同中可能設置的一些不易發(fā)現的“陷阱。”所以,要想把公路施工項目保質保量的完成好,必須要加強公路工程施工項目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工作人員要及時的對施工合同的管理,使項目施工過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以,避免在施工過程中的互相推諉、扯皮,認真總結工作經驗,要善于學習好的、先進的管理方法,運用到以后的合同起草制定工作中,為公路工程施工項目順利的進行保駕護航。
2 公路施工管理合同中存在的問題
2.1 不注重合同的管理體系與制度建設
根據筆者的工作經驗與調查結果發(fā)現,我國目前很多的工程施工企業(yè)對于合同管理的體系建設與合同的重視程度還是有待加強,很多施工企業(yè)大多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前期的競標工作上,認為成功競標之后工程項目就萬事大吉了,忽略了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合同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科學的合同管理體系,缺乏制度的相應規(guī)范性。及時一部分施工企業(yè)制定了與此相關的合同管理制度,但是也僅僅停留于表面,有些敷衍了事、過于應付,不能按照規(guī)范要求去嚴格的貫徹落實,同時合同歸口的相關管理機制有待加強,企業(yè)的下屬各分間的職責劃分不明確,分級管理機制不到位。整個企業(yè)上上下下沒有形成完備科學且系統(tǒng)的合同管理體系,而且對合同管理的審查與監(jiān)督工作的重視程度也不夠,這就使公路工程施工項目合同的作用性大打折扣,容易造成在以后的工作中處于弱勢的一方。
2.2 缺乏專業(yè)合同管理人才
人是社會勞動輸出的最關鍵因子,一項工作即使有完備的工作方案和明確的工作目標,但是如果缺乏了專業(yè)執(zhí)行力強的人員去執(zhí)行等于空談。目前,我國的公路項目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中就是這樣一種情況。公司把工作的重心過度放在了業(yè)務經營的范圍,而忽視了相關的合同管理工作,造成了合同管理人法律觀念的薄弱,不能嚴格的按照合同所制定的事項去辦事。所以,一旦在合同中出現了問題,只會去找上級領導進行協(xié)商解決,不僅解決效果不甚理想,同時也加劇了領導的工作量,影響了其他工作的開展,即使是對方的責任,本方進行索賠恐怕也缺乏法律約束力,不能理直氣壯。不僅如此,大多數施工企業(yè)也沒有建設相應的合同管理部門,對人才的培養(yǎng)沒有形成連續(xù)性,缺乏對合同的動態(tài)管理,不能對施工過程與合同具體項進行實時的匹配,嚴重影響了我國施工項目合同管理工作的發(fā)展,也影響了具體項目的施工情況。
2.3 存在違法轉包、分包現象
根據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明文規(guī)定,承包人不可以把其承包的建設工程項目進行或把其承包的建設工程變相肢解后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包給第三人。杜絕承包人把施工工程分包給沒有相關資格的單位,同時分包單位也不得把其承包的工程再此進行分包,項目主體結構的施工必須由承包人獨自進行完成,以保證工程的質量。不過在具體的實踐情況中我們可以發(fā)現,一些非法轉包與分包的項目卻普遍存在,這就對我國的合同管理工程造成了很壞的影響,致使合同履行的難度加大,工程的質量很不能得到保證,造成了債務糾紛頻發(fā)、工期拖延的情況,不利于整個施工市場的法律規(guī)范化建設。
3 加強公路施工合同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合同的相關管理制度
要想加強合同在工程施工項目中的重要性,制定與完善相應的科學的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制度是第一步,沒有制度作為保障,一切工作都將難以貫徹落實。要強化合同的統(tǒng)一管理,確立公路建設項目的法人責任機制,從而使資本管理機構與運營機構的產權變得明晰,使雙方的責任與義務放在“陽關下”,促進政企工作的分開,加強行政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完善且科學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對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的具體落實情況進行實時詳細的觀察監(jiān)督。由此一來,就可以對承包方與施工方的行為作出強有力的約束。同時執(zhí)法單位要做到有法可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強化對相關違反合同法律人員的處罰力度,嚴懲貪污腐敗人員,確保合同的法律約束可以得到有效的實施,同時為營造出良好的法律氛圍奠定良好的基礎。
3.2 對合同的具體加內容進行細致的審查
目前,我國的合同制定的氛圍存在著大量不和諧的音符,如在具體項中設置“陷阱”、“陰陽合同”等等,如果不加以細致的審查,極容易“上當受騙”,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首先,就要在合同的簽訂時聘請專業(yè)具有一定權威的法律人對合同的條文內容進行詳細的審查,看看是否存在無效的法律條文、合同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的劃分是否明確,同時還要強化合同的審批制度,對合同的具體項向國家有關部門進行咨詢,確定其是否具有實際的執(zhí)行可能,是否可以得到批準,對于違反國家規(guī)定與損壞己方利益的條文要及時提出修改,同時分析清楚風險,為下一步的施工打下基礎。
3.3 營造出良好的合同管理法律氛圍
當前,最高法出臺的《關于審理建設工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傾向于確認“陽合同”的法律效力,即發(fā)包人在有形建筑市場通過公開招標選擇承包人,并按照招標文件及中標通知書要求,與中標承包人簽訂施工合同。這些事件都表明了國家對于營造法律氛圍的決心,市場經濟必須以法律經濟為前提條件,保證施工市場的良性發(fā)展,離不開強有力的法律機制為后盾。
4 結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全社會的法律觀念意識也會逐步的加強,合同的法律性與權威性也會得到確立。對于公路項目施工來講,要認清目前出現的一些不足,加強創(chuàng)新,以法律為準繩,確保在合同的協(xié)議與規(guī)范下進行,方可獲得確保其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楊志勇.試論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J].內蒙古公路工程局
[2]段文莉.淺談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