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梅
摘要:正因為行政事業單位屬于非營利性組織,所以難以在“產出/投入”關系下實施量化分析。對此,完善固定資產購置管理便需要在發揮體制內單位比較優勢的基礎上來展開。通過主題討論,完善固定資產購置管理的措施可從:黨建工作推動下重構組織生態、建立人員聯系制完善事前管理、借助OA系統嚴格信息公開制度、專項預算支出中強化前期論證等四個方面來構建。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購置;完善;措施
隨著行政事業單位體制機制變革的不斷推進,完善固定資產購置管理已成為管理者所應直面的課題。長期以來,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執行預算會計制度,且在作為非營利組織類型,所以在固定資產購置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著不足。這種不足不僅歸因于現行財務內控工作所存在的制度性缺失,也根源于崗位職能所呈現出的短板。正因為行政事業單位屬于非營利性組織,所以難以在“產出/投入”關系下實施量化分析。對此,完善固定資產購置管理便需要在發揮體制內單位比較優勢的基礎上來展開。那么,這里的比較優勢是什么呢。筆者認為,黨建工作應納入到完善固定資產購置管理的視野,使其配合財務技術和制度層面的優化措施,來為完善工作提供組織生態保障。基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一、本文分析框架
固定資產購置管理需要遵循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所以這里從以下兩個方面建立本文的分析框架。
(一)全員參與的預算支出管理
“全員參與”構成了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的內在要求之一,其主要指向單位全體人員都應承擔預算支出管理的職責。作為科層結構的行政事業單位,其在內部實施著權威式管理。在直線職能型組織架構下,各級管理者擔負了固定資產購置管理的主體責任,在職能部門內部,部門成員則應對自己的經濟行為負責。在本文提出了應將黨建工作納入到完善工作中來,那么黨建工作的著力點便是強化全員參與下來完成固定資產購置管理。從目前所反饋的本文信息中可得,不少同行期望于優化預算管理技術來實現這一點。但筆者認為,在職能化管理模式下因受到職能壁壘的制約,職能部門成員具有隱藏關鍵信息的利益驅動,且在專項支出中財務人員受制于自己所存在的知識短板,從而財務內控技術將面臨信息不對稱的挑戰。
(二)全過程的預算支出管理
“全過程預算管理”構成了全面預算管理的另一內在要求,其主要指向了需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的預算支出管理機制。具體而言,事前管理主要反映在預算編制環節,事中管理則反映在預算資金使用和配置環節,事后管理則反映在對資金使用績效的評價環節。為了規避系統性風險,應強化事前管理,而在行政事業單位改革背景下,當前又需要增強事后管理的力度。對于事中管理而言,其一直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的重點。
以上從兩個方面所做的分析框架,便為我們提供了措施構建的路徑指向。
二、完善固定資產購置管理的目標定位
結合以上所構建的分析框架,這里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建立目標定位:
(一)定位于提升服務職能
作為體制內組織的行政事業單位,其擔負著諸多社會公益性職能任務,如事業單位向社會提供公益性專業技術服務。因此,完善固定資產購置管理的首要目標應是,提升服務單位主營業務開展的財務能力。這就意味著,我們不能照搬經濟組織的財務內控模式,即單純強化成本控制和預算約束職能。隨著該目標定位的提出,在完善固定資產購置管理時需要優化預算編制工作,只有在與專項事由相匹配的預算額度,才能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能夠順利承擔相應的社會職能。
(二)定位于增強財務監管
該目標定位屬于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購置管理的常態,也是當前在完善財務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在全面預算管理模式下,不僅需要對當事人進行財務監管,還需要在時間維度上對資金流的全過程實施財務監管。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該目標的實現需要依托制度設計、信息化平臺、人員崗位職責等多個要素來共同支撐。實踐表明,目前制約該目標實現的影響因素,主要反映在人員監管環節。不可否認,這與行政事業單位的組織生態環境不無關系。
(三)定位于強化資金統籌
與行政單位不同,事業單位正經歷著分類改革,分類改革的表現形態之一便是對財政撥款機制進行調整。因此,行政事業單位當前還需要在完善固定資產購置管理上,定位于強化資金統籌的目標。同時,強化資金統籌的重點應放在專項預算資金支出方面。
三、定位驅動下的措施構建
根據以上所述并在定位驅動下,完善措施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一)黨建工作推動下重構組織生態
行政事業單位應發揮黨建工作優勢,通過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隊伍建設、思想建設,來首先強化黨員職工的固定資產購置管理意識。具體而言,便是各級黨員干部需要擔負起部門主體責任,通過落實單位財經紀律、杜絕包庇來肅清部門的不良風氣。作為部門內部的黨員職工則需要在自查、自咎中來增強固定資產采購管理意識。隨著黨員職工的全員參與,便能在重構組織生態的基礎上,營造起全員參與固定資產采購管理的格局。
(二)建立人員聯系制完善事前管理
這里需要突出固定資產購置管理的服務職能,而只有通過部門調研、專項調研才能做到預算編制的精準性。為此,行政事業單位應建立財務人員的部門聯系制度,借助制度這一長效機制來細化財務人員的崗位職責。鑒于財務人員數量有限,所以在實施部門聯系制度時可以采取大部制管理模式,即將業務關聯性強的部門作為集合來實施聯系。在完善事前管理時,財務人員應起到聯系部門負責人與財務部門負責人之間的橋梁作用。
(三)借助OA系統嚴格信息公開制度
固定資產購置中的事中管理不僅屬于完善的重點,也屬于完善的難點。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那樣,在職能化組織架構下存在著信息壁壘。因此,完善的著眼點就在于消除或者降低信息不對稱對預算資金監管所帶來的困境。筆者建議,可利用行政事業單位已有的OA系統,適時公開各部門的固定資產購置信息。為了確保財務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可以對查看人員進行授權處理。通過信息公開,來使部門固定資產購置處于輿論監督的環境之下。
(四)專項預算支出中強化前期論證
盡管行政事業單位采取招標方式來開展專項采購,但招標方式只能保證程序合規,卻不能保證資金配置得當。因此,財務部門、國資部門、紀檢部門、資產使用部門等四方應組成論證小組,必要時可以邀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在專項采購立項前對其采購的必要性和造價進行充分的論證與概算,進而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一來,就能避免因部門之間的攀比而造成單位固定資產購置出現錯配的現象。
四、問題的拓展
最后仍需圍繞著財務內控進行問題拓展,對此以下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財務管理手段的創新
在針對目前的挑戰可知,財務管理應形成部門跨界協作的態勢。即,財務管理團隊應吸收專業技術人員進入,來為資金預算、成本控制等環節做技術顧問。除此之外,該專業技術人員不能對財務管理工作施加其它影響。目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受“關系影響力”的作用較大,這需要通過規范制度、強化審計監管機制來克服。
(二)財務管理的績效評價
財務管理目標是否達到事業單位組織目標的要求,則需要建立針對財務人員的績效考核體系。并在對上負責的機制下,進行人員績分量化、考核。最后,根據評價結果,分別給予財務人員年終獎勵或是懲戒。
五、小結
隨著行政事業單位體制機制變革的不斷推進,完善固定資產購置管理已成為管理者所應直面的課題。本文從全員參與下的預算支出管理、全過程的預算支出管理這兩個分析框架出發,對完善措施建立起了路徑指向。通過三個方面的目標定位,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下四個方面的額措施:黨建工作推動下重構組織生態、建立人員聯系制完善事前管理、借助OA系統嚴格信息公開制度、專項預算支出中強化前期論證。
參考文獻:
[1]段慧君.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探析[J].山東紡織經濟,2011(1).
[2]陳紅蕾.淺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J].價值工程,2011(1).
[3]周德旗.ERP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及分析[J].致富時代:下半月,2011(1).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交通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