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虎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進,在現在的初中生物教學上有了很大的改變。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生物學習要求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和動手能力的學習,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生物實驗的教學方法研究,找到適合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策略
在眾多的學科中,生物學科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具有自身的特色,其將實驗作為基礎,因此實驗教學的質量直接對教學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在生物課程中,其強調觀察、實驗,并要求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認知能力,并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就要求提高生物教師的素質,改進教學方法。
一、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和教師對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視不夠
受教育體制的限制,在以往學校都以考試為教學中心,有一些學校將升學率當作了教學主旨,從老師到學生都將考試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標準,實驗教學在平常的教學中幾乎沒有或者很少涉及到。因為實驗教學占用的時間比較大,很多教師為了不影響教學進度,不愿意去花費這個時間,一般都以講的方式或者老師簡單的演示就算上過實驗課程,令人不安的是,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家長,都認為這樣的教學模式是正確的,長此以往就出現了我們所說的高分低能的現象,這也是我國教學的通病。由于不重視實驗課程,學校方面在實驗室上面沒有投入必須的資金,這樣就造成了實驗室的設備或比較陳舊或缺乏一些必要的實驗設備,這對實驗教學的教學任務有不利影響。我們對此做過數據調查,在對江西省5所中學的問卷調查中,僅僅只有1所中學學校的生物實驗室設備較為齊全,還為此配備有專業實驗員,即便如此,在調查中,有部分學校學生表示自從來到學校就沒有進入過實驗室,實驗室形同虛設。
(二)常以演示實驗代替學生實驗
部分教師為了節省實驗時間,老師一般會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演示。我們通常所說的實驗演示分為教師臺前演示和多媒體課件演示兩種。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教師臺前演示就是老師自己用實驗設備在全班同學面前演示,但是它的不可避免的缺點,那就是坐在離老師比較遠的位置的同學是看不清實驗過程和結果的,他們只能聽老師的講解自己在腦海中想象畫面:多媒體演示則是老師用視頻或者是PPT的方式為同學展示實驗的過程和結果,但是這樣做給學生的啟發遠遠沒有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做的印象深刻,這樣的教學方式傳授的知識比較生硬,而且教學效率低下。
(三)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相對滯后
有時候有些生物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會大膽探索實驗教學,但由于自身條件有限,教學模式單一、封閉,教學比較陳舊,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出現換湯不換藥的情況。老師對實驗教學做的備案是很重要的,不僅要調動學生實驗的激情,將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性體現出來,還要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方向,完善實驗考核評價機制。
二、加強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加強生物實驗教學設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1.改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教師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或由學生動手演示,由于學生參差不齊的知識水平和實驗技能,在實驗中很容易出現各種結果,甚至不同于書本結論。學生對教材中的實驗結論會產生懷疑,并進一步研討和探索,從而對獲得知識印象深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敢于向傳統知識提出挑戰,不迷信權威,勇于探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如在“探究唾液對淀的消化作用”實驗中,很多學生做出效果相反的實驗,大家很納悶,通過探討、重做,結果還是一樣,于是大家開始懷疑書上的結論。經過對比分析,才發現原來課上時間太短,有些學生在糨糊沒有冷卻時就加入唾液。雖然最后還是書上的結果正確,但這一質疑過程會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2.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驗證性實驗主要是對已學知識的驗證和鞏固,書本上有詳細的實驗步驟和實驗現象的描述,因此,驗證性實驗對學生來說相對較簡單,學生只需動手不需動腦,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應有選擇、有目的地對一些驗證性實驗做適當引申,增加創造成分,設置障礙,讓學生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在制作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實驗成功率很高,但對實驗的一些要求學生很少深究。
(二)利用生物數字化實驗系統,優化生物實驗課堂
隨著教育信息化不斷發展,生物數字化實驗系統作為一項新的現代生物實驗教學工具正逐步進人生物實驗課堂。傳感器是生物數字化實驗系統的實驗數據采集前端,合理選擇傳感器,不僅能直觀地顯示實驗現象,而且能科學定量地顯示結果(表格或圖像),提高實驗的精確度和可信度,進而體現它的優勢,打破傳統實驗教學的局限性。例如,在開展“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也在進行呼吸作用”的研究性學習時,需要測量二氧化碳和氧氣氣體體積在密閉容器內的變化率,探究實驗中較難測定。傳統方法很難開展實驗,也沒有直觀的數據可記錄。這使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科學性大打折扣。傳感器的使用極其簡便,利用氧氣和二氧化碳傳感器測量實驗環境中O2、CO2的真實變化量,再利用數據采集器收集數據加上Excel數據處理,不僅可以通過實驗探究光合作用的過程,而且可以配合溫度、光等傳感器研究影響光合作用的諸多因素。跟隨實驗全過程的動態數據呈現,學生能輕而易舉地揭開光合作用的面紗,同時能發展綜合分析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實驗類型,充分利用生物數字化實驗系統,根據需要隨時增減調整實驗教學內容,加強師生參與和互動,優化實驗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結束語
生物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只是對學生灌輸理論知識,那么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為了提高生物課堂的效率,必須要將實驗融入課堂中,指導學生觀察并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顧愛明.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12)
[2]常國華.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