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 要 目的:探討氯吡格雷聯合前列地爾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收治急性腦梗死患者65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治療,觀察組采用氯吡格雷聯合前列地爾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氯吡格雷聯合前列地爾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顯著。
關鍵詞 氯吡格雷;前列地爾;急性腦梗死
急性腦梗死多發于中老年人群,發病機制主要是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率、死亡率及致殘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急性腦梗死患者65例,對比、觀察實施氯吡格雷聯合前列地爾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4月- 2017年4月收治急性腦梗死患者65例,均經臨床確診為急性腦梗死,并在知情同意下參與本次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齡46~ 78歲,平均(64.29±4.26)歲;發病時間2—24 h,平均(13.21±3.28)h。觀察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齡42~ 75歲,平均(60.29±4.81)歲;發病時間4~24 h,平均(14.21±3.78)h。兩組在年齡、病程、性別組成等方面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P>0.05)。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20 mU次;胞磷膽堿注射液,0.2~1g/次;并應用5%葡萄糖溶液稀釋后行靜脈滴注治療,1次/d;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給予對癥支持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治療,口服給藥,0.15 g/次,1次/d,治療周期為2周。觀察組應用氯吡格雷聯合前列地爾治療,前列地爾給藥劑量5~ 10μg,與5%葡萄糖溶液行靜脈注射,1次/d;氯吡格雷給藥劑量75 mg/次,1次/d,口服給藥;治療周期為2周。
評定指標:經2周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判定。①患者經2周治療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生命體征恢復為顯效;②患者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得到明顯恢復為有效;③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并不明顯或者病情加重為無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等于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3.75%(30/32),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75.76% (25/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致殘率、致死率,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較大的威脅。臨床實踐研究顯示【2】,高血壓、糖尿病、飲食不當、過量飲酒等因素均是急性腦梗死的誘發危險因素。隨著我國人口老年齡化趨勢的加快,人們生活飲食發生了較大改變,我國急性腦梗死發病人群也呈逐年增加趨勢,因此,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給予有效的治療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也是目前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
急性腦梗死患者的主要臨床干預措施為抗血小板治療,臨床研究提示【3】,急性腦梗死患者行抗血小板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前列地爾作為脂微球藥物的載體制劑,通過靜脈注射治療,可達到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氯吡格雷是新型血小板高聚集抑制劑的一種,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功效,對于血小板聚集具有有效抑制作用;對于ADP與血小板受體結合具有選擇性抑制作用,對于非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也具有抑制作用。相關臨床研究提示【4】,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前列地爾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預后良好、安全性較高,可使患者的生存質量與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本次研究提示,相比于阿司匹林治療,應用氯吡格雷聯合前列地爾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在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治療中應用氯吡格雷聯合前列地爾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鄺素娟.氯吡格雷聯合前列地爾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9):41-42.
[2]艾尼瓦爾·塔西,石青.評估氯吡格雷聯合前列地爾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4):111-112.
[3]王俊賢,馮德輝,楊宇,等.氯吡格雷聯合前列地爾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觀察[J].北方藥學,2015,7(7):75.
[4]趙岳紅.氯吡格雷聯合前列地爾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