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摘要 目的:探討血清和肽素(CPT)、降鈣素原(PCT)和C反應蛋白(CRP)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水平變化及其相關性。方法:收治初發急性胰腺炎患者125例,分為輕癥急性胰腺炎(MAP)組與重癥急性胰腺炎(SAP)組。利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兩組患者血清CPT、PCT與CRP水平,并應用受試者特異性曲線(ROC)研究CPT、PCT、CRP水平與急性胰腺炎的相關性。結果:①SAP組入院時、第2天、第4天、第6天的CPT濃度顯著高于MAP組,但第2、4、6天與入院時比較,CPT濃度明顯降低(P<0.05);SAP組入院時、第2天、第4天及第6天的PCT水平均明顯高于MAP組fP<0.05);SAP組與MAP組在入院時的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第4天,血清中CRP水平最高,且SAP組明顯高于MAP組fP<0.05)。②ROC曲線結果:血清CPT、PCT和CRP水平在ROC曲線下的面積均> 0.8;CPT.PCT、CRP 3個指標聯合檢測后對急性胰腺炎的預測價值,敏感度78.11%,特異度100.00%。結論:血清中CPT、PCT和CRP水平的檢測對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診斷、治療及預后判斷具有一定臨床價值,同時聯合檢測血清CPT、PCT和CRP水平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預測價值。
關鍵詞 血清和肽素;急性胰腺炎;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
2016年6月- 2017年9月收治初發急性胰腺炎患者125例,探討血清中CPT、PCT和CRP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水平變化及其相關性研究,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9月收治初發急性胰腺炎患者125例,按照Ransons' 11項指標分為輕癥急性胰腺炎(MAP)組與重癥急性胰腺炎(SAP)組。其中MAP組98例,SAP組27例。MAP組男50例,女48例;年齡19~ 81歲,平均(47.6±6.1);病程(8.42土1.12)h。SAP組男17例,女10例;年齡19~ 83歲,平均(48.6土5.42)歲;病程(8.22±1.41)h。MAP組和SAP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所選取的1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符合2013年全國上海胰腺會議制定的《急性胰腺炎診療指南》的臨床診斷標準;②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程< 24 h;③患者及患者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器官損害者;②合并遺傳代謝疾病者;③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標本采集與檢測:常規予以禁食、胃腸減壓、解痙止痛、抗生素預防感染、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于入院時、第2天、第4天及第6天在清晨空腹及無菌狀態下抽取肘部不抗凝血3 mL,血標本靜置2h后轉速3 000轉/min,離心20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檢測血清中CPT、PCT和CRP水平,檢測試劑盒來源于北京晶美生物工程公司,檢測過程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血標本均在24 h內檢測完畢。
觀察指標:觀察并比較MAP組與SAP組血清中CPT、PCT和CRP水平變化。利用ROC曲線分析血清中CPT、PCT和CRP水平與急性胰腺炎的相關性,ROC曲線下的面積值(AUC)為1.0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MAP組與SAP組血清中CPT、PCT和CRP水平變化比較:動態監測MAP組和SAP組在不同時間點的血清中CPT、PCT和CRP水平變化。SAP組入院時、第2天、第4天、第6天的CPT濃度顯著高于MAP組,但第2、4、6天與入院時比較,CPT濃度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SAP組入院時、第2天、第4天及第6天的PCT水平均明顯高于MAP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SAP組與MAP組在入院時的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第4天血清中CRP水平最高,且SAP組明顯高于MAP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血清中CPT、PCT和CRP水平與急性胰腺炎的ROC曲線分析:血清中CPT、PCT和CRP水平在ROC曲線下的面積均> 0.8;CPT、PCT、CRP這3個指標聯合檢測后對急性胰腺炎的預測價值,敏感度78.11%,特異度l00.000/0,見表2。
討論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之一。至今為止,急性胰腺炎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胰酶的異常激活、細胞因子的過度釋放等有關,而膽源性胰腺炎、暴飲暴食、飲酒、高脂血癥等多種病因均能引起胰酶異常激活。隨著社會及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急性胰腺炎的發病率不斷升高,MAP預后一般良好,但SAP的臨床過程兇險,若不及時做出診斷及治療,可繼發感染、腹膜炎,甚至死亡。盡管現代醫學水平不斷提升及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SPA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較高。因此,可靠的血清學指標對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診斷及病情轉歸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血清中CPT、PCT和CRP水平檢測在急性胰腺炎的診療中臨床應用價值已被大量臨床研究所證實,但對于三者聯合檢測對急性胰腺炎的預測價值的研究報道較少見嘲。其中CRP是機體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組織損傷等炎性刺激時肝細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在健康人血清中濃度很低,而在細菌感染或組織損傷時,其濃度顯著升高,故被認為其最有價值。PCT是一種蛋白質,是診斷和監測細菌炎性疾病感染的一個參數,影響PCT水平的因素包括被感染器官的大小和類型、免疫反應和炎癥的程度的狀況。CPT是一種糖肽,是精氨酸加壓素原羥基末端的一部分,精氨酸加壓素可反映個體應激水平,但其生物活性不穩定,測定較為困難,而CPT測定方便快捷,故目前CPT已代替精氨酸加壓素作為預測一些疾病的標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清中CPT、PCT和CRP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水平變化及其相關性研究。本研究結果發現,CPT、PCT及CRP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變化相關,對病情的評估、預后及指導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與既往相關研究結論一致。本研究提示血清中CPT、PCT和CRP指標對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診斷有較高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