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冬梅


摘要 目的:探討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收治機械通氣治療患者70例,根據是否確診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分為確診組和非確診組,監測臨床各項指標及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水平。結果:確診組PCT、CRP、IL-6、IL-10、TNF-α明顯高于非確診組(P<0.05)。結論: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水平明顯升高,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中具有一定臨床價值。
關鍵詞 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在機械通氣48 h至拔管48 h引起的肺炎,屬機械通氣常見并發癥,直接影響預后。研究顯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病率15%~60%,致死率高。早期診斷、干預后可明顯改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病情,降低致死率。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降鈣素原成為新診斷指標,在危重患者感染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其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的研究相對較少,且各家報道不一。本文通過對我院收治的70例機械通氣患者進行分組,討論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在診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中的意義,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收治機械通氣患者70例,分為兩組。確診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齡46~ 81歲,平均(53.78±6.49)歲。非確診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齡44~ 82歲,平均(54.06±7.72)歲。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標準,同時排除真菌等病原體感染、肺栓塞、肺結核、急性心肌梗死、肺部腫瘤等。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檢測炎性因子、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水平。所有患者均取外周靜脈血,以3 000轉/min離心,分離上層血清,置于-70℃冰箱保存。對PCT、CRP、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0(IL-10)、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5.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確診組與非確診組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對比:確診組患者PCT(0.60±0.14)ng/m, CRP(0.70±0.18)mg/L,較非確診組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確診組與非確診組炎性因子水平對比:確診組患者IL-6(0.50±0.14)pg/mL,IL-10(0.56±0.09)pg/mL, TNF-α(0.54±0.13)pg/mL,明顯低于非確診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機械通氣為臨床治療的重要手段,可用于治療呼吸衰竭、危重患者的呼吸支持,其具有明顯優越性。但機械通氣可能引起病原體感染,影響預后。侵襲性操作的不斷增加,機械通氣的廣泛應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病率越來越常見。目前尚無公認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金標準,因此,早期診斷、評估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降鈣素原為降鈣素前肽物質,在體內外均具有較好穩定性。健康人群血清降鈣素原含量低,但創傷、急性胰腺炎、肺炎等患者其水平明顯提高,且可作為全身嚴重細菌感染鑒別的炎性標記物,但目前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降鈣素原的價值尚無統一定論。C反應蛋白為機體感染或組織損傷血漿中急劇上升的蛋白質,C反應蛋白為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正常人體含量極少,在出現細菌感染、急性創傷時水平急劇升高,為臨床診斷細菌性感染的重要指標。傳統的炎性診斷指標,如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等水平易受到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嚴重感染患者也可能出現白細胞計數下降情況。隨著研究的深入,血清降鈣素原在臨床診斷中應用日益頻繁,但血清降鈣素原和白細胞計數同分類結果變化沒有C反應蛋白敏感。
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為細胞內炎性因子,同感染和肺部損傷密切相關。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水平在重癥感染、一般感染患者中均明顯提高,在臨床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水平也隨之提高。
本研究顯示,確診組患者PCT、CRP、IL-6、IL-10、TNF-α同對照組比較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具有操作簡便、快捷等特點,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的含量明顯升高,可作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的指標,臨床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