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珊
【摘要】目前,巨額資金需求是環境治理過程中最大的阻礙,環保產業急需新的融資方式。信托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方式有待解決這一問題。環保信托的融合模式分為環保私益信托和環保公益信托,兩種模式都有其獨特的運轉模式。但環保信托尚不成熟,面臨著多方面的風險。因此,必須加強其風險的內控和外部監管,促進環保信托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環保 信托 融資 風險
一、環保產業資金缺乏,融資正待創新
當前,我國環保產業的資金缺口較大,僅僅依靠財政撥款無法滿足環境改善的需求。實踐中,污染嚴重的企業往往經營不善,其污染治理任務也更為艱巨。企業沒有資金投入治理,也難以爭取貸款。然而,銀行貸款、上市募股融資、發行債券等常見融資手段都有各自的缺點,尚不能補足我國環保資金的缺口。因此,我國環保產業需要對融資方式進行創新,以彌補資金不足的缺口。
二、信托與環保的融合
信托和環保的融合是具有必然性的。
(一)信托制度的特殊優勢對環保產業的吸引
信托相較于其他投資方式,具有以下制度優勢:第一,安全性。信托財產具有獨立性,即“風險隔離”功能。信托能降低融資過程中的風險,保障環保資金得到最大化利用;第二,廣泛性。信托財產可以多元化,這意味著信托能為環保產業籌集多元化的社會資本,有效解決環保產業融資乏力的現狀;第三,多樣性。與銀行相比較,信托業更加靈活和多樣化,可以制定出更加有針對性的實施方案;第四,簡易性。環保產業利用信托融資,程序上簡便易行,效率更高。
(二)環保產業的特點對信托的吸引
環保領域的公益性更強,國家對其予以大力支持。環保領域的基礎設施投資具有收益穩定、風險小等特點,對信托公司的吸引力很大。而且信托投資機構基于長期以來積累的從事基礎設施項目投融資經驗,可以在環?;A設施投融資改革中發揮積極作用。再者,環保產業項目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大,需要長期投入和管理,而信托恰恰具有財產經營的長期性和穩定性特點,二者一拍即合。
(三)綠色發展理念呼喚綠色信托體系
我國正倡導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是全局性的,不僅需要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而且要充分發揮金融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作為金融行業重要的組成部分,信托業主動回應國家綠色金融發展的戰略訴求是轉型順勢發展的行業責任。
總之,環保信托是環保資本運營的新亮點。將信托與環保產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建立“綠色信托”,可以拓寬環保產業融資渠道,促其良性發展。
三、環保信托的模式
(一)環保私益信托
環保私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信托財產轉移給受托人,由受托人對信托財產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管理、運用、經營,主要是用于建設具有一定經濟效益的環保項目,由此而產生的信托利益歸受益人(委托人)。環保私益信托能夠為委托人帶來信托利益,更能受到廣大投資者的青睞,因此環保私益信托的融資功能更為明顯。其具體運轉模式如下:
首先,信托公司發起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信托公司依法設計制定綠色環保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向社會投資者發售,簽訂信托合同,投資者將資金交付給信托公司,以組成環保信托財產。
其次,由信托公司對所籌集的環保信托財產進行與環保有關的管理和運營。而具體運營和管理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例如:
(1)成立專門的環境投資公司。信托公司以信托財產進行投資。環境投資公司根據委托協議,負責管理具體項目的工程建設、融資安排、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及后期的營運管理。信托公司行使監督權,并按時收取投資收益。
{2)信托公司將所籌得的環保資金用于出資成立一個專門從事租賃治污設備設施的環保融資租賃公司。環保融資租賃公司可以購買治理污染的設備和設施,將這些設備租賃給治污企業,并在租賃期內向治污企業收取租金、管理費和維護費等。信托公司將所得的信托利益分配給投資者。
(二)環保公益信托
環境保護和投資,企業和社會公眾都責無旁貸。為了使企業和公眾的所貢獻的環保資金得到最大化的使用,環保公益信托是一種值得采用的模式。
環保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為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而將特定的環境資源或資產委托給具有環境保護能力的受托人,受托人募集資金并進行管理,由此產生的利益歸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共同享有的融資手段和財產管理制度。環保公益信托所創造的利益不是歸屬于某一個體意義上的人,其受益對象是廣大的公眾。委托人不是為了獲益,而是在做公益,實際上更是在盡一份社會責任。
四、存在的風險及解決
在環保信托中,有可能面對的風險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內部風險,二是外部風險。
首先,內部風險主要是就受托人設計信托產品的合理性而言的。設計不合理將會導致投資人利益受損。因此,受托人必須合理規劃信托計劃,不僅要因地制宜,還應當注意規避和防范風險。一方面,為了分化和降低風險,受托人可以在信托受益權上設置優先劣后的結構性安排。另一方面,為了增強安全性,擔保措施要做足。
其次,外部風險主要是指信托的設計和運行不合法可能導致信托的效力存在問題。因此,受托人在設計信托時,不僅應當注意是否違反《信托法》,還應當留心《環境保護法》、《合同法》、《物權法》、《擔保法》等法律的規定,不能與法律的內容沖突,確保信托計劃合法有序實施。
除了受托人對以上風險的內部控制之外,監管部門也應當充分履行其外部監管職責,確保環保信托在法律的正軌上運行,為環保信托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擔任監管主體的金融行政主管部門與環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運用公權力對對環保信托的設立、實施、變更和終止進行管制,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并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
總之,環保信托的發展道路還很漫長,要想環保信托發揮其最大作用,就要嚴守風險底線,不斷完善風險防范制度,加強內控和外部監管,提高風險管控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雪萍.“環境保護信托——環保資本運營的新亮點”[J].當代法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