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滿川
【摘要】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和普高擴招,導致普通高中升學率也不斷提高,中職學校生源嚴重不足,不可避免地出現生源素質下降的局面。就讀中職的不少學生存在厭學情緒,有的學生道德修養嚴重欠缺,有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作為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者,如何探索研究當前形勢下中職學生德育工作狀況,顯得十分迫切,本文試圖從當前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內涵和現狀出發,提出在新時期新形勢下進一步開展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德育 工作 對策
一、德育的內涵
所謂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簡單地說德育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的教育。開展德育工作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需要,是學生健康生長的條件和保證,是培養具有道德發展性的人的條件和保證。
二、當前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當前,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存在以下問題:德育形式單一,德育目標和內容不清楚,存在照搬普高德育教育的現象,甚至對學生的認識還停留在初中生認知階段,導致德育工作效果不明顯,學生對德育工作反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德育內容脫離生活實際,片面強調德育的政治功能
長期以來,學校德育工作目標定位過于宏觀,一提到“德育”,往往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要培養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不應該忽視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只強調德育的政治功能,這完全是把德育的涵義理解片面化、狹窄化了。德育不僅是對學生的政治信仰、思想品質教育,更是對學生的道德、心理素質的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科學精神的培養。
(二)忽視了中職學生的身心特點和中職學生發展的時代特征
中職學校的學生,因其年齡特點而決定了他們的邏輯思維已趨向成熟,并隨著人際交往面的擴大,對外界社會交流和了解的機會也逐漸增多。若單純地向學生灌輸道德知識和規范,容易使他們對所受教育的內容與現實的矛盾感到迷惑不解,進而會被世界的虛偽和社會的灰暗面所蒙蔽,并對學校的道德教育產生反感甚至排斥。
三、加強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改進德育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中職生絕大部分年齡在15-18歲之間,正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可塑性大,學校要從改進德育工作的內容和方法入手,在開展傳統德育工作的同時,增加和改進德育工作的內容,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性、新時期的是非觀、幸福觀、職業道德、就業觀等內容,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注重對學生接受規律的研究,改進教育方法,避免單純的說教,多用社會上的正反案例引導。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健康生活、追求美好的觀念,形成對生命、意志、價值取向、理想信念的正確認識,養成樂觀開朗、健康向上的心態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中職德育工作要有自身的特色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提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讓中職德育工作更好適應中等職業學校和中職學生的實際,既是制定和頒布《大綱》的初衷,也是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德育工作者特別關注的關鍵問題。
與普通高中學生同屬一個年齡段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德育工作可借鑒普通高中成功的經驗。但我們更應該注意到,中等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不同于普通高中,學習內容和方式上,學習多以理實一體開展技能教育。學生思想、心理狀態也有很大區別,絕大多數中職學生覺得自己是差生,存在自卑、自暴自棄的心理。面對這一特殊群體,我們應該通過大國工匠等案例引導他們認識到技能也能成就人生,從而對自己和社會充滿信心,努力成為高素質勞動者。我們必須把握好中職學生德育的特殊性,才能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三)創新德育工作載體
開展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把德育滲透到學生的活動中,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通過新生入學教育、畢業生典型成功創業經驗介紹、軍事訓練、職校生技能大賽、優秀校友進校園等系列專業教育,強化學生專業意識、工匠精神。通過“五四”、“七一”、“十一”等系列慶祝活動和紀念“七七”事變、抗戰勝利、“11.27”等活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在重陽節、教師節開展、家庭美德活動和尊師活動,開展保護母親河等活動,通過活動來培育中職學生的美德和社會責任意識。開展一系列校園文化特色活動,充分挖掘學校自身的資源,組織富有職校特色的活動。根據學生興趣傾向,成立學生社團,開展美術、攝影、武術、聲樂、舞蹈等活動。每學年可根據實際舉辦如“我與春天有約”、“愛在深秋”系列文體活動,既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又使學生受到優秀民族文化精神的熏陶。通過校內值日、打掃校內公區衛生服務活動,培養服務意識。同時,組織學生走向社區,組織學生參觀訪問、調查,參加敬老、關愛留守兒童等公益勞動,讓同學們在社會實踐中接觸社會,接近生活,培養學生愛勞動、能吃苦的意志和樂于助人的品質。
(四)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
現在的中職學生,有道德認知,但容易知行脫節。德育工作要有成效,就得抓住本質,有針對性。可成立“禮儀服務隊”和“文明禮儀督察隊”,自我管理、自我監督。注重發展學生道德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促進同學們的自我道德完善。各班可以結對社區服務,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助人的愉悅,體驗自身的社會價值。利用假期,讓中職學生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和做家務,使同學們理解父母為培養自己所付出勞動的艱辛。通過這些活動來培養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組織、自我管理的能力。
總之,德育是育人的重要任務,提高其實效性依然艱巨。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新的時代背景,需要新的德育觀念,我們要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努力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合格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