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明
[摘 要]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品行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培養新時代建設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發展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成效高低,直接關系著學校的整體發展。大多數學校,都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既邁出了成功的步伐,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開展,并不盡人意,在一些學校、一些層面上還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這些缺失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校園文化功能的發揮,制約著學校的整體發展。因此,探討解決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從根本上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就成為眾所關注的話題。作為一名責任督學,在每次下基層督導時,我都比較關注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
一、認識錯誤,啟動難
沒有對校園文化的理論知識進行必要的學習,以致對校園文化概念和意義的理解出現錯誤。他們僅憑直覺,認為校園文化就是學校傳授科學文化,沒有認識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為搞校園文化建設就是開展一些活動,而多開展一些活動或少開展一些活動都影響不了學校的大局。這勢必導致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中處于邊緣的位置,工作難于啟動,當然也就談不上什么成效了。
二、目標不明,運作難
多所學校對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總體的設計和布局,定位不準,目標不明,計劃性差,隨意性大,導致廣大師生員工無所適從。這勢必造成圍繞校園文化建設而開展的活動,既沒有系統性,又缺乏連貫性,只是漫無方向,東拼西湊地進行。因此,這些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秩序混亂,運作艱難,收效甚微。
三、內容片面,效果差
有些學校不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的全面性,把物質文化建設當成硬指標,把精神文化建設當成軟任務,重“硬”輕“軟”,并且對制度文化的建設也不到位。這種偏頗的做法,嚴重影響了校園文化功能的整體發揮,效果自然不佳。
四、缺乏創新,發展慢
一些學校因循守舊、缺乏創新,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時,不能從自身的實際出發,盲目模仿,一味地“拿來”,不能“求異”“創新”,導致發展緩慢,工作沒有起色,效果很差。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認識是基礎,目標定位是關鍵,完善內容是重點,探索創新是核心。校園文化建設的任何缺失,都會對這四個方面產生嚴重的消極影響,阻礙學校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制約校園文化功能的正常發揮,從而不利于學校的整體發展。
深層次前瞻性有效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更應做到:
1.學習理論,提高認識,邁出步子
(1)加強對校園文化理論知識的學習,正確理解校園文化的概念。所謂校園文化,是指校園人為了實現學校的培養目標,在學校的環境中,通過教育、學習、科研、生活等各個領域的活動所創造出來的一切物質和精神的產物。
(2)了解校園文化的功能,懂得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我們可以從它的諸多功能中得到認識。①教育功能。校園文化打造的物質環境。②控制功能。校園文化是依靠制定規范的規章制度、營造正確的集體輿論等來對校園人施加約束和控制的。這種控制功能,規范著校園人的行為,促進他們努力去實現工作目標。③激勵功能。校園文化既能為校園人提供豐富的文化享受、廣闊的文化活動平臺,又能為其施展才華、進行文化創造提供一定的條件,使他們的需要得到滿足,特長得到發展,精神受到鼓舞,從而產生動力,積極工作,努力學習。
2.確立目標,準確定位,高效運作
(1)確立目標,層層定位,構建系列。校園文化建設目標,是一個系統,要層層做好定位,構建系列。
(2)實施目標,遵循軌跡,分步推進。實施校園文化建設目標,要按照所構建的層次系列,在總項目標的統領下,先易后難,分步推進,先從單項做起,再向多項推進,然后擴展到全局。即從初始的、低級的項目開始,向基本的、中級的項目推進,再向高標準的、高級的項目發展,遵循軌跡,實行積極、穩妥的分步推進策略。這樣,通過一次次的成功,就能把目標藍圖逐步變成校園文化建設一個個現實的成果。
3.完善內容,功能效應,整體發揮
(1)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主要包括學校的校舍建筑和校園生態環境等兩大方面。表現為一所學校的“校貌”,屬于校園文化建設的“硬件”,是實現學校發展的物質基礎。要搞好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就要在校園建筑的合理布局、校舍內部陳設的優雅布置、校園生態環境的綠化美化三個面下工夫,做到精心規劃、精心設計和精心管理,以充分發揮其在物質基礎方面的作用。
(2)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主要包括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行為規范和公約準則等方面。表現為一所學校的“校規”,是校園文化活動的準繩,是實現學校發展的制度保證,也屬于校園文化建設的“硬件”,具有強制性的特點。要搞好校園制度文化的建設,重在健全各種規章制度、行為規范和公約準則,做到認真執行、依法辦事、按章操作,以充分發揮其在制度保障方面的作用。
(3)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主要包括校園人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道德體系等方面。表現為一所學校的“校魂”,屬于校園文化建設的“軟件”,是推動學校發展的精神力量。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學校的整體形象和精神風貌。要搞好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重在對學校精神的培養。
4.探索創新,超越模仿,形成特色
學校要解決“缺乏創新、發展緩慢”的問題,就要正確處理好學習他人與走自己的路的關系。
(1)對于他人(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經驗,不能單純、盲目地模仿,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根據自身的辦學特點、辦學條件(師資、生源、設備)、管理模式和校園人群體素質等,取長補短,為我所用,促進自己的發展。
(2)在借鑒他人(校)經驗、取長補短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超越模仿,敢于求異創新,打造自己的優勢和強項,走出自己的路,形成鮮明的個性和特色。這就要求樹立創新的理念,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勇于探索,大膽進行改革和試驗,不斷總結實踐經驗,推陳出新,構建新的合理的運作模式,以指導新的實踐,從而實現校園文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內涵展示,是師生精神風貌的具體反映。作為責任督學一定要將自己融入到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之中,真正與師生一道認真研究,不斷探索并付諸實踐,就能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功能作用,促進學校更深層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