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將核心素養培養作為焦點。小學語文課程對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石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個體的核心素質問題起著引導學生的素質培養的示范作用,是影響教學質量,影響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制約因素。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師;核心素質;對策
一、提升小學語文教師核心素養的意義
語文教育屬于素質教育。在整體實施過程中,往往體現出人文,思想和基本特征。小學語文教育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核心素質至關重要,能更好地實現語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小學語文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運用教學方法,體現出語文本身的教育價值。在提升語文教師核心素養的同時,又使得小學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充分喚起了學生的潛能,使其更主動地地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對策
1.敦促教師不斷學習,并定期組織考試,以測試教師的學習成果
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需要大量的閱讀,積累和經驗來掌握它。沒有規律可言。因此,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樹立持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要閱讀各種經典著作,還要關注當代一些最優秀的文學作品,具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但是,總有一些老師這樣認為他們已經工作。沒有必要再繼續學習。為了監督教師的學習,學校可以定期舉辦教師知識競賽等活動,并對學校的獲獎者表示稱贊。或者可以組織定期評估來檢查教師的學習成果。對于知識不進反退的教師要提出批評。通過這些活動,教師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儲備,而且也意識到了不斷學習的重要性。逐步幫助教師培養良好的自我學習的意識習慣。
2.切實提升自身文化修養
教師需要具有獨特的文化修養,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感。語文審美教育對教師的需求非常高。如果教師缺乏審美能力,就難以向學生介紹文章并體驗文章的美感。為學生開發更廣泛的知識空間更加困難。小學語文教師要從提高文學素養入手,重視教學過程中核心素質的提升,不斷學習先進的文學理論知識,比如詩歌的思維方式和散文的“形散而神在”的知識等。此外,語文教師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學知識,如不同的文體表達技巧和對不同作品的欣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具備專業文學創作能力,如按照主題創作,進一步提高文學創作能力。著眼于良好的文學閱讀習慣的發展和文學欣賞水平的提高,我們力求在教學過程中展示我們的能力。
3.參與網絡環境下的新“三課”活動
網絡環境下新的“三課”(課程,課堂和學科)活動是教師核心素養提高的新的研、修、培一體化活動。在網絡“三課”研究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開展課堂教學理論的研究和應用,能以發展性教育評價理論、信息技術教育理論和課題研究的“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創新方法實踐新課程的新教學標準、新教學要求和新的教學組織指導。當前的網絡環境為教師參與新的“三課”研究活動創造了一個新的平臺,并提供了新的內容和交流形式,使教師“以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為目標的群體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成為教師基本功訓練和推廣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效途徑。教師在網絡環境下的新“三課”活動不斷形成與改善了“學習意識、反思意識、合作意識、行動意識、發展意識”五種自我發展的意識。
4.積極的心理導向
語文教師不僅是小學生的教師,也是學生的精神指南。因此,教師的心理傾向是否正向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應平等對待每個學生。無論是在課堂外還是在課堂上,他們都應該真誠地與學生進行交流,以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對話以及積極的能量轉移。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師生的友誼,從而產生積極的語文學習情感。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傳遞積極進取的人生哲學。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情感。教師應該處理好自己的情感,避免課堂上的負面能量,并且不要將個人情緒帶入課堂上。對學生要有耐心和信心,培養學生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
三、結語
作為母語教育課程的小學語文不僅是一種交流工具,也是了解人類文明和發展民族精神的窗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擔當著育人的重任,一定要從自我做起,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目標,和學生一起探索、發展和進步,不斷在教學過程當中進行查缺補漏。率先垂范,為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學習榜樣,為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胡曉容. 提高小學語文教師核心素養的對策[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20-21.
[2] 李丹.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形成的機制探析[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7(08).
[3] 李晶. 淺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以信息技術提高自身專業素養[J]. 中國校外教育,2015(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