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快遞行業的崛起,不僅帶動了我國整體經濟增長,也產生了很多新型服務模式。從目前發展形勢來看,快遞企業的業務量和貨物運輸方式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除此之外,快遞改變了我國傳統行業的服務模式,增強了市場經濟的活躍程度。但快遞服務仍然存在很多不能忽視的問題,在這些問題的解決上需要政府充分發揮管理作用,對快遞行業市場監管工作進行合理完善,確保市場監管效果的有效提升,有效促進行業發展。
[關鍵詞]快遞行業; 市場監管; 法制化建設
一、快遞行業市場監管現狀
1.監管標準不明確
監管標準的制定就是監管工作實施的指引,各個監管之下的主體需要按照規定指標來開展相應工作。快遞行業監管部門需要將市場標準進行明確,以此為依據來保證工作開展的有效性。雖然我國郵政總局制定了一系列快遞行業運行規范,但我國快遞企業眾多,在面對不同的監管對象時,監管部門并未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導致市場監管不平衡的現象出現。首先,在監管主體標準的設定上,對監管主體的行為以及結果并未做出明確規定。其次,在市場監管標準制定上,只是在宏觀范圍內采取必要的標準束縛。總的來說,我國快遞市場監管工作以行政手段為主,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作為協調,沒有做到各種手段的綜合利用,降低了市場監管效果。
2.監管主體不明確
每個行業都有其固定的成長過程,在此期間如果沒有一個好的主體支撐,行業整體發展方向注定會偏離。快遞市場監管工作對快遞行業發展極為重要,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責任人,便喪失了監管工作的核心,對未來發展極為不利。因此,在快遞市場監管過程中,應避免市場監管不一致的現象出現。從快遞行業發展至今,我國國家郵政局一直擁有著公用企業和監管機構的雙重身份,受到了很多質疑。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在各省、市中建立了很多市場監管機構,然而在監管權力實施上依然無法滿足當下要求。國內快遞行業監管主體的不明確,已經降低了監管主體在監管工作中的作用,對快遞行業實施全面的監管產生了阻礙。
3.監管客體水平的不平衡
監管主體各項工作的展開,需要以客體的統一為前提。但在監管工作中,并不是客體數量越多越好,如果客體要素不能精確掌握,對監管主體的影響十分嚴重。快遞行業市場監管不僅需要明確主體,同樣也需要客體的輔助。我國快遞行業市場監管的客體主要包括市場業務和市場主體兩大方面。從市場主體角度來說,主要包括國有、民營和外資三大主體,這三大主體涉及的快遞企業數量龐大,素質、規模也極不統一,在日常管理中為了得到更多市場份額,競爭十分激烈。在快遞行業剛剛出現時,人們都會認為該行業屬于暴利行業,但隨著相似企業的越來越多,企業經濟效益大幅度縮減。從市場業務角度來說,各個快遞企業的服務水平、質量等水平有所不同。這種多樣化的監管客體為快遞行業市場監管工作帶來了很大麻煩。
二、完善快遞行業市場監管的具體對策
1.加強快遞市場法制化建設
我國屬于法制社會,但法律規定的不完善嚴重阻礙了很多行業的發展,快遞行業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完善快遞行業立法是開展監管工作的有效前提。首先,應利用法律將快遞與顧客之間的關系進行明確。快遞企業與客戶屬于一種合同制關系,雙方應在遵守《合同法》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其次,簽字驗收過程應通過法律條文來進行檢查和約束,法律應要求快遞主體將此項規定內容納入到規則條款當中,避免寄件人的合法權益受到嚴重侵害。另外,需要將郵政的專營范圍進行明確。以全球郵政行業發展態勢來看,快遞市場正在逐漸實現開放,郵政的專門業務范圍正在日漸縮小。
2.健全快遞行業市場監管體制
為了營造和諧,人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一定限制,如果將限制突破,可能會帶來很多不好的效果。同樣的道理,快遞行業市場發展也符合這一規律,需要利用監管工作來約束快遞企業的行為。首先,要完善市場監管體制,明確市場監管機構。相關部門可設立監管協會,并賦予其足夠的監管權,同時創新行業管理規定。其次,可以針對監督權限,對價格、服務標準等進行經濟性監督。第三,加強懲戒力度。監管部門或行業協會對不符合規定的快遞企業進行規范、懲戒,在確保快遞行業有一個良好競爭環境的同時,對行業發展進行規范。
3.完善快遞市場準入準出監管
首先,對快遞市場的準入進行監管。在市場經濟發展初期,國內對快遞行業的限制幾乎為零,但隨著我國經濟迅速崛起,業務準入監管需要納入快遞市場監管范圍內,以此來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一般來說,該項監管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對郵遞的產品安全進行監管,該項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消費者權益不受到任何侵害。第二,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管,該項工作主要根據產品質量進行查驗,避免非法經營活動的出現。
其次,對快遞市場準出進行監管。從實際工作中不難發現,快遞行業產品和服務的準出程序一直比較寬松。因此,快遞行業市場監管部門需要提升該項監管力度。第一,對快遞業務進行監管。在該項業務監管中,政府已經介入,一旦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產品,可將其趕出快遞行業。這樣不僅可以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對產品的檢查,也能降低不合格產品進入快遞行業的可能性。第二,將快遞行業質量服務標準進行明確。在質量服務標準檢測上,我國已經獨立研發出一套認證體系,該體系不僅可以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也能維持快遞行業的良好秩序。
4.規范市場信息披露制度
(1)完善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國快遞行業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制度依然不夠健全,尤其是在事故發生之后,責任追究工作無法有效開展。因此,有關部門要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制定出合理的信息披露管理規定,為我國信息披露工作提供保障,同時為消費者維護法律權益提供更多依據。只有先將法制健全,制度才能在工作中發揮出作用,所以,快遞行業信息披露制度需要法律的支持。
(2)對政府信息披露責任進行強化。目前,快遞行業信息披露制度存在明顯缺陷,降低了快遞行業信息的公開質量。政府在該項工作中應發揮出信息披露的監管作用,借鑒其他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彌補我國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差距。另外,我國快遞行業發展較晚,導致信息披露不通暢,對消費者知情權產生了一定影響。因此,政府應將輔助責任發揮出來,對信息披露制度進行合理完善。
作者簡介:劉乾豪(1988-),男,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學2016級MPA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