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荷英
[摘 要]數學教學內容要富有挑戰性、倡導以學生發展為本,提供一個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選擇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新授知識的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開放性練習中展現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解決現實生活問題中的應用題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培養;數學問題;能力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學生數學理解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必由之路。解決問題不同于“解題”或“練習”,數學中的一些練習不能當做解決問題,一些反復操練的常規應用題也不能看做解決問題。“解題”或“練習”側重的是找到正確問題的正確答案。解決問題側重的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不是一個操練的過程,而是一個探索、研究和創新的過程,是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的歷程。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一、從學生實際出發,提供有趣的且富有挑戰性的數學素材,提高學生興趣
每節課開始時,學生的精神狀態處于高度興奮階段,人雖進了課堂,但心中還想著課間的玩樂,此時若用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入課堂,可以給學生一個強烈的刺激,引起他們興奮中心的轉移,激活他們參與學習的興趣,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例如:我在教學“角的度量”這一知識時,首先我設置了一個疑問::讓一輛小車從3個不同角度的光滑木板上滑下來,請學生猜一猜小車從哪個木板上滑下來,滑得又遠又平穩?這樣的一個問題,馬上引起了學生的注意,一下了把他們的興奮中心轉移到課堂上,緊接著我又給學生做了一個試驗:讓這輛小車從3個不同角度的光滑木板上滑下來驗證學生的猜測。只見學生各個眼睛睜大,聚精會神地看著,當試驗結束后,看有的學生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笑容,一看就知道是猜對的;有的學生凝眉沉思;還有的學生小聲嘀咕:這是怎么回事呢?我沒有給學生做出解釋,而是適時地說:“到底多大的角度小車才能滑的又快又平穩呢?通過我們這節課的學習,你就能找到答案”。這樣導入新課,自然貼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掌握測量角度的方法產生了迫切需求,使他們的思維活動同教師的課交融在一起,在活動中掌握了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改變由教師為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傳統教學模式,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改變由教師為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些老師總是抱怨學生根本不會提問題,其實問題的根本在于教師并沒有仔細的研究教材;沒有認真的研究學生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水平;引導的方法或引導的問題不適合于學生。教師應在上課前認真的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水平,設計適合于學生的教學環節。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有耐心,認真的引領學生將所發現的信息進行歸類,并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提出新的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學生能夠自己發現問題這一過程就已經調動了學生的思維,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會積極地進行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學中引導學生數學思考,提高閱讀效率
數學閱讀的核心目標在于理解,包括通過聯想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對新舊知識重新進行整合、同化形成自己的知識系統,善于捕捉數學問題并回答問題,能否根據閱讀材料提供的信息進行語義轉換和語句分析,是閱讀理解的關鍵,也是閱讀能力水平的標志。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實踐和訓練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從而節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要經常分析閱讀速度慢的原因,糾正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如出聲閱讀、默念等。其次要養成閱讀的習慣,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調動思維的能量。 在閱讀前教師應對閱讀材料中的重點、難點等要害問題,教師應編好導讀提綱,引導和啟發學生在閱讀中思考。例如:新知識是怎樣引進的 ?與舊知識有什么聯系?新知識解決什么問題?概念是如何得來的?實際背景是什么?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是什么?對易混淆概念如何辨析,能否舉出正反例?定理的條件是什么?結論是什么?推導的總體思路是什么?是否還有其它的推導方法?等等。閱讀完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進行多向交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小結,要理清脈絡,疏通思維,消除障礙,對所學過的內容進行比較和系統化,形成知識網絡,便于日后進行信息的檢索和提取。
四、 聯系生活實際,加強學生課外實踐、拓寬教學時空
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獨立解決具有新背景的問題,但知識背景不是教師所能全部傳授的。因此,應用題教學的時空范圍,應突破課堂和教室這狹窄的時間和空間,更多地融入社會,體現教學的過程性,體現大數學教學觀,這也是數學教學教育性的重要體現,也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不斷向學生提出一些專題調查任務,或為課堂教學收集材料,或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
總之,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教師不應把提高學生解題的技巧、獲得高分作為唯一的追求目標,更應把眼光放到具有長遠意義的能力培養上。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每一個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的問題。作為數學教師,應依據學科教學的特點,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精心安排,認真落實優化應用題教學,始終著眼于學生應用知識和能力的提高,那么應用題將促進素質教育,學生素質也將會在應用題教學中得到顯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