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金旭 白亞凈
【摘要】海外代購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互聯網絡的興起應用而生的一種新的購物消費模式,它涉及三方主體,即消費者、代購者和銷售者,因此法律關系也比較復雜。由于其行為具有跨國性導致實踐中產生了侵權、關稅征收法律適用和行政監管等方面的問題。建議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對海外代購加以特殊規定,從《海關法》角度完善海外代購中的稅收征管制度,并從政府和社會兩個層面對該行為加以監管,以此保障海外代購中消費者權益,使海外代購行為得以合法有序進行。
【關鍵詞】海外代購 關稅 消費者 海關法
海外代購中屬于跨國際交易活動,實際消費者和經銷商經常從屬于不同的國家,當消費者因為主觀或者客觀的因素要求退還商品時,網絡代購者往往會要求消費者自行承擔運費或差價相關費用,還要承擔一定的購物風險。
一、代購者法律義務不明確
海外代購中私人代購的代購者是熟人朋友,幫忙購買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幫忙。代購產品出現問題,一般不會去找代購人承擔責任,代購人處于無責任也無義務的狀態下,消費者的權利根本得不到保障。在網絡代購中的代購者是網絡店鋪的所有者,他們發布圖片夸大產品的效果吸引消費者購買,但是并沒有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的規定網絡代購者的權利和義務。盡管《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8條中對網絡經營者作了規定,但該條并沒有明確網絡經營者的具體權利義務,在消費者的所購買的產品出現問題時不能同實體店購買一樣去尋求解決渠道,這就導致消費者的權益在受到侵害時因找不到法律依據得到合理賠償。
海外代購行為的立法規制:明確海外代購中代購者的義務。將海外代購中的代購者作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經營者的一種特殊情況加以規制,明確代購者除了具有一般經營者所具有的權利義務外,還應當具有以下義務。首先,代購者信息披露的義務。即披露代購商品的信息、代購者自身的信息、交易支付方式、產品的郵寄渠道等信息。使信息透明化,讓消費者可以看得見。其次,保障產品質量的義務。作為經營者中的一種,代購者必須保障其產品的質量。最后,代購者具有保密義務。在代購交易過程中涉及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安全,包括銀行卡和身份證等重要的個人信息必須嚴加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出賣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違反則要承擔侵權的法律責任。
二、海外代購中稅收征管方面面臨問題
(1)是征稅主體難界定。在海外代購中,不管是私人海外代購還是網絡海外代購都會涉及到商品關稅的征稅問題。但實踐中私人代購為了逃避關稅的征收,往往以自用的形式攜帶入境。根據《海關法》對個人物品的解釋,自用是指旅客僅供本人自己使用或者饋贈親朋好友,并沒有牟利性質。在出入境時,相關人員很難判定攜帶物品究竟是自用還是用于銷售盈利。產品在我國流通銷售,也沒有規定相應的稅收征收制度,也沒有明確征稅的主體是商品的使用者還是網絡代購的經營者,征收對象也難以判定。
(2)是稅務登記和稅收申報制度不健全。工商局作為稅務機關進行稅收監控的基礎和獲取納稅人信息的主要手段是稅務登記。稅款征收方式主要是通過納稅人的稅收申報情況來掌握其經營狀況,收取確定的納稅額。海外代購因為地域上的異國化和電子商務本身的無紙化,導致稅收申報非常不便,海外代購者不能和傳統的交易方式一樣采取上門申報的方法,納稅人隨時申報的需求的不到解決。因此當前工商登記中很少有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將從網絡上進行的交易的行為明確的納入稅收登記的項目。而實踐中互聯網上從事電子商務交易的數量卻十分龐大,因此導致我國對于網絡電子交易的稅收不能及時征收,造成稅收的流失。
海外代購行為的立法規制:完善海外代購中的稅收征管制度。
(1)明確征稅主體的概念和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第54條規定了關稅納稅義務人的范圍限于“進口貨物的收貨人、出口貨物的發貨人、進出境物品的所有人”。為避免海外代購過程中的逃稅漏稅現象,建議把海外代購者明確的納入征稅主體的范圍,方便工作人員進行稅收征收。其次,建立和完善海外代購網絡電子系統,把海外代購和國際網絡交易納入工商局系統內進行統一管理,征稅主體以電子交易系統的的數據為依據收取稅收。從根本上解決海外代購中的稅收征管問題,對海外代購的稅收征管進行監督管理。
(2)建立稅務登記和稅收申報、征收電子系統。針對海外代購的稅務登記和申報不方便的問題,可以建立完善的電子登記和網絡申報系統,海外代購者可以做到隨時隨地申報和登記。而并非和傳統交易一樣去工商局登記,耗時耗力。目前的稅收征收的方式主要是自核自繳和代扣代繳,建立完善的的電子稅收征稅系統,納稅人就可以在網絡上隨時隨地繳納稅款,減輕納稅機關的工作量和負擔,也方便了海外代購者的稅收繳納。
三、海外代購市場監管主體不明確
在近幾年興起的網絡購物中,海外代購的網店占到很大的比例。在“空姐代購”案發生之前,并沒有人懷疑過網絡代購店的存在是否符合法律的規定,甚至不知道大量的代購會造成走私的罪名。同時,我國的各級相關部門并沒有對海外代購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管理,也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對海外代購的市場加以有效規范。代購商品的種類越來越多,涉及到食品藥品、服裝、電子產品等行業,會涉及到安全、衛生、環境等重要的因素。我國相關行政部門對于海外代購的產品在國內的流通和消費、產品的質量并沒有做出相關的法律規定,監管不全面,導致假冒偽劣產品的大量流入,對人身安全和環境衛生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
加強對海外代購行為的立法規制:明確海外代購中的市場監管主體。在海外代購的監管中應當同時發揮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兩個監管部門的作用。首先,政府監管部門有海關、工商、稅收,海關部門對海外代購的監督是從代購產品的過境方面進行監管,對代購產品的質量、價格等進行嚴格的檢查;工商部門主要針對網絡代購者的經營權進行監督和管理,將代購經營納入工商部門監管的合理范圍內,并頒發相關的經營許可證;稅收的監管主要是對于代購者而言,代購者也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第1條所規定的征稅范圍,理應受該法管理并監督。其次,在社會監管方面主要分為社會團體、社會輿論、社會媒體以及個人自身的監督。社會團體,消費者協會對海外代購中代購產品也加以監督,增加海外代購中假冒偽劣產品的曝光率,提高代購者自身的代購水平。最后,消費者自身應該加強對產品的真偽認識,以及購物過程中對于個人信息的保護,盡量避免在消費的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雙管齊下,共同為海外代購這種新型的購物方式提供一個合法安全有序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