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注重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為幼兒創設豐富多彩、輕松自由的生活環境,既能開拓幼兒的知識視野,也能有效增進幼兒對周邊事物的認知與理解,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這對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培養,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關鍵詞: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1-18
作者簡介:付振惠(1970—),女,安徽金寨人,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幼兒教育。
一、引言
3~6歲是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有效發展的黃金年齡階段,這一時期的幼兒開始有了人際交往意識,因而,無論是在肢體動作的發展上,還是在活動領域的擴大,都使他們與人交談的愿望更加迫切。因此,幼兒教師要充分把握好幼兒語言發展的這一關鍵時期,采用多種有效途徑加以培養,從而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更為充分的發展。
二、創設輕松的環境讓幼兒有話可說
幼兒由于其年齡特點和生活閱歷的限制,對語言的使用幾乎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因有需求之時,才開始積極主動地使用口語進行簡單的表達,繼而漸漸發展而形成的。這些是單憑幼兒教師單一的“教”所無法替代的。鑒于此,幼兒教師可以為在園的幼兒們提供多種學具和玩具,為幼兒創設豐富多彩、輕松自由的生活環境,引導幼兒們積極主動地使用口語去與他人進行交流,讓幼兒能夠有話可說。
1.輕松自由的生活環境,讓幼兒們敢于說、有話想說
初入園的幼兒進入了一個新的生活環境,膽子較小,怯于在人前表現,往往會比較情緒化,安全感較低。基于此,幼兒教師就要為幼兒創設一個比較輕松、自由的生活環境,減輕幼兒的種種不適感。比如,教師可以先和幼兒們聊聊他們最喜歡的動畫片,喜歡哪個角色,并嘗試說一說這個角色常說的一句話。幼兒教師適當地對講話的幼兒進行鼓勵和肯定,給予幼兒信心,讓幼兒的心情慢慢地放輕松。教師還可以播放舒緩的音樂,讓幼兒們一起來活動身體,按照他們自己喜歡的姿勢自由律動,讓他們慢慢地融入幼兒園這個新的生活環境。教師只有尊重每個幼兒的不同表現,平等地對待他們,才能讓幼兒更快地喜歡這個新環境,在園里敢于表達他們的想法,且愿意與人分享他們的內心世界。
2.豐富多彩的活動材料,讓幼兒們有話可說
幼兒教師在幼兒適應了在園生活之后,要根據平時的觀察和發現,掌握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并據此為幼兒們準備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材料,進行分類制作和投放,讓幼兒在反復擺弄材料的動作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去探索和發現,從而做到有話可說。比如,幼兒們在為活動材料裝瓶蓋的動作實踐中,會根據塑料瓶的不同顏色選擇與之相應的瓶蓋,此時他們就會不停地說:“紅色(藍色、白色、綠色等)的蓋子哪去了?”等到發現自己要找的瓶蓋后,會開心地說:“找到了,我要的顏色在這里。”然后歡快地開始蓋好,蓋上后就會喜笑顏開地說:“蓋住了,蓋住了!”緊接著就開始去尋找其他蓋子,重復之前的動作。這樣,幼兒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既識別了不同的顏色,也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如有的幼兒在尋找的過程中,找錯了顏色,其他幼兒會說:“錯了,那不是你要找的顏色。”而有的幼兒在裝好瓶蓋后,不知道怎么擰開,會說:“打不開了,怎么辦呀!”
三、在特定情境中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
幼兒在學會口語表達后,常常會將自己的真實愿望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只有這樣才能自由地與他人進行語言交流,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因此,在幼教工作中,幼兒教師要注重為幼兒創設特定的情境,調動幼兒的多重感官,讓他們學會觀察和傾聽。這樣,在開闊幼兒視野的同時,能有效增進幼兒對周邊事物的認知與理解,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對幼兒思維能力、個人興趣的培養,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1.善于觀察
幼兒教師在與幼兒相處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每一個積極的因素,創設特定的情境,鼓勵幼兒們從中去觀察和發現,從而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比如,在幼兒午睡起床后,教師讓幼兒們準備喝水,舒緩一下精神。此時,幼兒教師可以借助五顏六色的杯子,讓幼兒們進行顏色辨認。大多數幼兒只能分別出黑、白、紅、藍這幾種常見的顏色,對黃色、橙色,還有粉色辨識度特別低。但是其中有一位小朋友對所有的顏色都喜歡用水果的外觀顏色來表達。鑒于此,教師就讓這個幼兒為大家指認不同顏色的杯子,比如,他對純白色的杯子和牙白色的杯子分別用牛奶和酸奶來表達,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兩種顏色的不同,再讓幼兒聯想一下他們平時喝的牛奶和酸奶。此時,幼兒的注意力就可很好地集中起來,觀察得也更加仔細,很快就能發現其中的不同了。
2.學會傾聽
在上述環節的基礎上,幼兒開始對黃色和橙色進行比較說明,有的說黃色就是香蕉的顏色,而橙色就是橙子的顏色。因為年齡特點,吃的東西對幼兒有一種難以抗拒的誘惑力,故而其他幼兒觀察得特別仔細,聽得也是特別認真和投入,不一會兒就有其他的幼兒受此啟發,也開始結合一些他們所熟知的水果,找到對應顏色的杯子,并準確地說出該水果的名稱,而后教師再一一告知他們杯子的顏色,沒過多久,幼兒們都能準確表達自己杯子的顏色了。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多聽故事,與人相互交談,聽不同的動物聲音、樂器聲音,嘗試讓幼兒聽后去模仿和想象,并講講自己都聽到了什么,這也是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途徑。
四、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在幼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還可以有計劃、有意識地開展一些能夠讓幼兒多說話、多練習的語言教學活動,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讓他們在學會觀察和傾聽的基礎上,養成多說、會說、愛說的良好語言表達習慣。通過開展豐富的主題活動,教師可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與其他幼兒多交流,分享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從而讓幼兒在不斷的口語表達中練習說話,在與他人進行交談的過程中,練習口語表達,最終實現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幼教宗旨。
例如,在開展主題“我是小畫家”的活動中,教師先是帶領幼兒到畫室中,然后問幼兒:“這里有什么呀?”幼兒 說:“有畫板和椅子。”“那我們畫畫要畫在哪里呢?”幼兒說:“需要畫紙。”“寶貝們真棒,知道要畫在紙上,那我們需要用東西什么來畫畫呢?”幼兒們開始討論,有的說用粉筆,有的說用油棒,還有的說用鉛筆。討論完后,教師讓幼兒們自主選擇自己要畫畫的筆;隨后,開始讓幼兒們討論他們都想要畫什么;有了目標后,就鼓勵幼兒開始自由作畫;畫完后讓幼兒們來講一講自己畫作和想法;交流完后,再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帶回家講給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聽。這樣的主題活動能夠讓幼兒們在主題活動中不斷地去尋找和發現,從而獲得豐富的活動情感體驗,有助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五、結語
總之,讓幼兒敢于開口說話到樂于用語言去表達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幼兒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探索,讓幼兒能在一個更為寬闊、更加豐富的活動體驗中,健康快樂地使用語言和成長。幼兒只有通過自己在活動中的實踐經驗和體會,才有想要與人交流和表達的情感欲望,才會真正有話想說、有話必說。
參考文獻:
[1]古力文千木.淺談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J].科學中國人,2015(29):228.
[2]劉利娟.幼兒教育中語言能力的培養[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10):3.
[3]朱 萍.善用多種方法,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