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柳仙
【摘 要】本文簡述分層教學法的定義及現階段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從做好學生的分層工作、制訂有效的分層目標、做好分層授課工作、保證提問與評價的層次性四方面論述分層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 中職計算機 教學分析 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3B-0117-02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職計算機教學面臨全新的要求。基于此,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要從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角度出發,在保證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來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機知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往往受到教育背景以及知識經驗等方面的影響,在學習方法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好層次教學法,主動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關注學生的實際特點,在保證學生學習質量的基礎上提高教學的效果。
分層教學法的本質就是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通過以不同層次的學生為基礎,保證教育的針對性。通過實踐可以看出,在分層教學法的影響下,不僅可以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同時也能夠展現出現代化的教育理念。由于分層教學法所關注的是全體學生,所以教師要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關注到學生所存在的差異性,針對學生的特點制訂不同的教育模式。可以說分層教學法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其與傳統教育方式不同,有著一定的靈活性與層次性,其能夠尊重學生的差異、承認學生個體之間是不同的。在分層教學法的帶領下,能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來制訂相應的內容,幫助學生參與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活動中去。將學生看作課堂中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首先,從學生的特點上來說,由于學生對計算機內容的學習程度不同,所以在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認知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通過研究可以看出,受到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一些學生在前期階段學習過計算機知識,而一些學生并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知識,這樣就出現了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認識不同、了解程度也不同。如果教師將這兩種學生放在一起進行教學,并采取統一的教學內容,勢必難以實現教學目標。即:如果教師所制訂的內容過于簡單,難以滿足已經學習過計算機知識的學生,造成其能力上難以得到提升;如果教師所制訂的內容難度較大,很容易打擊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知識的學生,降低其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在開展計算機課程教學時,如果教師采取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難以把握好教學節奏,使得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如在講解計算機知識點時,面對基礎不好的學生時,就需要做好詳細的講解工作,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則并不需要教師進行重復講解。
(一)做好學生的分層工作,保證教學的針對性
要掌握好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明確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保證層次的合理性,并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首先,想要保證分層教學法的效果,要先做好學生的分層工作。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前,可以采取問卷、訪談等方式來調查學生,確保分層的準確性。如教師可以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借助有效談話來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同時也可以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進行考核,明確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態度。其次,對學生進行分層要在開展計算機活動教學前完成,有助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在面對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時,可以采取鼓勵的方法,適當降低教學的難度;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則可以適當提升難度,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中。最后,對學生進行分組還應當要掌握好學生的學習態度,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分層教學法進行調整。可以說分層教學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帶入學習中,確保學生能夠掌握好學習的重點,從學習中獲取成就感,從而實現學習的目標。
(二)制訂有效的分層目標
教師要主動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避免將目標設計得過高或過低,要以提升學生能力為目標,適當對計算機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還要選擇難度適度的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合理化分層能夠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好計算機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三)做好分層授課工作,保證教學節奏的合理性
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采取分層教學法要從授課分層出發,保證教學節奏的合理性。首先,在對目標與內容分層后,結合學生的不同層次,要及時做好授課的分層工作,保證教學的有序性。通過實踐可以看出,分層授課法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技巧,同時也可以把握好學習節奏,從而提升學生的計算機學習效果。如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在教學中要主動將計算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結合在一起,在幫助學生掌握好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所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來說,在教學中要保持教學節奏的勻速,在課后也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輔導。其次,在課堂中引入多媒體技術,為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進行內容的延伸,并兼顧到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同時還要堅持從相關原則入手,以培養學生的不同技能為主,做好教學引導工作。尤其是對計算機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要做好關注工作,在教學中要從基礎知識入手,及時進行查缺補漏。可以說在開展計算機教學時采取分層教學法能夠幫助教師把握好教學節奏,同時也可以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實現學習的目標。
(四)保證提問與評價的層次性
首先,課堂提問要從課堂教學內容出發,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同時還要保證分層提問的合理性,這樣才能延伸學生的思路,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合理化的提問能夠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其次,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評價體系的重要性,通過甄別與選拔,關注學生的差異,鼓勵學生參與評價。如可以采取動態化的評價體系,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知識的信心,并在掌握好計算機知識的同時關注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故教師要設計出不同的評價標準,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條件,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自己的特長,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教師要結合好現階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訂出有效的措施,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好計算機知識,將學生培養成為優秀的計算機人才,為學生的未來就業與發展奠定基礎。
[1]高 巖.分層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6)
[2]袁 婷.淺談分層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育中的應用[J].教師,2013(18)
[3]李壽鰲.試析分層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育中的應用[J].知識經濟,2016(23)
[4]齊 燕.試論分層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3(3)
[5]呂永軍.分層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5(67)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