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確山縣留莊鎮中心學校 董書偉
自從實行課改以來,我們一直在推崇小組合作,許多教師為了跟上課改的腳步,也為了當改革的實踐者,嘗試使用小組合作,我也是其中的一位,在張里山小學擔任數學老師期間,我一直使用“小組合作”教學法,我嘗到了小組合作的甜頭,也了解到小組合作存在的問題。在這里,我對農村一些小學教師對小組合作的認識及如何進行小組合作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求與大家共勉。
大部分教師對小組合作的認識不到位。一些教師認為,小組合作就是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幾個同學討論討論,事實上,這樣的小組合作只是為了追求形式。聽過一些教師的課,課堂上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他們也會使用小組合作,課講到中間,插入一個問題,然后教師會說:“我們各小組相互討論討論。”幾個同學便噼里啪啦一陣挪板凳,剛穩定下來,還沒真正進入問題,教師便開始提問了。幾分鐘時間,小組合作的環節就算完成了。而事實上,由于時間短學生根本沒有討論出個所以然,另外各小組由于沒有一個組織者,討論顯得雜亂無章,有的學生甚至在說一些與課堂無關的話,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對小組合作的認識不到位,他們沒有真正理解小組合作的意義,真正的小組合作不僅有個體獨立自主的學習,也有群體之間的互相討論、交流(比如,我們在學習每一課之前都會板書預習提示,預習提示的內容首先要求每位同學獨立完成后,在與組內同學進行討論、交流,確定正確答案后再在課堂上與全班同學進行交流,老師予以糾正);既有課堂上的合作交流,也有課下的組長組織監督學習(老師布置任務后,一些不自覺的同學可能完不成預習要求,這時候組長會起到了很好的監督作用:預習提示沒完成的以及完成的不好的休想出去玩,組長會一直監督直到你完成,不然會扣分,因為他們組內也有很完善的制度);既有學習上的合作,也有其他方面的合作;既有小組內部的合作,也有組與組之間的競爭……

第一步分組。首先,選定一個成績優異、有組織能力的學生任組長。然后我根據考試成績和平時對學生的了解進行排名,按好、中、差搭配分配到各組,這樣就達到各小組的力量均衡,為小組之間展開競爭奠定基礎。在此我還要談一談小組的規模,我們農村小學每班36人左右,為了方便評價,我認為6人左右為一小組較為合適。
第二步,教師要對組長進行培訓,指導組長如何組織本組成員去探索、交流、合作。比如,在解決問題時,我告訴組長要分解任務,這樣才能提高效率節省時間。在組織組員討論問題時,我交給組長一個筆記本,把每個人的發言記錄下來,有的同學不動腦筋,老重復別人的話,我就告訴他讓這些同學先發言……當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還有很多問題,這都需要教師多思考、多指導。
第三步,告知學生小組評價的細則及獎勵的辦法,以便引進競爭機制。引進競爭機制,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時,以小組評價為主,讓每個同學的表現與小組成績聯系起來,一課一小結,一單元一總結,對小組成績進行排名,并對冠軍組給予獎勵。這樣,每個組員都會為自己的小組而努力,都不愿意因自己的表現不好而連累小組,甚至受到其他成員的責備。這種競爭,確切地說是小組合作,既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根據我的觀察與了解,“小組評價”是小組合作能力真正實施并達到最佳效果的關鍵。另外,小組評價還應把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當中的氛圍好壞,個別學生的突出表現作為小組評價的一個重要內容。
第四步,設計教學環節,教學環節的設計大致分為:呈現問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匯報交流、教師引導總結——即興問答——拓展延伸五個環節。呈現問題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兩個環節就是學生學,即教師把要學習、要討論研究的問題板書到黑板上(在問題的設計過程中,教師要精心選題,問題要有層次性、有探究的價值,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由組長帶領本組學生,分工合作完成任務,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小組參與學生的討論,因為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匯報交流、教師引導總結和即興問答就是教師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解決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教師預料不到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不斷學習,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展延伸就是作業布置,作業設計要結合實際,重點培養學生的能力。
這樣的小組合作,我發現開啟了學生的心靈自由,他們完全在一種自主的、陽光的心態中快樂的學習。這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追求: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新課程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我們做不了課改的領跑者,但是我們可以做課改的探究者,讓我們在課改中大膽邁步,讓小組合作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成熟。